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16-03-03

关键词:同侪校园文化小学生

苏 涛

(平顶山教师教育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苏涛

(平顶山教师教育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的农村地区共15所农乡镇小学,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状况、师资力量、领导班子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提出从学生、教师、校领导、家校合作、政府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对策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界定与现状

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定义,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同见解,这里只选取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校园文化建设即以学生、老师、校长为核心,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能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1]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理解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小学校园的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建设一个更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意义目的就在于学生,学生的健康积极成长及满足个人成长需要与社会进步需要,就是校园文化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原因。[2]

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多,校园环境差,师资匮乏,校领导重视教学成绩轻视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到达令人担忧的地步。校园文化建设要得以全面坚实的支撑,就要考虑到小学办学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成员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还有工作学习态度及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因此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全面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3]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实践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如“卫生”,“生命”,“尊重”,“爱”“劳动”等贴近学生的心理行为作为小学生“校园之星”评价活动,树立良好行为模范榜样,真正做到不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就是一好百好。

将学校里的标语规则生活化,变成小学生能听的懂的语言,很多学校里,班训不外乎一些生硬的词“团结”、“进取”、“创新”、“勤奋”等标语,但这些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倒不如制作一些小学生能听的懂的标语,如“读好书,做好人”,“习惯好,生活好”“干净卫生人人爱”。[4]

(2)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让树香溢满校园的读书活动”,让那个孩子们在文学的熏陶里,慢慢成长;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让孩子帮助他人感受快乐;组织学生实地献爱心,使他们养成善良、有爱心的新一代青少年;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使小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组织“主题周”进行教育活动,如“良好习惯从我起”、“做诚信小少年”、“道路文明我知道”等,让小学生积极投入到生命自我教育中。

2.同侪互助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同侪互助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发展。霍利曾对28名美国教师和32名英国教师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当受访者被问及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主要从和获取教学理念中,英美的教师均表示“其他教师”是最主要的来源分别是68%和63%同侪互助是教学理念的主要来源,可以提神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者利尼克等认为同侪的教学观察与记录以及课后的讨论与沟通,能够是教师获得更多新鲜的教学资讯和理念,还能建设和谐协作教师团队审视当下教育发展的复杂性综合性,及人心的功利性许多问题不仅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力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更加迫切的需要集体的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同侪关系。

教师同侪互助通过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产生供应效应,这不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而且也会使学生受益,让学生在一种健康协作和团结的氛围中受到无形的影响,提升教师同伴指导理念,教师需要深化其价值观念,学校引导教师价值观,促使其摆脱个人主义的思维定势,让教师感受同侪互助的乐趣,分享到同侪互助的成果,让教师同侪互助成为一种工作常态。[5]

(1)提升互助愿景,建立互助愿景

“在人类组织中,愿景是唯一最有力,最具激励性的因素,它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教育发展的复杂性、综合性许多问题,仅个人无法解决,人才培养的复杂长期性,仅靠个人难以奏效,需要集体力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不同教师在认知网络、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上均存在差异,这是教师同侪互助的动力。

(2)营造互助氛围,激发互助动机

教师得健康成长需要营造一种同侪互助,开放包容的氛围,须在一定目标指导下相互切磋,相互协调,共同分享,共同成长,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尊重个体价值,满足个体需求,对团队进行有效激励,既要激发团队动机,也要注意个人业绩,把个人与团队结合起来。

(3)搭建互助平台,构建互助团队

如将不同职务的教育者和学历与知识背景不同的教师组合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目的,真诚相待,共享资源的方式组织基层教学组织、教研组、课题组。网络时代,开发互助QQ微信,及互助论坛,及提升了教师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构建和谐真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小学生之间相处提供榜样。

(4)建立互助机制,提供互助保障

在互助机制中突出异质性,把不同教龄,特征和优势的教师组合在一起,让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快速成长,这样还可以传承校园文化内涵。学校要追加在这方面的资本保障各个教师即是利益付出主体,也是回报主体。

校领导要创造良好的互助氛围保障互助机制的实施,最好是也能融入这一互助氛围,给教师们树立互助榜样。

3.校长领导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长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与途径”。要发挥文化对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农村学校就要通过校领导、教师对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与优化。

以学校教育为德育主要阵地,坚持三项教育原则:一是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环境;二是把德育贯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把德育当作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红领巾电台等多种形式创建浓厚的教育氛围,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让绿地鲜花、文化墙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色,都成为潜在的教育因素。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教学的一切外在因素的布局、建设,都要尽可能以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生活为目标准则,以创建和引导适应能满足小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必须从教师教风着手,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办学,校园文化建设被各种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阻碍,动摇校领导及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信念,甚至会出现改变校园职责的行为。为了给小学生树立行为榜样,校长必须从规范、培养与维护职业道德,营造职业道德的氛围,从职业道德的追求入手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4.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家校合作

现代科技的信息化使农村小学管理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网络是把双刃剑”信息化覆盖面的扩大,减少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却也冷落了现实。农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孩子们在此间接受被网络时代扩大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

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优秀家长交流会;可以有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加强家校交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青少年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基础教育中道德,可以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行的法律学校报告规则,国防教育报告等,让孩子们融入社会教育的大环境。

利用学校官方网站、班级QQ群、微信公众号、论坛、电子邮箱等多种手段加强联系。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不断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让家校合作更加方便合理,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上与学校形成合力。

5.政府重视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政策支持:解决农村小学建设后顾之忧

解决农村小学建设问题,需要政府给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招聘提供政策建议、指导,必要的经费支持。国家和地方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也相继一项项出台,政府社会的关心和厚爱推进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让在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在单纯的同事关系,淳朴乐学的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里教书育人。

(2)从严管理:让道德缺失者远离教师队伍

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启蒙塑造的榜样,农村小学生接触面的限制,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加不可估量。然而,少数教师忘记操守背弃道德,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及安全的事例也屡次出现,严重损害了教师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筛选出不合格的教师,让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有了坚定的领导。2013年9月,《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罚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一揽子意见;11月,《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两个关于师德建设的文件在短短3个月里制定,足以给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没敲响警钟。当然不仅仅在师德建设,也包括在教师从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多角度全方位强化教师的从业能力。

(3)强化培训:打造业务精湛文化建设队伍

小学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是让教育更加贴近小学生的需要、贴近社会的需要。省市县上下高度重视教师及校领导培训工作。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优秀中小学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卓越教师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是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及领导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方法和网络培训的普及, 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及校领导接收到新鲜的“空气”,加强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在农村小学的兴起,使得教师和领导队伍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1]陈金华.教师同侪互助的实现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2013,9.

[2]约翰逊戴维·约翰逊罗杰.领导合作型学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2.

[3]胡延龄.浅谈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4.

[4]吴亚松.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J].教育论坛,2010,20.

[5]王 晔.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谈[J].科学管理,2012.5.

苏涛(1985— ),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学

猜你喜欢

同侪校园文化小学生
少年游·忆庚子殉职同侪
寄同乡吴远道兄(孤雁格)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侪互助 职初教师发展新动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我是小学生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