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应把握“三度”
2016-03-03江苏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210044
江苏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210044)娄 鑫
教学设计应把握“三度”
江苏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210044)娄鑫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教学例题、教学问题、教学练习三个方面入手,遵循适度、有梯度、有广度的“三度”,力求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教学设计适度有梯度有广度
一、教学例题的“三度”
教学例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数学问题,具有示范性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例题,搭建起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与具体实践之间的桥梁,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例题的设计要遵循适度、有梯度、有广度的“三度”。首先,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在新教材中,针对学生的普遍性,一节课基本上都会围绕着一到两个例题展开教学,一个例题就代表着一个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一节课将教授一到两个新的知识点。因此,例题的教学不能多,多了学生掌握不好,也没有时间去巩固,例题的设计肯定要适度,其次,为了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地学习新的知识,例题的设计应有梯度。最后,对于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学情,教师应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改编。如教师可以联系班级建设的特色文化,创设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情境,在这样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从而体现例题设计的广度。
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教师出示例题“三只小猫去钓鱼,但是每只小猫都没能钓到鱼,问:三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例题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童话故事情境,先引入“三个0连加”的算式,再启发学生依据乘法定义把上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联系场景图或加法计算的结果,初步体会“0和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运算法则。待学生充分理解之后,教师再出示了一道有关体育馆内看台的例题,主要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上一个例题的铺垫下,教学就容易开展了。
二、教学问题的“三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不仅能够确保数学课堂的正常教学,还能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很多原则,如适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求异性原则、梯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点遵循以下的“三度”。
首先,问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要求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但是,一节课的问题不能过多、过于繁杂,这样会感觉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个问题简单地堆砌而成的,不仅会让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还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回答和思考的兴趣,进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问题的设计讲究适度性。其次,问题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最后,问题的选择需要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学生思维多方位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数学本质;或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打开通向新世界之门,让数学教学达到韵味无穷的境界。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广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展性。
教师要把握好这“三度”,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无从入手;反之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学生又提不起兴趣。寻找知识“固着点”,更应关注知识的“增长点”,便于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也使思维得以深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如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时,出示例题:□□□÷30=□。
师:你有办法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
问题1:你能写出几道符合要求的除法算式?
问题2:你是怎么思考的?
问题3:要想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有序地列举出所有的除法算式,你准备从哪个数入手?
问题4:有没有最大的被除数?为什么?
问题5:有没有最小的被除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探究式的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回忆被除数、除数与商之间的关系,并融入自己猜想、思考与常识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运用旧知探究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练习的“三度”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末,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教学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深化、拓展和提升,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练习呢?
教学练习的设计讲究目的性和针对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以及创新性和实践性。但在这些之中,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也就是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的设计需要适度、有梯度、有广度。
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学练习不再是“题海战术”,而是要遵循适度原则。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练习的质量变高了。“精而少”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这之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深层思考。而经常强调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这正是练习设计需要有梯度的体现。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往往具有一定厚度和思考价值的练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考,即练习设计要有广度。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有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把握好教学设计的“三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开始不一样的“启智课堂”。
(责编李琪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