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016-03-03朱杰
朱 杰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江苏盱眙 211700)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朱 杰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江苏盱眙 211700)
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学生 音乐素养 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把握各个年级段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
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1]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
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2]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走上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我尝试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如在《小蜜蜂》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天空,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我打开灯的瞬间,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蜜蜂》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
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乐器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乐器,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我使用电子琴进行教学,我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乐器帮学生伴奏,能充分调动唱歌的积极性。让后我还鼓励学生运用小型的乐器进行自己给自己伴奏,我让他们用的乐器有蛙鸣筒、铃鼓、沙锤等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相当的活跃。
(2)律动教学
音乐产生律动,使音乐形象化。律动教学培养学生听到音乐后产生全身的动力,通过身体运动对音乐加以反映,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促进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教学《郊游》一课,用简单的踏步模仿节奏,学生们边学习变体会,边讨论边协调,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使身体得到了协调,而且在模仿中体会到了节奏律动带来的快乐。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表演。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跟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例如:让学生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鬼蹦跳”来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步和声练习时,便让一半学生扮演小青蛙,一半扮演大青蛙。小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唱得高,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二步合唱,音也唱得准。当他们听到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叫的声音是这样和谐好听时,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里萌发出来,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4)让学生在“玩”中学
如在教学《小树快长高》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好大一棵树》,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作为从小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设置的内涵,恰当把握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着手点,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超人的教学智慧,让学生从小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用音乐艺术照亮自己光辉的一生。
[1]张洁.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戏剧之家.2016(14)
[2]付寒颖.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提高音乐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