APP下载

探究中学物理优化课堂的教学措施

2016-03-03纪莉莉

关键词:中学物理牛顿薄膜

纪莉莉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西安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6)

探究中学物理优化课堂的教学措施

纪莉莉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西安学校 辽宁盘锦 124206)

新的课程标准进入到中学教学实施阶段,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应试教学被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取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了教学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优化中学物理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本论文针对新课改环境下中学物理优化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中学物理 教法 优化 改革

一、教材内容的最优化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例如可将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部分的牛顿第三定律与第一章第一节“力”合并在一起讲。上“力”这一节时,讲过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之后,进一步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很自然地就引出牛顿第三定律。把牛顿第三定律提前到“力”这一节来讲,有以下几点好处:1.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2.避免单独讲牛顿第三定律时,要重新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容,大大地节省了授课的时间;3.未讲牛顿第三定律,对第二节“重力”中“用竖直线悬挂的静止的物体和用静止的水平支持面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和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之类的问题,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等讲过牛顿第三定律后学生就明白了;4.提前讲牛顿第三定律,对“弹力”、“摩擦力”这两节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弹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教师好讲,学生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例如在讲授“薄膜干涉”这一节时,可以从肥皂膜为什么呈彩色、水面上的油膜为什么呈彩色作为探究问题,并以此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一个源于生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然后依次分析单色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白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逼近主题,直到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入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薄膜干涉中相干光源,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与白光的干涉条纹的区别,以及薄膜干涉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科学探究绝不是一帆风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必须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在演示薄膜干涉实验时,让学生思考设计光源、薄膜、光屏的试验装置排放的顺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虚像的理解。

三、物理情景问题化

科学就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问题。情景问题化是让学生通过情景感受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展开想象,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能力。情景问题化有以下几点:① 让学生从情景模块中提出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想法、问题和初步结论展示出来;② 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生增强了探究的意识,这时学生可以将与旁边同学交流后的想法、问题、初步结论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教师展示学生的想法、问题、初步结论,讨论部分学生的想法、问题、初步结论;③ 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地重走一遍,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讲动量能力综合题时,首先让学生从具体的题目中提出问题,其次展示部分学生观点集体讨论,再次总结结论,理清过程,画简图,应用规律列等式。

四、教学设计“多元化”

研究性学习是人类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学会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要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和记忆课本中的知识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习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方式,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

五、物理教学结构的优化

物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物理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而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有四条途径。它们相互作用,促进物理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物理实验教学,奠定了物理研究的基础,具有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等功能;物理习题教学,起总结、深化、巩固和发展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作用,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能力.物理实验和习题教学,都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都是完善物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环节,而知识和能力结构水平的提高,又会为新的物理教学开辟道路。

物理教学目标要求物理教学系统结构,应以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教学为主,辅以物理实验和习题教学;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应以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水平为标志;物理教学的动态平衡稳定发展,应以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协调为标志.实际上,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不协调、不平衡是经常的,方法经常落后于知识.教师在课内外,应通过指导学生用学习方式调节知识方法的平衡,特别是解答物理习题时,多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调节知识与方法的平衡状态,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应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应紧紧把握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不放,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牛顿薄膜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牛顿忘食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风中的牛顿
失信的牛顿
PBAT/PLA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