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探究 发展健康个性
2016-03-03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花林小学31300王玲仙
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花林小学(31300) 王玲仙
引导学生探究 发展健康个性
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花林小学(31300) 王玲仙
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个性健康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对话文本、作者,从而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探究 个性 体验 对话
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个性健康的人才。如果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因此,我们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曾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学科教育就是将学科现成的成果和推翻成果的精神同时传授下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见,新课改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获得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小珊迪》时,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说了很多,如,“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于是,我与学生讨论,提出“小珊迪是一个( )的人?”的问题。他们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并对重点词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二、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
教材编选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秀的作品,内涵丰富而深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得到自己真切的感受。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维碰撞,促进了他们情感的内化、升华。这样,学生就能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习《三顾茅庐》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几百年前古人的恩恩怨怨吗?学了这个故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你会得到什么启示呢?”在四人小组交流后,他们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既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作者在写作时,不管题材和表现形式怎么样,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感悟文本语言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就问学生:“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了。有赞美家乡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有述说自己幸福生活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一曲,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我抓住了时机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积极地思维、合理地想象,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三、引领学生对话文本
(一)让学生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什么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知识、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场所。学生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武”这个字,有些学生总是多加上一撇。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想想怎样记住这个字。有一个学生说:武术是拳脚功夫,没有刀的,所以没有一撇。他把一撇看成一把刀,多么聪明的孩子呀!
(二)多实践,多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就要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教学《乡村四月》后,我引领学生阅读并背诵了《村居》《小儿垂钓》《田园四时杂兴》等古诗,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田园风光方面的古诗;同时,还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自学古诗,体会古诗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向导者,把学生带领到美妙的世界去尽情享受!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出发,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6)2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