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在美术课中的体现
2016-03-03郭磊
郭 磊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浅谈《新课程标准》在美术课中的体现
郭 磊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颁布,这意味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改变了以往在课程设置上“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我在具体实践中感到: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成为课改的开拓者,新课程的创造者。
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现今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大都具备大专或本科学历,具有美术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以往“以学科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能胜任自如。《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这就意味着美术教师不光要具有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找到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如《会滚的玩具》《会摇的玩具》《会动的小纸人》等课,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玩具会摇、会滚的原理,还要利用这些力学原理制作玩具。这些促使教师不仅要具备本门学科的知识,还要紧随社会发展,不断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自觉适应新课程的变化,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要具备跨学科互动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给美术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不光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气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密切联系,让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渗透到美术学科的教学中,辅助美术教学,更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例如,以一年级《分蛋糕》为例,为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可事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上课的那个月是哪几位学生的生日,再联系音乐教师事先教会学生学唱《生日歌》。上课时可以先播放歌曲《生日歌》,由教师提议:班中有几位小朋友的生日到了,我们给他们联合过一个集体生日。(出示《我们七岁啦!》的标题)让全班小朋友为这个生日宴会准备生日蛋糕(副标题《蛋糕》)……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可结合一年级语文、说话、思品课的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美术,学会知识,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三、要具备与家庭互动的教学方式
过去,我们的课程标准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不用说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了,这也是许多家长不重视美术这门课程的重要原因。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体现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并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让家长参与到美术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后交流、作品评价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家长对孩子所学打识的了解,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1.家长参与课前准备、探究
以前,教师在课前往往只考虑学生在学习前的经验、需要带好的工具材料等等。而实行新课标后,教师还要考虑进行探索活动前的准备,不光要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家长配合(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做好相关经验、工具材料的准备。如《校园的春天》(七年级)一课,可让学生向家长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和使用的标志资料,以便上课时和同学一起交流,扩大视野。“儿童的探索是需要准备的”,课前有了家长同孩子间的交流,充足的探索准备,上课时学生才能产生新的感受与体验。
2.家长参与课后交流、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对课后的评价也做了很大的改革,评价要求多维性和多级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也转向为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在学生作品的评价表中,除了自评、互评,还增加了“爸爸妈妈对我说”,让家长参与孩子美术作品的评价。鼓励学生先自己学会做,课后教家长做,与家长说说“我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么画?” 的理由。通过评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使家长切切实实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这也是一种能让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要具备与社会交融、与世界互动的胸怀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也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美术教师肩负着“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本土文化发掘”的重任。要注重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学习,它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如一年级《繁忙的交通》课后,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还可设计让学生画“你想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为主题的想象画:首先让学生合作调查交通繁忙的原因;用文字、照片、图表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再设计、构思,与家长、老师交流,探究解决方案、方法;最后,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未来交通畅想图”,让他们从小具有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解决“交通拥堵”这一上海及整个世界面临的巨大问题。一个国家只有深人本土文化,充分认识它的价值,发现它的美,才会在世界美术讲坛上有自己的地位。在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发掘。正像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那样: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结语
在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对未来有一种特殊的使命,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也赋予我们美术教师更大的责任。虽然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也无法回避正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必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力的保障,展现美术教师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