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革命思想研究述评

2016-03-03黄灵谋曾庆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太雷共产国际革命

黄灵谋 曾庆栋 梁 宇

(1.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2.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 3.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张太雷革命思想研究述评

黄灵谋1曾庆栋2梁 宇3

(1.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2.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4; 3.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通过梳理和总结学术界对张太雷研究的各种主要观点,将张太雷一生的主要贡献和平生活动归纳为思想转变历程、民主革命思想、在共产国际的活动、青年运动思想、统战思想、革命宣传思想、在广州起义中的贡献、平生与交往等八个方面,并分别作了介绍和评价。

张太雷;革命思想;共产国际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张太雷(1898.6—1927.12)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更是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组织和青年共产国际组织工作的第一位使者。自1981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学术界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关于张太雷的思想研究,业以已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在继续大力推进张太雷研究的情况下,就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反思和解读,对了解已有研究之得失和明确今后研究之方向,皆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对张太雷的研究,主要突出在思想转变历程、民主革命思想、在共产国际的活动、青年运动思想、统战思想、革命宣传思想、在广州起义中的贡献、平生与团体等八个方面。

一、张太雷的思想转变历程

王一知等人认为,张太雷的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11年春到1915年冬,受爱国政治意识的熏陶和辛亥革命活动的影响而形成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从1916年春到1920年夏,学习马克思主义,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具备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920年10月以后,从初步具备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1]。

1911年春,张太雷考入府中学堂后,刚开始时有着“升官发财”的思想,但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他在时任府中学堂校长屠元博热情讴歌和宣传孙中山、章太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通过阅读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思想的报刊和书籍,开始冲破封建思想禁锢的牢笼,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反对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款的斗争中,他参加了声讨袁世凯卖国罪行的怒潮和抵制日货的爱国学生运动,组织同学们到校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完成了其人生中第一次的思想转变[2](6—8)。

从1916年春到1920年夏期间,张太雷在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学习。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消息传来,京津学生代表向当局举行示威请愿运动,张太雷、马骏和郭隆等人在天津组建“学生救国会”并与北京大学“学生救国会”建立了联系[3]45。下半年,担任鲍立维翻译的张太雷认真阅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著作和十月革命的文献,在学习中还翻译了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新样貌的文章[4]。1919年2月,他在天津创建了以建立民主自由、有科学文化的社会为主旨的“社会建设会”团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成长为天津爱国运动的重要骨干,组织和参加北洋大学讲演第二团赴塘沽及郊区向听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讲演[5],从而完成了他第二次思想的转变。之后,张太雷在北京参加李大钊组织领导的共产主义小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创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报刊,报道工人活动情况和研究工人运动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志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救中国”[6]。

二、张太雷的民主革命思想

张太雷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中国的基本实际,对近代中国革命提出了科学的论述。翁莹香认为,张太雷从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割据状态的重要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剥削是中国无法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原因,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实质就是封建军阀割据和帝国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李新、白雪认为,张太雷对近代中国各个阶级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其不能充当近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近代中国的革命必须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依靠工农力量,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革命,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8]。郑可益、林晓群认为,张太雷在革命实践斗争中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开展农民武装暴动斗争和支持在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土地革命,坚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对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9]。

三、张太雷与共产国际

学者们认为,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团派往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最早使者,他极力争取共产国际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视、支持和指导,关心朝鲜和日本共产党的状况,同时也建立和推动了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团的关系发展,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叶孟魁认为,从1921年初开始,张太雷赴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介绍中国共产党创建情况与并对苏俄各家报纸媒体宣传中国具体国情,和杨厚德(即杨明斋)一起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举行多次会谈,讨论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决定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并由他起草一份成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详细计划,筹备朝鲜共产党成立大会的组织局,号召中国、朝鲜和日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之后还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0]。1921年7月,他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向大会阐述中国青年团的创建情况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形势,参与筹备远东革命青年代表大会工作,创建青年共产国际中国支部;此后,他在青年共产国际三大上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11]。王一知认为,1921年8月张太雷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作为共产国际特使秘密远赴东京帮助组织日本共产主义代表出席此会,最后成功完成了使命[12]。沈海波则根据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解密的材料以及张国焘、于树德和肖劲光的回忆场景,指出张太雷并没有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但他在筹备此次大会工作中提出各国民族主义在其本国客观条件下是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的,理应参会,并为大会所采纳,同时起草召开大会的呼吁书,为大会顺利的召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3]。

