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6-03-03沈志雄
沈志雄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 福建漳州 363500)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探讨
沈志雄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 福建漳州 363500)
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不仅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的要求,也符合高中历史教学是“集智与启智教育(学习与创新意识教育)、国家民族意识教育、健全人格情感教育、高尚的伦理道德教育、正确价值取向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的新理念的要求。本文试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 培养 史鉴功能
所谓“思辩”,顾名思义即思考辨析辨别,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过程。历史思辩能力就是能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现实问题,做到历史联系现实,并服务于现实,从而解决现实问题。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体会:
一、依托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再现历史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曾经这样讲到:“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教材的几个段落,了解哪几个事件、几个人物;而是要以此为载体来认识时代与社会。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更多地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历史、反思历史,思考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1]
比如说:我在讲解《“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影响内容时,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农民、资本家、法西斯分子、政府及其代表,在遭受这场危机时,你分别会有怎样的想法和行动?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从五个角色中自主选择,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然后,他们站在所选角色的立场上,运用角色语言,谈体会,说看法。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就轻松掌握了。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现”历史,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主动去分析和把握历史人物的处境、立场、态度,加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创新精神。角色扮演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宽广平台,思考、分析、归纳、表达,学生的各种潜质被挖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
二、 联系实际,启发智慧
针对历史学科而言,开展教学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更加明智,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一些处事原则。同时,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也就在于“以今证古,以古论今”,进而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也就是太过重视知识教育,进而造成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知识是一种负担,完全没有实用性,所以,也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至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就是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内容。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知识的存在。比如,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明清时期的重农轻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也就致使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在建国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阶段,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比较轻视的,导致我国与西方国家拉开了距离。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才促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高效、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及体现
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着手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了解,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加深学生的学习,列举希腊哲学家的主张或作品,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例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彼特拉克的《歌集》等等,都体现了人是万物的主宰,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通过学习他们的主张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也慢慢的培养了人文精神。
2.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许多的途径以及方法。老师需要积极的备课,认真的钻研教材,发掘历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更加完善的完成学生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学习,比如说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串起来,像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事件按着时间顺序记忆。
3.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历史人物角色的扮演,例如扮演林则徐,学习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林则徐的学习,还有效的培养了自身的爱国情操。也可以组织讲座,例如以“文艺复兴”为主题,讲述希腊著名学者的主张,了解启蒙运动,让学生们感受西方文明,熏陶人文精神。
4.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到课外,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例如以“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化”为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可以去图书馆等场所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将资料整合编制成文章,组与组之间再互相竞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样既能突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另外,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先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支持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另一组是反方,反对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知,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儒家“仁爱”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自我提高意识,学会团结友爱、共同进步。[3]
结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当然,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可以用来衡量民族、国家文明程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中已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仅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有所体高,更重要的提高学生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1]陈少华.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2]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0年09期
[3]贺立珍.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