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6-03-03郭利芳

现代语文 2016年27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汉语教学模式

□郭利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探析

□郭利芳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现代汉语课程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科知识理论的宽度和深度,引入语言现实“活水”来丰富课堂,设置语言实践环节,以期建设具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特点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 现代汉语 教学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

(一)现代汉语教改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很受重视。陈黎明、温欣荣在《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中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以教材编写为重点阶段,以教学内容调整为重点阶段,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阶段,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阶段。[1]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现代汉语教学需要宏观的指导,也需要教学手段的改进。现代汉语课程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本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研究(包括教学)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缺乏相应的学科独立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对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较为依赖,包括现代汉语在内的许多课程在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学科独立性都需要逐步建立。

现代汉语课程之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是语言分析应用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侧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可以理解为语言应用类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应该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立足于现代汉语作为理论课程的现实,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该课程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更加契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实践性人才目标,实践与应用在教和学两个方面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科知识理论的宽度和深度

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2],为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教学目标适应的是汉语言文学类专业对现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由此可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更加突出了实践性,同时提出了对学生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3]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入多家观点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理论深入思考;在延伸阅读中将其他版本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全面了解现代汉语的知识系统;利用现代汉语相关的公开课等网络资源,拓宽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考。

(二)引入语言现实“活水”来丰富课堂

对外汉语教学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随时面临并需要解决种种动态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现代汉语或者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答案。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已吸收的营养不断地消化,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观察、分析及研究能力。

语言相关的理论是静态的,动态的语言现实则是语言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源头活水。社会生活语言异彩纷呈,新词新语往往成为年轻一代的标签;留学生的洋腔洋调和语用偏误往往出人意料,也是学生以后要面对的现实。把这些语言现象引入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

(三)设置语言实践环节

前面两个方面是从教的角度来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的改革,而从学的角度,学生要对身边的语言现象进行调查,培养独立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提高自身对语言生活的敏感度,对现实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读、解释和教学。要达到这一目标,现代汉语课程设置中的语言实践环节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明确而独立的学科意识是规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前提。在该专业的教学大纲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是对该学科的性质界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也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我们认为,该模式应具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的特点。

(一)点面结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尝试范例性教学

现代汉语教学中,应不断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知识与理论的深度与广度。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胡裕树、张斌等人主编的教材以及其他的前沿学术成果也应当加以关注。我们把教材和课堂教学要点作为该专业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中介”,用这一“中介”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理解事物,然后进行反思、评判和建构。

“范例性”指的是把教材当作一种范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作为引玉之砖,不强迫学生完全同意教材的内容,而是用案例或范例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把教材和补充材料作为分析语料和思考问题的范例,着重体会其如何归纳、总结、批判、辨析等。

(二)动静结合,围绕语言现实,展开形象化教学

现代汉语理论属于静态的描写,而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做到对汉语知识的动态应用。理论来源于对语言现实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而语言现实又是变动不居的。对语言现实的关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里的语言现实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生活语言;第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代表性的语言实例。

现代汉语知识和理论源于生活,理论教学却容易与生活语言脱节,导致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生活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活水,形象化教学是用具体、生动、形象、易解的语言事实、生活现象去解释现代汉语的抽象理论,[4]化虚为实,化深为浅,从而做到理论来之于实践,回归于实践,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至臻结合。现实语言正是现代汉语课程直接面对的研究对象。语言现实的引入,可以加强现代汉语课程与语言生活、与留学生汉语学习现实的联系,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实践贯穿于教学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学生语言分析与研究能力的获得,要吸收众多知识、众多理论的营养,同时需要不断地消化所吸收的营养。教师应重视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参与生活语料调查,进行语言资料收集与研究,加强对比分析,并加大实践环节在平时考核中的分量。

语言实践与现代汉语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目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和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更加契合专业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反映现实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内外结合”不只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迫切需求,也是所有专业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陈黎明,温欣荣.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98-101.

[2]郭莉琳.发挥地方方言优势,提高《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2):83-84.

[3]郭智辉.谈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建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2):92-94.

[4]张华莉.浅谈现代汉语课程的形象化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6-18.

(郭利芳 辽宁大连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85)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汉语教学模式
学汉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