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金融危机:基于金融化视角的成本分析

2016-03-03刘鸿明

关键词:外化抵押资本主义

刘鸿明

(西安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5)

【经济学研究】

反思金融危机:基于金融化视角的成本分析

刘鸿明

(西安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5)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虽然是不断变化着的,但“以积累为中心”关注财富的来源始终是研究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视角。从这一视角观照当代资本主义,可以看出,金融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金融危机作为一种结果,集中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过去一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金融危机中市场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活动,特别是对这些交易行为的成本分析,揭示出金融衍生的过程既表现为一个私人成本不断外化的过程,又表现为一个社会成本持续累积的过程。私人成本的不断外化和社会成本的持续累积可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解释金融危机爆发的内生机制。

金融化;成本分析;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一、金融化的研究视角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从萌芽到现在的数百年历史中,其表现形态是不断变化着的。今天的资本主义与列宁时代、马克思时代、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不断变化的资本主义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认识。尽管如此,但财富的来源始终是认识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视角。回头看来,列宁认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结合、熔合和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控制银行、工业和社会生活,进一步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马克思认为资本通过剥削雇佣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攫取剩余价值,进而实现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甚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认识和分析,都是从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利润的来源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视角出发的,包括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马歇尔的“纱是各种劳动和等待的产品”[1],从本质上看也并没有偏离这一认识视角。

对于今天变化了的资本主义来说,财富或利润的来源会是什么呢?阿锐基(Arrighi)说:我把金融化定义为一种积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利润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生成。他指出,从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制造业利润份额仍然高于金融部门,但是到了90年代,金融部门就成为最重要的提供利润来源的部门了。[2]阿锐基的这一观点从思想上来看,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从研究方法上看,是对最近几十年来观察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方法的一个否定,但同时却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观察资本主义方法的一个继续。格·R·克里普纳将这两种方法概括为“以活动为中心”和“以积累为中心”两种视角,[3]32前者通过检测就业或不同部门对GDP贡献的变动情况来考察经济基本构成的长期结构变化,这种方法支持了从服务业兴起的早期研究(Claek,1940)、后工业主义理论(Bell,1973)到信息经济的理论化(Castells,1996)等几代人的研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无论是服务业的兴起、后工业主义还是信息经济,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一面的变化发展情况,但资本主义作为生产方式的其他方面的变化情况却并没有同样被揭示出来,甚至反而被这种研究视角和方法遮蔽起来了。后者把注意力放在资本主义利润的来源上,试图通过检测资本主义利润结构的变动情况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结构变化。当考察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视角从“以活动为中心”转向“以积累为中心”,当出现在分析视野中的数据是利润而不是就业或GDP时,金融化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他方面的特征便代替服务业的兴起、后工业主义以及信息经济等特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一种考察资本主义经济长期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以积累为中心”的视角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长期变化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忽视或遮蔽的方面,但迄今为止,这种研究视角和方法所取得的最主要成果——金融化——只是说明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大量利润所得以产生的领域和部门,而并没有说明在资本主义金融化的过程中,利润的来源是否发生了变化,即在金融部门利润所据以产生的依据是否依然和利润在生产制造部门所据以产生的依据一样。换言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大量利润的来源依然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吗?

当我们从金融化的研究视角观照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变化时,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作为一种结果,集中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过去一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金融危机前市场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活动,特别是对这些交易行为进行成本分析,不仅可以揭示金融化了的资本主义是如何在金融领域获取利润的,而且可以揭示这种利润来源的实质以及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二、金融危机中交易活动的成本分析

(一)金融危机中交易活动的类型及资本积累特征

发生在次贷危机中的交易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住房交易。在这类交易中,交易的一方是住房的供给者,另一方是住房的需求者。住房作为商品消费市场的耐用品,通常只销售给有固定工作、有稳定收入的相对高收入者,但在次贷危机前的美国,由于当时特殊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住房也被销售给了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的相对低收入者,这类相对低收入者是通过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来购买住房的。因此,在以住房为交易对象的这类交易中,需求者转变为贷款买房者,特别是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买房者。其次是住房抵押贷款交易。在这类交易中,交易的一方是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另一方是贷款购房者,特别是愿意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买房者。即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大量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以提高住房自有率,实现建设所有权社会的“美国梦”。再次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交易。在这类交易中,交易的一方是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另一方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提供者,即通过金融创新,以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手段,实现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复次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交易。在这类交易中,交易的一方是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两房和投行等,另一方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即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试图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者。

金融化视角下资本主义的资本运动可分为实体资本意义上的产业资本运动和虚拟资本意义上的金融资本运动两类。从金融危机中交易活动的类型可以看出,在上述四类交易中,存在着实体资本意义上的产业资本不断突破其自身限制,逐步转化为虚拟资本意义上的金融资本,进而实现相对独立运动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由于银行制度和信用制度的推动不断得到加强和加速,其结果不仅使经济活动的重心从生产制造部门转向金融部门,而且使得大量过剩资本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金融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上。

