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6-03-03吕小羽
吕小羽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吕小羽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谈了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历史教学;主体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前提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兴趣是打开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历史课堂教学,能把握住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发展智力,使历史学习成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吸引力、有高效收获的活动。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我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剧,让学生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历史场景”,使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方式千变万化,教无定法,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被认为是知识的容器,形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专制型的教学关系,这样,教代替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爱学。因此必须走下“专制”的神坛,真正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的环境,使师生形成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学《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三、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做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新颖性,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性。如,在教学《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教学《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生的情感培养也在课堂中完成了,突出了历史教学的主体性。
四、“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桥梁。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需要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由“扶”到“放”的飞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精讲精练,讲历史教材的规律性、实质性、关键性的问题,讲历史教材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创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来,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发现知识、发现规律、发现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中学历史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旧的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才能培养出具备独立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