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高职教师角色定位
——以“4+1工场”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2016-03-03韩东旭龚芳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工场高校教师师资

韩东旭 龚芳海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 510663)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高职教师角色定位
——以“4+1工场”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韩东旭 龚芳海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 510663)

“4+1工场”我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以项目案例学习工场、工程规范和流程实训工场、专项技术训练工场、服务外包项目研发工场的学习训练链加创新实战工场组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培养中、实现高校作为“社会供给侧”的角色转换,打造角色多样的师资团队是实现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供给侧 高校教师 角色定位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培养中、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实现高校作为“社会供给侧”的角色转换,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4+1工场”是此背景下,我校以项目案例学习工场、工程规范和流程实训工场、专项技术训练工场、服务外包项目研发工场的学习训练链加创新实战工场组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角色多样的师资团队是实现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形势下高校存在的几个问题

面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高职教师的教学意识还停留在以单纯授课为主的传统层面上。教师需要根据最新的教育形式改革,在创业教育中明确角色,发挥其作用,在现存的教育体制下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

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出具规模,但水平有待提高。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师资能初步满足学校需求。但是,总体来看,专任教师任然缺额较大,结构也不甚合理。从从业经历上看,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校外导师偏少。

3.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持支持态度,但配套制度不健全。 学校普遍投入经费支持学生创业,并且大部分学校对学生休学创业非常支持,但是资金投入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

4.高校创业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缺乏能够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关于教师定位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形势下的高校转型,首先要实现高校教师转型,因为教师是培养高校学生这个重要任务的实际承担者。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者,角色转变尤为关键。如何扮演新的角色,是广大高校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三、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高职教师角色定位

作为培养和提供人才(包括教师及学生)的最终环节,广大高校显然属于供给侧的一部分。“4+1工场”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根据创新创业发展思路,以职业技术院校"供给侧"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近年来,我国高校大都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而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方式和意义、剖析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4+1工场”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此模式的建设和实施中,由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对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在高校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如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角色融合定位和塑造。

1.高校教师要做知识技能的传播者

传道受业解惑,这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在“4+1工场”工程化培养模式中,要求教师首先要把理论基础研究透彻,转化为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及培训学员,并且使他们能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熟悉和擅长职业教育案例教学。

1号工场注重基于四个层次项目案例教学,更细化的注重层次化的案例教学,目前所试点的院校结合专业已经构建了移动学习平台,可为同行院校使用。2号工场注重人才工程规范和流程的培养,以订单班和双主体的办学的方式,试点院校已完成了2个专业和企业进行双主体办学形成二级学院,试点单位获得了省师资培训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的授牌,为社会每年开展数千人的师资和企业员工培训。

2.高校教师要做创业实践的践行者

高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与本院系的教师和同学接触的,只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创业的关注和实践,才能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的积极性,进而逐渐转化为学校整体性的创新创业趋势。没有骨干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倾注,高校的创业教育无论如何是难于成功的。

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创业,当然不是简单地鼓励个人的创业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本校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让一批人入水,摸索规律,这是创建校园创业创新文化最有力的措施。高职院校教师创业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形式,将教师业余创业作为一种课题项目来进行管理,通过申报与选拔等方式,为适合创业和愿意为此做出尝试和探索的教师提供一个平台。

3.高校教师要做人才挖掘者

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教师在培养学生以及与学生的教学和交流中,需要擅于发现技能、功底、品德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或者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成为人才的挖掘者,也便于因材施教。

在“4+1工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升入每级工场,都是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工场化、实战型、递进式的方式来培养软件人才,最终培养出既具备“编码技能”又具备“业务逻辑分析技术”而同时又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规格实战型软件人才。

4.高校教师要做文化引领者与梦想激励者

高校教师要做文化引领者与梦想激励者,这也是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和激励能力的塑造要求。大部分大学生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都需要教师首先来制定目标、布置任务、进行引导和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就更是如此。

在“4+1工场”人才培养过程中,4号工场强调服务外包项目研发经验的培养,在试点院校的技研中心,就能够实现年服务额数百万元,并成为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直接输送经验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我校的两年示范专业建设中,使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和移动互联网技研中心实力显著增强,并专门孵化专业自营公司2家,构建了省级服务外包基地。

学生们在“4+1工场”人才培养模式中,在软件专业老师们的引领下,一直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实现进入“4号工场” ,进而孵化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实现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创业和财富梦想,激励他们的创业热情。教师在这里一直起到文化教学、技能实训和梦想激励的作用,实现了由单纯教学型向多元型教师角色的转换。

[1] 俞仲文 高职院校应高举技术教育大旗[J].中国青年报,2011(04)

猜你喜欢

工场高校教师师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手艺网+手艺工场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