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6-03-03张霞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新课程

张霞影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张霞影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本文从实践和理性思考两个方面,就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不同点,提出了新课程解决问题教学的具有“过程性”、“广泛性”、“策略性”和“情景性”四个特点。同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利用过程性、广泛性和策略性特点进行教学,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 解决问题 学习策略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提出:“(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1]

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等要求的具体化是一个让广大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我们常常感到,我们教学了应该教的问题,又归纳了问题的类型,同时还反复的练习了这些类型,可是儿童在变式的问题面前仍然不会解决问题,就是那些我们老师认为好的优秀学生,在没有类型参考时就束手无策?实践中,我们将“解决问题”庸俗化了,将现在的“解决问题”等同于传统的“应用题学习”了。[2]

一、“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看,以下几个问题须弄清楚,那就是什么是“问题”?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有那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那些?等等。

首先什么是“问题”呢?多数学者认为“问题”应该包含这样三个内容:第一要有“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第二要有“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第三从条件到问题的解决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的。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应该由上述三种成分有机地组成。[3]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问题解决”?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步骤;第三解决问题活动必须进行认知操作。[4]

再次,我们还得弄清什么是“解决问题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搜索策略,即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去尝试,最终找到答案的方式。这种不依赖已有知识,通过尝试错误找到答案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弱方法。启发式,即指人们根据规律或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窍门解决问题的方式。该种方式只是进行选择性的搜索。虽然冒着不能解决问题的风险,但可把尝试的次数减到最小,而迅速、经济地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特点

1.让儿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长期来我们在教育中提倡一个“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评价一个人,只要他是什么“人物”就认为他就好;评价一件事,只要这件事结果好就一切都好;评价一节课,只要这节课学生解决了问题就行。我们很少去反思:解决问题的效率,解决问题所花的成本,这个问题解决对今后将产生的影响。其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个终极目标是应该,也是可以落实在我们的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的,但是每当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的时候,我们就忘记了。

2.让儿童时刻处于积极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学校的学科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本质就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认知素质。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两个有背于这一主旨的地方。第一就是将小学数学严格的划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应用教学”,同时将这些分类泛化,弄出一些教学模式来,什么“概念教学”的归纳和演绎,“计算教学”的算理和算法,“应用教学”的类型和步骤等等。第二就是教学实践中,将活生生数学进行“类型化”分割和“技能化”训练,比如将应用问题划分出什么“平均问题”、“相遇问题”和“归一问题”等等等等,将计算问题弄成“操作技能训练”,大量的人为分类题目进行练习。这些问题严重违背了教学是为了发展人这一个宗旨。我们在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问题解决”这一层面上靠,不仅是“应用教学”,还有“计算教学”,还有“概念教学”等等。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

我们为了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实现我们的,通过培养儿童学习策略能力促进儿童学会学习的目的,我们以“问题解决”为契机,从“解决问题学习策略”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学习步骤”和“解决问题常见学习策略”。

1.“解决问题学习”策略

①预习四步学习策略 这个学习策略主要用在学生的预习学习时,内容是“一看(书)、

二勾(书)、三做(书)、四提(问题);

②符号表达学习策略 这个学习策略主要是用在弄清问题便于进行问题分析时,就是将问题中的数量和关系,用符号或图形表示出来。比如,“小英岁数的3倍比她妈妈的岁数少2岁”,儿童仅看文字不易理清其关系,那么我们就鼓励学生用他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达这句话。儿童有表达成“小英×3-妈妈=2”的,也有表达成“3个小英+2相当于1个妈妈”、也有用图形表达的。这一表达,就很好地帮助了儿童进一步的分析。

③条件联系分析策略 这个学习策略主要是用在分析问题时,就是让学生先进行条件编号,然后任意找出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将得到的间接条件看着条件进行新的数量关系分析,直至的到问题的解决。

④类型联想分析策略 这个学习策略也主要用在分析问题时,就是当问题呈现在学生在学生面前后,让学生回忆这个问题与以前解决过的哪个问题类似,在根据其两者的相同和不同进行方法的改变,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还有什么“反思学习策略”、“图形化学习策略”和“小数目分析学习策略”等等。

其实,以上只不过是一些常见的使用较多的策略,这些策略比较“刚性”,而在这些的另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学生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些策略比较“隐性”,具有个性化特点。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主编,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

[3]钟启全,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杜晓新,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新课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及因果研究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