从资本积累的视角看,虚拟资本的积累只是货币在可能转化为资本的形式上所进行的积累,这种积累的规模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规模更大,因为在现实积累之外,还包括了各种与现实积累的扩大相伴随但与它完全不同的要素造成的结果,甚至还有一部分虚拟资本的积累是现实积累停滞的结果。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剩,过剩的虚拟资本从消费和生产两方面影响着经济活动。一方面,消费在虚拟资本过度积累的基础上得到大量金融资源的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强有力的金融资源保证的国际间物质资源转移的支撑,从而使得消费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超过其应有的界限,表现出需求繁荣的假象;另一方面,同一原因导致的生产超过其自身所应有界限这一现象则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见,虚拟资本的积累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积累,并不是现实性的积累;虚拟资本过度积累和不断扩大的过程,即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工具的不断衍生和证券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不断降低风险的过程,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私人成本不断外化、社会成本不断累积、因而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过程。

(二)金融危机中交易活动的成本分析

1.金融衍生的过程是私人成本不断外化的过程

在以上所列举的四类交易中,从交易活动的成本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房交易中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主要是生产住房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包括使用土地、钢材、水泥、劳动力等发生的费用;另一类是在其他三类交易中发生的成本,作为金融活动和金融创新活动,这里的成本主要是交易成本,包括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和金融创新活动的创新成本等。相对而言,生产成本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

在以住房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中,如果住房只能销售给有固定工作、有稳定收入的相对高收入者,那么,由于相对高收入者的人数是有限的,其需求规模便会构成对住房交易市场的限制,因而住房交易市场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将是利润有限的;但是,如果通过某种机制能够把住房销售给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的相对低收入者,那么,住房市场的需求规模便会大大增加,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住房市场的利润也将随之增加。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将房贷提供给相对低收入者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成为利润增加过程中成本的一部分,这时,如果能把这种风险成本外化(所谓成本外化,就是指在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都不愿意承担某一部分交易成本,而把这一部分成本转嫁给交易活动之外的第三方承担的行为),那么,住房交易市场就将是高收益、低成本从而也是高利润的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帮助住房交易市场的交易双方外化了风险成本,从而把住房交易市场转化为一个高利润的市场。

在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中,商业银行因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承担了从住房交易市场外化出来的风险成本,这时,如果没有某种机制进一步外化或承接由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成本,那么,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特别是商业银行就会不愿意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或者进一步提高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面对这种情况,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交易提供了进一步外化成本的可能性,从而把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这种非经济的行为转化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经济行为,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利润产生。

在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中,从住房交易市场外化出来的成本和从商业银行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外化出来的成本,通过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工具进一步实现成本外化,当商业银行把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售卖给“两房”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时,它不仅一方面巩固了其从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而且,也在这一售卖过程(包括相互交易过程)中再一次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中,同样存在着成本的再一次外化过程。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两房”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其进行经济活动的目的性来看,它们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美国社会的住房自有率,实现建设所有权社会的“美国梦”;也不在于无偿地承接从住房交易市场和从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以及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交易中所外化出来的成本,而是同样要实现其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从其在交易活动中所获得的商品看,握在“两房”和投行手中的次级抵押贷款是已经经过了三次成本外化的产物,是一种高风险、高成本的商品,“两房”和投行当然不会把这块烫手的山芋一直握在自己的手中,对它们来说,最为理性的行为就是再一次实现成本外化,将这些烫手的山芋转移到别人的手中。那么,对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这块烫手的山芋来说,为什么还会有人投资购买呢?甚至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两房”和投行也会相互购买呢?对于这种购买意愿的解释可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以专文论述,简单地说,其一,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的:“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4]其二,这种购买意愿的产生、保持和狂热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有很大的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渐分离,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急剧膨胀,企业盈利越来越依赖于金融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金融部门成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英国经济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变得比其他任何一个发达工业国都更加依赖于金融作为利润的一个来源以及就业的一个核心。[5]其三,高利润的刺激和诱惑。从住房抵押贷款到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再到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这些金融活动都被包装、宣传为规避风险、降低成本的过程,因而也是能带来高利润的商品,面对这些高利润的刺激和诱惑,人人都认为自己能规避风险、外化成本,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2007年4月金融衍生产品的场内交易日成交量总金额高达62000亿美元,衍生产品市场的柜台交易在2007年日成交量(以目前的汇率计算)也突破了20000亿美元。两项总计,衍生产品的交易额每日高达82000亿美元,与外汇市场32000亿美元的成交量累加每日总计114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与世界产品年出口额持平,高达产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290倍。这意味着当资金流动性良好时,通过“创建”和获取资产来快速赚取收益的诱惑就会增加。[3]37所以,在泡沫没有破灭以前,购买意愿是强烈的、不断高涨的甚至是狂热的。在这种强烈的、不断高涨的甚至是狂热的购买意愿下,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两房”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再一次成功地实现了成本外化,并相应地获得了高额利润。

