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学生“1+3+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2016-03-03赵云君李进武

关键词:经管类实务模块

赵云君,李进武

(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西安 710062)

【教育教学研究】

经管类专业学生“1+3+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赵云君,李进武

(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西安 710062)

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分析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探讨学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位和错位,提出应该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即构建以创业课程群为主阵地,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主抓手,以协同育人平台和跟踪服务体系为保障的“1+3+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等相关文件不断出台,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十三五”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学生,他们有着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结构等优势。如何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将这种知识优势转化成精神、意识和能力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一)“法商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定位

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经济学院和商学院两个学院(2014年前为经济管理学院),以“法商结合”为培养特色,跨经济、管理类两大学科门类,主要专业有经济类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和管理类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和电子商务与法律。“法商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或简称为“法商特色”,是指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又具备法学基础和商学才能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法商特色”是经济学院和商学院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竞争原则的理性选择,是基于现实需求和比较优势原则做出的必然选择。[2]

(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知识模块(以经济类专业为例)

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的统一规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下面又分为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个模块。经济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具体将模块细化为数学类模块、经济类模块、工商管理类模块和法学类模块。涵盖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涵盖了在经营管理中所需要的全部法学知识,整体结构合理。

1.数学类课程模块

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数学知识为其进行理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校为经管类学生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等课程。

2.法学类课程模块

第一,课程体系中学科通修课板块,各专业均设有法律类课程,包括法学原理、经济法概论、民商法概论。第二,专业选修课板块中,学院平台选修课都开设有四个模块:数学课程模块,经济类课程模块、工商管理类课程模块和法学类课程模块。法学类课程模块包括合同法理论与实务、公司法理论与实务、竞争法理论与实务、现代企业运营与治理法律理论与实务四门法学课程。第三,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板块,也设置符合专业需求的法学课程模块,比如经济学专业设置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实务、企业联合并购与重组法律实务、资源与能源保护法律实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企业环境责任与环境诉讼法律实务五门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世界贸易组织法、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海商法、保险法理论与实务四门法学课程;金融学专业设置金融法学、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票据实务与票据法、房地产法四门法学课程。

3.经济学类课程模块

经济学模块包括专业平台课和专业必修课。经济类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等。专业必修课包括国家专业目录里规定的必设课程以外,添加了部分学院特色课程。如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概论、财政学、西方经济学说史、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金融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法(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等。

4.工商管理学类课程模块

在经济学院各经济大类专业里,共开设管理类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和选修课两类。专业平台课包括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学原理,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分别开设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

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缺位和错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

我国在2010年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从广义上看,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成功的创新也基本在创业过程中产生。[3]因此,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和完善保障机制。按照“课内外、校内外、普及与提高、训练和竞赛、创新和创造、创业和就业”等六个方面相互结合的原则,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之间的错位

从前面对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四年的课堂训练,多数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已经完全可以达到创业要求。但是从整体来看,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专业知识的储备及创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相关教育的缺位和错位。

1.学校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制度规定

截至目前,学校还没有出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及规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专门部门管理,各学院单打独斗,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全凭个别教师的兴趣和责任心在实施,全校一盘散沙,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零散不系统和不可持续。

2.创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缺乏

2014年之前,我校没有开设任何关于创业类的相关课程。在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院增加了《创业理论与实践课》课程,商学院增加了《创业管理》课程。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相关课程。

3.缺乏相关实验实训平台

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进行,实验实训是高校一个成本较低、可行性较高的途径,但目前我校所有的实验实训平台都还没有涉及创业教育。

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提升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1+3+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本课题组认为应该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既构建以创业课程群为主阵地,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主抓手,以协同育人平台和跟踪服务体系为保障的“1+3+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图1)。

图1 “1+3+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一个主阵地——构建完整的创业课程群

在高校,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阵地,只有坚守主阵地,才能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为此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创业类课程体系。

4月22日清晨,就在张秋上北山寻找“瓶装”之前,专案组已将50多名警力部署在北山周围,破案指挥部也悄悄地设在了距北山烈士塔不远的一个制药厂里。

1.不断挖掘教师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目前主要有《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已经纳入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随着逐步改革,以后会陆续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和风险等相关课程。

2.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网络课程选修平台,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

在现有的13门创新创业类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秀双创课程和其他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职业测评、创业体验等条件。

3.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进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引导,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三个主抓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1.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办好和参加各级各类传统双创竞赛

办好每年度的校内“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各类传统双创竞赛,遴选优秀项目和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全省全国性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教,做好赛前培训、赛中指导、赛后总结工作。

3.不定期举办各类创业沙龙、讲座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组织,不定期举办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交流活动,营造创客文化,丰富大学生创业交流渠道,为自主创业大学生及时了解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积累创业经验、优秀项目推介、寻找合作伙伴、吸引投资等创造条件。

(三)两个保障——协同育人平台和跟踪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结合专业特色,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吸引优质社会资源投入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开展实习实践,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是贯彻落实《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等文件精神,对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做调研分析,建成校内“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以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为基本原则,打造为我校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的新型平台。

三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统筹全校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基金、创业项目管理,开展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帮扶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型建设,实验中心、实验室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建立预约制度,全面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支持学生积极开展发明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与科研课题研究。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文件.

[2] 赵云君,刘光岭.需求导向—法商结合—核心能力——三位一体经管类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5-87.

[3] 赵准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N].中国教育报,2016-9-13(04).

[责任编辑 朱小琴]

Construction of 1+3+2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Mode am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ents-Based o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ZHAO Yun-jun, LI Jin-wu

(SchoolofEconomics,Nor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sandLaw,Xi’anShaanxi, 710062)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structur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revealed that de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refore, a new practice system concentrating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t includes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grou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various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s. These could guarantee the coordination platform and tracking service for 1+3+2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actice mode;construction

2016-09-02

本文为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15BZ46)阶段性成果。

赵云君(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李进武(1981—),男,山西长治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务科长,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G640

A

1008-777X(2016)06-0073-04

猜你喜欢

经管类实务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