四、张太雷的青年运动思想

研究认为,张太雷在领导中国青年团和青年运动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青年运动思想,至今仍然具备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郑洸认为,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对组织和宣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0年10月,他创建了天津团组织;1921年11月,他负责恢复和整顿全国各地青年团,主持召开团的一大会议,起草团纲和修订团章,特别注重团的思想建设,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团体,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又主持召开团的二大和三大,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团的三大上当选为团的总书记[14]。朱少军认为,张太雷关于青年运动的论述主要包括:中国青年具有革命性及中国的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是起着先锋作用,中国青年运动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开展,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团结和统一[15]。谭献民、文斌认为,张太雷的青年运动思想既坚持鲜明的阶级性与彻底的革命性相统一又坚持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相统一[16]。徐莹、李天华认为,张太雷对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为推动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毛泽东青年运动思想的最终形成和成熟做出了贡献,是毛泽东青年运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7]。顾敏琪认为,张太雷青年运动思想是当代青年运动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他的青年运动思想的思考、分析和借鉴,对开展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18]。

五、张太雷的统战思想

研究一致认为,张太雷比较早地提出了联合各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和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丁则勤认为,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国共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人,他于1921年6月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呼吁共产国家和西方共产党要更加重视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这将会使世界革命获得中国共产党和各革命力量的“相当援助”,主张共产党和资产阶级结成“暂时同盟”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19]。郝丽丽认为,从1921年8月开始,张太雷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一起向孙中山提出国共两党共同合作的主张,并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保持政治和组织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党的“三大”确立国共两党共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革命不是一帆风顺,过程充满着漫长的曲折和艰辛的坎坷。团结与分裂、合作与斗争始终贯穿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张太雷坚持既合作又斗争的原则。季云飞认为,国共合作形成之后,张太雷为了发展和巩固国共合作,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理论,并对以蒋介石为首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分裂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阴谋活动做出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1]。刘荣根认为,张太雷的统战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统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理论来源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建立工农联盟,策略依据是无产阶级要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战线,指导原则是建立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和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22]。

六、张太雷的革命宣传思想

研究者认为,张太雷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通过创办革命报刊和撰写政论文章来宣传党的革命主张,为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夏吉英认为,作为革命宣传家的张太雷为了反映国内外革命动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正确的政治主张、有效的组织领导革命运动,先后创办了《劳报》、《先驱》和《人民周刊》等近十种进步革命报刊,重视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倡导正确的新闻自由观和探索报刊的管理经营方式,并写了大量政论文章,开辟了革命舆论战地[23]。张浩认为,1926年2月7日,张太雷创办了广东区委机关报《人民周刊》,这份报纸以为人民利益奋斗为宗旨,以鼓动、教育和指导人民群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为使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政策,发行量多达两万余份,是当时最好的党报之一[24]。李秀珍认为,张太雷在主编《人民周刊》中,开设了社评、名著、人民生活、宣传大纲等栏目,并且是该刊的主笔,他以“大”、“太”、“大雷”、“椿”、“椿年”、“之椿”等笔名为该刊先后撰写了70多篇宣传革命的文章,这些文章篇幅短小精悍、构思独特巧妙、理论精辟入里、感情热情奔放和语言通俗易懂,把革命斗争的坚决性和文学创作的艺术性融为一体,达到了宣传国民革命的效果[25]。张太雷在革命报刊宣传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党报党刊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张太雷与广州起义