2.金融衍生的过程是社会成本不断累积的过程

自古以来,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观念“看不见的手”就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但是这种观念的成本基础是,在经济活动中只有私人意义上的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在观念上是不存在的,在理论上是没有得到认识的,在经济实践中是不被计算在内的,所以认为每个人对其欲望的满足不会对其他的主体——不论是同时代的其他个人还是不同时代中的个人和社会——构成影响和限制,相应的,也不认为其他的主体——通常表现为社会——承担了每个人在其欲望满足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本。但是,随着对社会成本的认识和揭示,从成本分析的角度看,存在于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按照其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私人成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类,私人成本主要由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活动中所发生的一部分交易成本所构成,其承担者是特定的个人或企业;社会成本主要由交易活动中另一部分交易成本所构成,其承担者是不确定的社会性主体。

金融危机中所存在的四类交易活动,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成本的外化。每一次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都将自己所不愿意承担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尽可能地转嫁给第三方,从成本分析的角度看,这些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就是成本。所谓成本的外化,就是将交易活动中所存在的一部分个人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在这一意义上,金融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从其性质和作用来看,充当了成本外化的手段和工具。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成本不断外化的过程,是个人成本不断转化为社会成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交易双方的成本收益状况看,无论是上述四类交易中的哪一类,交易双方当事人的个人成本都在成本外化的过程中相对减少,与此同时,其预期利润在相应增加,那么,那些不断外化出来的成本到哪里去了呢?金融交易活动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会因为成功地从交易双方转嫁到第三方而就此消失吗?显然不会。在所谓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从每次交易活动的交易双方看,其所承担的个人成本因为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在明显地减少,但与此同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全社会的金融风险甚至全球经济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则在不断地增加,也即从每次交易的交易双方所外化出来的成本是以社会成本的形式在不断累积着。譬如在美国,金融实体从事金融活动所需的资金大多是通过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方式筹措的,而这些资金往往是弱势群体用于保障他们未来生活的存款。正如美国共产党主席萨姆·韦伯所说,金融化在刺激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同时,也使美国的家庭债务、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像天文数字般堆积。[6]譬如当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牺牲和代价,包括并未参与到这种金融活动中的国家和地区在内。金融活动中以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成本会因为各类金融交易的进行而产生,但其本身并不会因为类似的金融交易活动的进行而消灭,它只能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从个人转移到社会,并最终以社会成本的形式持续累积起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所存在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交易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交易,从其性质和特点来看,它们是扩大了这种社会成本累积的规模,加快了这种社会成本累积的速度。因此,在美国社会和全球经济中,当以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社会成本的累积超过某一临界点时,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从而以危机的形式强制性地解决长期累积在金融领域和经济活动中的社会成本。所以,金融衍生的过程既是私人成本不断外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成本不断累积的过程,正是这种成本的不断外化和持续累积,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小结

本文从金融化的视角“以积累为中心”观照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变化。以金融危机中所存在的交易活动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交易活动中交易对象的不同,把金融危机中的交易活动划分为四类:住房交易、住房抵押贷款交易、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交易、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交易。在这四类交易中,除住房交易外,其他三类交易表现为一个以住房交易市场为依托,不断进行金融衍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用来交易的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表现出越来越虚拟化的趋势,而且,通过对金融危机中各类交易活动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衍生的过程既表现为一个私人成本不断外化的过程,金融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以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为手段和工具,不断地从交易活动中外化出来,转化为社会成本。与此同时,金融衍生的过程又表现为一个社会成本持续累积的过程,以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社会成本在金融领域和经济活动中持续累积下来,当这种社会成本的累积超过某一临界点时,便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而以金融活动中私人成本的不断外化和社会成本的持续累积解释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内生机制,揭示了金融化资本主义是如何在金融领域获取利润的。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52.

[2] 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金钱、权力与我们社会的根源[M].姚乃强,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5.

[3] 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下)[J].国外理论动态,2008,(7):32-37.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8.

[5] 戈德拉·A·爱泼斯坦.金融化与世界经济[J].国外理论动态2007,(7):14-21.

[6] 萨姆·韦伯.金融与眼前的危机:危机如何发生?出路何在?见美共网站www.cpusa.org,2008年10月1日.

[责任编辑 张成武]

Cost Analysis of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the Financialization Perspective

LIU Hong-mi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5)

Capitalism as a production mode is kept changing, but it still concentrated on the source of wealth with accumulation as the center. This perspective is a fundamental perspective to study capitalism.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financialization is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ism development, and a result of financial crisis. It is an accumulated reflection of a certain period of capitalism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transactions revealed that financial derivative was a process of externalization of private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se two could explain the inner mechanism of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ization;cost analysis;private capital;social cost

2016-08-23

刘鸿明(1969—),男,甘肃宁县人,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F83

A

1008-777X(2016)06-0051-05

猜你喜欢

外化抵押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
房地产抵押中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河南新乡推进“德润新乡”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租车抵押获利行为的定性及数额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