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悟 悟中读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016-03-03贾红英
贾红英
(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大埠小学 山东郯城 276113)
读中悟 悟中读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贾红英
(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大埠小学 山东郯城 276113)
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读中积累。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方法 朗读能力 读中悟 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读中积累。可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提到“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指导学生郎读了,可他们就是读不出味来”“我也想在教学中以读为主,但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1]
一、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不但可以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2]
例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觉得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把这个难关闯过。教师可把握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1)揭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范读可以全文范读,可以重点段落范读,可以关键词语范读。
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要想把朗读目标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备课时必须先备“读”,认真思考、研究:这篇文章应该采用什么形式读?为什么用这种感情读?哪些地方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哪些地方应该是教师范读?我们必须明白,语文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整体感知教材的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意境,进入角色。而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才能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感,有所悟。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选择了课外阅读材料《再见了,亲人》进行学生的朗读专门训练。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文章,如何指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由衷感激和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解题以后,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并思考:本文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情感?然后范读课文,用舒缓或高昂的语调来朗读,让学生依据老师表情达意的语调,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体会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由衷感激之情,并告诉学生声音的高低、轻重、急缓就是朗读的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要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接着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朗读技巧来表达思想情感。
通过不同语调的朗读练习,学生了解了大娘不分昼夜帮我们洗补衣服,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打糕,为救我们的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的经历,了解了大娘的经历,也就理解了朝鲜人民就是我们的亲人,并且胜似亲人这个核心,理解了中朝人民之间这种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可究竟怎样通过朗读来真正体会这种深情厚意呢?我先让学生试读,然后再做指导。学生试读时,普遍存在语调一直高上去的问题,这样朗读的弊病是没有抑扬顿挫,激动时的高昂也就显示不出来了。对此,我范读了“这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在“忘记”前越读越高越急,然后作一个较长的停顿,再用深缓的语调读“忘记”,表达出我们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如泣如诉的情态。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调的恰当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三、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入情入境的朗读,可以根据文章所描绘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我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就是运用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加深学生的朗读体会。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子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两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还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让学生融入进了诗人所描画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诗句时,自然就可以读出感情,读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就实现了品读、美读;这样的读,就成了对课文思想情感内涵理解的手段,同时又是学生课文解读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天长日久的练习中,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
总之,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1]徐群.《读写算.教师版》.2012(9)72-73
[2]马建宏.《关爱明天》---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