现有研究对张太雷组织和领导的广州起义也有众多的讨论。张寿春认为,1927年12月,张太雷组织和领导的广州起义是经过反复酝酿,审时度势做出的正确决定,起义时机选择得当,初见成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26]。邓亦斌认为,起义胜利后,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之下,由于受到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影响,张太雷没有支持叶挺等人主张主动撤退到农村保存革命实力的建议,从而导致了广州起义失败[27]。林雄辉认为,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苏维埃运动,结果虽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广东仍旧是革命的中心区域,各地仍以它为明确的旗帜,此后揭开了全国革命胜利的序幕,促使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进行重新认识[28]。洪汉文认为,广州起义探索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军的道路,为红军的锻炼和输送了重要的干部和军事人才,其后创建的红四军是最早的红军部队之一,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铸就了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29]。李淼翔认为,广州起义是对中国革命道路开拓性的探索,它证明了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必须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0]。

八、张太雷的平生与交往

1.张太雷与人物交往。一是协调马林与陈独秀的关系。杨飞、赵伟认为,1921年,时任中共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国共产党是否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的组织指导和经济援助、是否在共产国际统一指导下工作等问题发生了分歧,张太雷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四处奔走,全力周旋,积极调和,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31]。二是与周恩来建立深厚的友谊。钱听涛认为,1925年5月至1926年冬,周恩来与张太雷在全国革命中心广东根据地共同工作,随后两人共同反对陈独秀右倾投降路线的错误主张,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出席“八七会议”,参与制定土地革命、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他们在革命战火中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32]。三是与瞿秋白密切的革命交往。梁化奎、杨巧娜认为,张太雷与瞿秋白在同学时代就认识,瞿秋白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张太雷影响的,张太雷于1921年5月在莫斯科介绍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当瞿秋白得知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后,忍痛撰写《悼张太雷同志》,高度评价张太雷及其领导的广州起义[33](72——82)。

2.张太雷与团体的关系。天津是张太雷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重要一站。蔡文杰、刘玉珊、王岚认为,张太雷在天津活动时间集中在1916年1月至1921年1月,在这五年时光里,他打下了扎实的学识基础,关注国家政局社会状况,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培养和锻炼了出色的组织和宣传才能[34]。张振兴认为,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系统的法学教育理念、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和朴实而又严谨的学风,这些促使张太雷的人生观和理想发生巨大转变,最后坚定地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光辉道路[35]。

3.张太雷的平生、著作辨考。张太雷的平生辨析。关于张太雷去过苏联几次的问题,在学术界有六次说、四次说、两次说等等,丁则勤考据认为,可以肯定张太雷去到苏联的次数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21年1月,张太雷动身赴苏联”,他“回到中国的时间当在1921年8月份”;第二次是“1923年8月16日,张太雷参加了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同年8月回国”[36]。关于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中国代表团人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张太雷和杨好德,另一种说法是张太雷和俞秀松,叶孟魁、赵晓春根据最新出版的《张太雷文集》和《俞秀松文集》、俞秀松赴俄参加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的史料以及张太雷《给季诺维耶夫的信》认为,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中国代表团人员是张太雷和俞秀松[37]。在史学界,不少研究者认为张太雷于1921年7月在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当选为执委会委员。李曙新认为此说法可疑,因为这些文章在叙述时未注明原始出处,并且根据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其《中国回忆录》一书中的叙述、王一知的回忆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后汇编的文献等史料相互印证,指出张太雷在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当选为执委会委员的说法是错误的[38]。

