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03-03王春琴
王春琴
(浙江省永嘉县城北小学 浙江温州 32510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王春琴
(浙江省永嘉县城北小学 浙江温州 325100)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要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学习和会学习。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联系,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知识、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5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4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科书中,它总是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在数学中处理的,这是科学和系统的。摘要写作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产生问题,忽视了数学知识在生命生产过程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应善于处理教材,重新组织教材,将学生社会生活的生动主题引入课堂,创造学校特色。
三、结合生活经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13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3-7=6(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3、7、6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3表示13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3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6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认为学习很容易。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的背景,设计学生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实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造了生活的情境,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被转换成具体的场景,生动而有趣,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真实的生活实例,使用实物或图表来创造生活情境。“两步”加减法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用校车的实例来设置情境,告诉学生公交车上原来有多少人,上来多少人,下去多少人,让学生算出现在有多少人。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父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爸爸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5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5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5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50个1角硬币换5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5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1角就是5元,所以50个1角和5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积累,学习数学,善于数学。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