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直观表征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25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王然秀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梯形正方体长方体

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王然秀



例谈直观表征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224200)王然秀

[摘要]几何课程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应用好直观表征,以直观的图形语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看不见的思维过程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

[关键词]直观表征几何教学思维能力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不均衡发展是小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因此,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好直观表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一、图形表征:“图形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直观表征来源于感知觉,是客观事物刺激感觉器官的结果。提供直观材料,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绘制等手段感知这些材料,能够更直接地揭示出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

比如,在认识长方形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的直观材料应具备长方形的一般图形表象的特征。借助下图,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长方形等一般图形表象之间的关系区分开来。其中,一级分类标准是“对边是否平行”,此后依次为“平行四边形是否有直角”,“梯形的腰是否相等”,“长方形邻边是否相等”。结合图形语言的分类整理,可以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认识到以上几何概念的异同处。比如梯形,就可分为等腰梯形和不等腰的梯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扎实掌握等腰梯形概念的两个基本点,即两腰长度相等,且与底边的夹角相等。

二、动态表征:“静动转换”现思维

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将抽象、静态的概念设计转化为有形的活动,使学生从“静动转换”的几何图形中找出特殊表征,进而适应逻辑思维为主的几何学习。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在讨论其本质属性时,教师可尝试改变图形角的大小、邻边长短以及本质属性(对边相等但不平行),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让学生在识图说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平行四边形所表征的意义。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时也是如此,学生常常习惯于竖着的“垂直”,当直线的方向、位置发生变化时,他们往往容易受图形方向的影响,发生找错高、画错高的错误,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上未能对“互相垂直”实行抽象概括。对此,教师就要安排学生做好互相垂直的变式练习,不仅是三角形,也要在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找高,直至明确“三角形的高”的本质特征。

三、数形结合:“直觉观念”现理性

以数形结合方法来描述几何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依托数(量)和(图)形进行数学思考、想象。借助几何直观,多数概念都能够得到活化理解,但也有少数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结合一定的方法展现,以帮助学生感悟直观,建立直觉观念,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涉及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变,对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有一定要求,要让学生对“体”与“平面图形”的差别形成基本认知,进而准确把握相关几何概念,就需要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再沿纸盒的棱剪开得到平面图形,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分别对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某个部分。在进一步比对后,学生发现,正方体六个面相等,均为正方形,而长方体的六个面只有相对的两个面相等。总结起来,就可以获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即“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长方体是底面是长方形的直四棱柱。长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此认知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提出问题:“制作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多少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表面积的问题,再结合以往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每个面和长、宽、高的联系,得出表面积计算公式。

综上,利用直观表征,将几何概念学习中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就能使数学教学回归本质,有助于概念教学效能的提升。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79

猜你喜欢

梯形正方体长方体
梯形填数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梯形达人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