张太雷的著作辨考。叶孟魁在《一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一文中认为《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是由张太雷和瞿秋白共同撰写的[39],李玲则根据瞿秋白文章与张太雷文章的时间标注不一致以及鲍里斯·舒米亚茨基在《中国共青团和共产党历史片断》里的记录,认为这份《报告》是由张太雷独立完成的[40]。关于《中国共产党宣言》译者的问题。中央档案馆汇编的、1989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选集》认为把这份《宣言》由英文稿译回中文稿的译者是张国焘[41]551,高放考证了张国焘和张太雷在1921年的活动史实、对比两人的英文翻译水平和参照1989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卷中由林鸿暖撰写的《张太雷》的说法,推断这份《宣言》的译者不可能是张国焘,只能是张太雷[42]。

九、对进一步深化张太雷研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学术界对张太雷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深化已有各个研究主题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掘与有关张太雷的资料、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拓展张太雷研究的领域来加强张太雷研究。

第一,发掘、整理、出版张太雷的文稿和相关史料。历史研究是建立在翔实、可靠和丰富的史料基础之上。为了继续深化张太雷的研究,需要发掘、整理和公布更多与张太雷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档案材料。一是整理张太雷的文献档案史料。张太雷在短暂的29年生涯中,从1915年开始求学天津,到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这12年的学习和革命的历程里,他远赴苏俄参加共产国际工作,先后到上海、武汉、南京和广东等地开展革命活动。要深入研究张太雷在苏俄和日本期间参与的革命活动,还需要搜集日本、苏俄共产国际的档案文献;张太雷在国内尤其是在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地的具体革命工作,迄今为止所能查阅到的有关文献史料还比较少。二是重视与张太雷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同时代人物的相关回忆文章。文史图片和回忆性口述史料是历史的在场者、见证者、记录者。进一步整理有关张太雷的图片资料和回忆资料,可以更真实的、更丰满的、更形象的还原张太雷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的具体场景。三是考证张太雷撰写的仍遗失在社会的或是他用其它笔名发表的佚文。张太雷认为笔杆和舌头是革命者进行革命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因此,他在革命实践中撰写了大量战斗檄文来宣传革命。张太雷曾担任《劳报》、《先驱》、《民国日报》、《人民周刊》等近十种报刊的主编或是社论委员会委员,可以考证这些报刊上未署作者名的文章是否为他所作。

第二,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正确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中介工具。开展张太雷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一是注重文献材料的研究。张太雷撰写的大量文章,是我们研究张太雷及其思想的最主要的资料。认真阅读、研究、解读文本是走近张太雷和理解张太雷思想的根本途径。目前还有一些研究者不注重对文本的研究解读,习惯于利用二手资料或是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会使研究质量大打折扣。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同一研究对象,研究者的所站立场不同,所看角度不同,知识体系不同,导致研究结论自然也不同,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在认识和评价张太雷的平生活动和思想时,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把张太雷置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不能以今天的衡量标准来苛求古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有失偏颇。三是加强比较性研究。在近代中国,张太雷是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一起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的,这就决定了研究张太雷的思想,必须要把张太雷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体联系起来,分析他们革命实践的交互性和他们思想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张太雷与李大钊、马林、鲍罗廷的关系;张太雷与陈独秀及“右倾”错误路线;张太雷与瞿秋白及其“左倾”错误路线;张太雷与张国焘及其“关门主义”等问题的研究。

第三,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从已有张太雷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张太雷的青年运动思想、统战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研究较为集中。相对来看,对张太雷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经济思想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张太雷的政治思想非常丰富,诸如他对共产国际的态度,对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等方面,尚有研究拓展和提升的空间。张太雷的社会思想,如张太雷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对国内外社会状况的分析、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想等方面,尚未有专题论述。此外,从张太雷革命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说,张太雷的共产国际主义思想、张太雷与共产国际代表的关系、张太雷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的探索,等等,这些论题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

[1][12]王一知.回忆张太雷[J].近代史研究,1983(02):1—31.

[2]林鸿暖.张太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室编.五四运动回忆录(续)[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79.

[4] [35]张振兴.张太雷与北洋大学[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67—570.

[5]钱听涛,黄明彦编.张太雷研究史料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91.

