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原型”,打造属于儿童的课堂
2016-03-03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冷蓉晖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冷蓉晖
回归“生活原型”,打造属于儿童的课堂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冷蓉晖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根据儿童的特点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切入点,并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那么,将很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体验”“游戏世界”入手,使学生愿意自发融入数学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原型儿童
所谓“生活原型”就是指儿童从抽象的数学中所找出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生活事例,生活表达,等等,简而言之,“生活原型”就是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如能根据教学需要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原型”,就可搭建“抽象数学”与“生活原型”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打造出一个属于学生的课堂!
一、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胡塞尔曾说:“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基础。”当数学知识远离儿童生活时,教师要努力去寻找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数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生活融入儿童的世界。
如,教学乘法后,对于含有加乘、减乘的两步计算顺序,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笔者以“100-8×6”为例,让学生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算式。有学生说:“爸爸带我去超市购物,买了6条毛巾,其中每条毛巾8元,爸爸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此时就应该先算出8×6,再用100减去8与6的积。本来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数学运算顺序,由于有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做基础,也被重新赋予了“活的意义”,此时,让学生反思为什么要遵循一定的运算顺序,学生就能有更加深刻的感触与理解。
由此可见,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场所,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恰当的引导,把抽象、深奥、枯燥的数学知识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那么,学生定会收获到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二、回归儿童的“学习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就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如此一来,才能使学生在真正触摸、感知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
如,教学“千克与克”时,考虑到“千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大概念”“大数据”“大单位”,笔者专门把电子秤搬进了课堂,让班里的学生都站在秤上称一称,并且做好每个学生体重的数据统计工作。这样教学,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亲自称重中产生了想知道其他物品重量的想法,紧接着让学生称一称书包的重量,自带物品的重量,等等。如此一来,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有趣,很有意思,自然提升了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儿童是感性的,是很容易被一些具体的事情所吸引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回归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回归儿童的“游戏世界”
在古希腊语境中,“游戏”与“教育”的词根是一致的,都是指儿童的活动。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教育的对象——儿童来说,教学应充满“儿童味”。游戏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能将其带入课堂,必可使儿童由衷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找回属于他们的世界。
如,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内容的特点,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1)游戏准备:黄色和白色的球若干;(2)游戏内容:探讨摸各种颜色球的可能性的大小;(3)游戏形式:以4人为一组,展开摸球游戏活动,明确分工,做好记录。这样的设计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在这浓郁的游戏空间里,学生的学习潜力被充分激发,进而享受到游戏教学带来的无限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师就要注重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回归儿童的“游戏世界”,从而使学生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数学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来辅助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有许多,如让儿童参与数学实验,让儿童进行空间想象,等等,这样教学,有助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促进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完成与建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回归“生活原型”的过程中,开辟出能够点亮他们生活亮色的一片晴空!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