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6-03-03张俊杰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作品绘画

张俊杰

(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110)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俊杰

(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辽宁大连116110)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曾经揭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如痴如醉,但在有些人身上却不能唤起任何反应,他们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也的确存在着差距,决定这种差距的先天因素不容否认,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正如人的其他能力一样,虽然人们的音乐天资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的先天基础上依靠后天经验补充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改善。依据小学生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言,让其独立的完成这一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不可能的,这必须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感受并辨析音乐这无形的美,同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笔者一个小学音乐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借助更直观的并易于学生认知和掌握的其他艺术形式和手段,架起走进音乐赏析殿堂的桥梁是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本学期就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一、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启发音乐赏析

笔者首先考虑的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基本单位构成的。而语言是儿童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文字则是从学前教育期间就已经开始,到小学阶段就正式纳入到语文课的教学中。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有形的艺术形式。

从古至今已有大量的事实证明音乐与文学在某一方面是相通的。如:英国音乐家柯克曾以“音乐语言”为名写过一部颇有影响的专著。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小说《春潮》中也表达出音乐与语言艺术的关系。德国的作曲家门德尔松则把音乐作为至高无上的语言方式,常常用一首钢琴曲代替书信寄给家人。此外大量的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歌剧、标题音乐、交响诗等等也说明这一点。我们的教材中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不也是最好的证明吗?所以,笔者认为文学艺术可以在音乐赏析课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如:在教学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这节欣赏课时,就做了这样的安排:在欣赏作品前,先给学生们读一篇描写钟表店的文章并让学生略加讨论,再让学生初听音乐作品。并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先请你们听一篇文章,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写了些什么?(读后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再来放一首音乐作品。你们听听描绘了什么地方?都描绘了些什么?看谁能给这首作品起个最恰当的名字。”结果学生在简单分析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于这首音乐作品很快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展开思维的翅膀,根据音乐作品创编小舞剧和故事,使得本课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在教学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一课时,也是这样安排的:在欣赏作品之前,先给学生们读一篇文章《月光曲》片段,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听一篇《月光曲》片段,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描写了些什么?(学生听完回答),今天我们欣赏音乐作品《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另一个名字就叫《月光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品……”结果学生借助文学作品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展开了创造性思维的羽翼,充分地理解了作品,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次是绘画、造型艺术。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讲似乎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但在现实地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又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比如:绘画中的“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的文章中。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也往往作为绘画用语,出现在绘画理论的文章中。人们在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说: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音乐一样迷人,这些术语或用语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出自一种艺术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经验,这种经验表现了音乐与绘画之间的某种联系。

另一方面,据笔者观察,儿童在认识了颜色,甚至学会了用笔时,就已经开始用它们来表达某种自己内心的感受,虽然它们只是线和颜色的区别。通过以后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到了小学阶段,这种绘画就成了学生们表达内心感受的最直观的方法。如在教学二年级欣赏《种海菜》一课中的运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学生欣赏了作品并用动作体验作品之后,笔者说:“同学们,大海是多么美啊!现在老师提议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七彩的画笔把你们想象到的景象画出来!”结果学生们有画海底世界的,有画海天相连的等等,各不相同。

再如教学五年级欣赏教材《百鸟朝凤》一课时,整个课堂在学生了解了作品内容及结构和得到了情感体验后,笔者说“这首作品描绘了多么美的情境呀,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两组,自由选用剪纸或泥塑的形式,边听音乐边合作一幅《百鸟朝凤》图,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结果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积极动手制作,当铃声响起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笔者面前。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又达到了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借助其他感官启发音乐赏析

美国音乐心理学家默赛尔通过大量音乐欣赏类型的调查分析证明“视听结合是一个具有普通意义的现象,即使是音乐家也十有八九同普通人一样有这种现象……在大量的欣赏实践活动中,其审美的功能是值得考虑的。”所以,在教学五年级欣赏《春节序曲》时,开课就播放了过年时几个有特点的课件,借此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和初听作品的兴趣,效果不错。

在教学欣赏《渔舟唱晚》一课时,根据教材的插图设计了一些幻灯片,在音乐响起时,给学生们展开一幅安静祥和的傍晚景象,随着音乐的发展,出示不同的画面。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感知音乐作品,效果很好。此外在借助以上所说的方法和手段之后,还利用我们最常用的手段“动作创编参与体验”的方法加以补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全面参与无死角,再加上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全身心地投入作品欣赏之中。

上好音乐课难!上好音乐欣赏课更难!上好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难上加难!笔者会不断地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课上得更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作,引导他们高兴地走入音乐的殿堂!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作品绘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构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