[6]丁则勤,王树棣,王毓钟.张太雷年谱(一八九八年——一九二七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2):87—95.

[7]翁莹香.共产国际背景下张太雷革命实践与思想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李新,白雪.张太雷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04):28—32.

[9]郑可益,林晓群.张太雷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J].广东党史,1998(04):19—21.

[10]叶孟魁.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的使者张太雷[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1(03):40—44.

[11]叶孟魁.青年团最早的国际使者——张太雷[J].中国青年研究,1992(03):12—14.

[13]沈海波.张太雷与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 [J].上海党史研究,1998(04):31—33.

[14]郑洸.略论张太雷同志在团史上的地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2(05):22—26.

[15]朱少军.张太雷的青年运动思想[J].历史教学,1993(06):12—15.

[16]谭献民,文斌.“团一大”前后共产党人对青年运动方向的探索——以张太雷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22—26.

[17]徐莹,李天华.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01):70—72.

[18]顾敏琪.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对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5—8.

[19]丁则勤,王毓钟.张太雷早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85—89.

[20]郝丽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先锋——马林与张太雷[J].党史文苑,2014(06):46—49.

[21]季云飞.论张太雷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2(03):42—45.

[22]刘荣根.张太雷统战思想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3(03):40—44.

[23]夏吉英.张太雷的新闻业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06):40—42.

[24]张浩.国民革命的一面旗帜——《人民周刊》的宣传研究(1926.2—1927.4)[D].合肥:安徽大学,2011.

[25]李秀珍.张太雷创办《人民周刊》的功绩[J].广东党史,1998(04):22—23.

[26]张寿春.关于广州起义评价的辨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01):51—55.

[27]邓亦斌.试论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阜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1(04):17—20.

[28]林雄辉.广州起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苏维埃运动[J].广东党史,2008(02):39—43.

[29]洪汉文.广州起义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J].广东党史,2008(02):39—43.

[30]李淼翔.广州起义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贡献[J].广东社会科学,2008(04)134—139.

[31]杨飞,赵伟.陈独秀与张太雷:“星”“雷”交互革命起[J].党史纵览,2012(02):49—52.

[32]钱听涛.周恩来与张太雷[J].广东党史,1998(03):14—16.

[33]梁化奎,梁晓娜.论瞿秋白对张太雷和澎湃两位烈士的评价.江苏瞿秋白研究会.瞿秋白研究文丛第(8辑)[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34]蔡文杰,刘玉珊,王岚.张太雷在天津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546—550.

[36]丁则勤.关于张太雷去苏联的次数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5):97—98+54.

[37]叶孟魁,赵晓春.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中国代表团人员考 [J].中共党史研究,2015(11):121—124.

[38]李曙新.张太雷何时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J].中共党史研究,2013(04):122—124.

[39]叶孟魁.一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J].中央党史研究,1990(05):88—89.

[40]李玲.关于《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的作者——与叶文商榷[J].中共党史研究,1992(03):84.

[4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2]高放.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宣言》——兼考证《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和译者[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3):8—16.

责任编辑:徐海斌

A Review of Zhang Tailei'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Thoughts

HUANG Ling-mou1ZENG Qing-dong2LIANG YU3
(1.Baise University,Baise,Guangxi 533000,China;2.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4,China;3.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Nanning,Guangxi 530000,China)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main point of the research on zhang tailei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zhang tailei's life activities and the main contribution can be concluded as eight aspects,the process of changing in thoughts,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thoughts,though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activities and youth movement,the united front thought,revolutionary propaganda's thought,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uangzhou uprising,life and association.The thesis would give a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respectively on the above aspects.

Zhang tailei;Rerolutionary thought;Commuiist lnternational

1009—0673(2016)03—0005—07

D231

A

2016—02—28

黄灵谋(1979— ),男(壮族),广西河池人,百色学院历史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张太雷共产国际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张太雷:“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张太雷何时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