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历史考察

2016-03-03苏知心

关键词:共产党知识分子高校教师

苏知心

(广东海洋大学 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历史文化研究】

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历史考察

苏知心

(广东海洋大学 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建国初期,为了推动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和新政权的政治认同,党和政府率先对高校教师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清除他们头脑中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腐朽思想,使他们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通过对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这一事件的历史考察,剖析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阐述其发起缘由、内容及过程,并给予客观理性的评价。

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

建国初期,由于新旧政权更迭,社会处于急剧转型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多元而混乱,无产阶级思想与旧有的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相互共存且对立冲突。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共产党必须着力清除社会上各种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残留思想影响,以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高校作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共产党更是高度重视它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便牢牢掌控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学方向,能否贯彻落实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能否培养出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思想状况、政治立场等则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但由于当时高校教师的家庭阶级成分比较复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且主要受封建文化教育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家庭出身、阶级成分、所受教育性质以及思想意识等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本质和要求极不适应。所以,共产党和新政权认为很有必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改造,组织他们学习和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清除思想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烙印,以适应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需要。

一、高校教师接受思想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一直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建国伊始,百废待兴,高校教师作为具有广博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特殊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急需的人才和宝贵财富,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共产党十分注重团结和争取高校教师,努力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人民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新中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要求,必须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改造和教育,逐步摒弃旧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束缚,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以推进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在目睹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高校教师内心产生的“原罪”意识驱动和由衷敬佩、拥护共产党,也使他们主动参与思想改造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一)思想改造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建国初期,就当时高校教师具体情况而言,他们学历较高、学有专长,其中大多数人都具有留学欧美的经历,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思想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他们推崇和倾慕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头脑中普遍存在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有害思想。因此,在日常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上明显带有旧社会、旧时代的印记,并且不可避免地在新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延续着此前的不良思维和做法。例如:自命清高,自认超脱世俗,抱着超然中立的态度,以“超阶级”“超政治”的观点标榜自居。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的“纯技术主义”研究倾向,刻意回避客观社会现实情况。教学中盲目崇拜西方的经验和做法,主观片面地把欧美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照抄照搬到我们的高等教育教学中来,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当时高校教师所表现出的这些错误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观念,都与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极不适应。所以,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改造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因为这既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又红又专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使这批知识分子适应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清除他们各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印记,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最终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原罪”意识驱使教师主动要求思想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一方面对从旧政权接管、接收的高校教师采取全部 “包下来”的方针,另一方面对他们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根据这些知识分子的学有所长来进行量才使用,绝大多数都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岗位,有的还委以负责学校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重任,使得高校教师在物质生活、教学工作、学术研究等方面有了较好的保障,这一切都促使他们对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心存认同和感激。另外,共产党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基础上,带领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地进行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作风,给高校教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特别是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得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和活力。对比旧中国,高校教师深刻感受到新社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与此同时,他们反观自己在享受着共产党所创造和给予的安定、幸福生活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坐享其成”的不光彩感觉,认为相对于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而言,自己却一直置身于革命事业之外而没有任何贡献,完全是不劳而获的“摘桃派”,因此潜意识中不免产生出“自卑”“自责”与“羞愧” 的原罪意识。正是这种意识,驱使高校教师积极向共产党靠拢,主动要求改造自己的旧思想,以图洗心革面,努力去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变革,不再落伍掉队,争取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三)对共产党和新政权的认同和拥护令教师自觉要求思想改造

新中国成立前夕,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出于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贪污腐败和官员的懒散无能,都不愿跟随国民党远走台湾,而是选择留在大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高校教师虽然大多在政治立场上抱着中立态度,但思想上普遍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情怀。他们之前长期生活在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掠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目睹外国列强肆意掠夺我们的资源,残酷奴役、蹂躏和欺压中国人民,而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统治又造成国家极度贫穷落后与民众困苦,因此这些知识分子对国民党政权早已丧失信心。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对共产党和新政权充满了热情和期望,特别是看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实干和拼搏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以较快的速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独立富强并逐步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这些辉煌成就更是令那些曾经对新中国、新政权抱有某种疑惑、观望心态的高校教师对共产党产生了由衷敬佩,他们通过新旧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对比,看到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坚定了忠心拥护共产党、心悦诚服跟党走的信念。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他们开始尝试去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党制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头脑,希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学识和才智。

二、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发起

建国初期,共产党迫切需要大批知识分子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去。但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高校教师基于所受教育、成长背景和家庭出身,在政治立场、思想觉悟等方面与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和政策或多或少地不相吻合,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清除的陈腐落后、消极守旧的思想。若不对他们的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改造,既不利于高校教师适应新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变化发展,又阻碍了他们在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使高校教师尽快适应共产党和新政权的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就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了。

1951年8月22日,周恩来在为全国18个专业会议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负责人所做的题为《目前形势和任务》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问题,报告中指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过去不是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侵蚀;现在要为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步,我们的思想感情,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够适合于人民的利益,而不违背人民的利益”[1]。随后不久,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率先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号召,他与学校其他一批具有新思想的教授组织发起了北大教员政治学习运动,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和时事政治,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以摆脱头脑里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等的束缚。次月,学习运动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马寅初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汇报这次北大教师政治学习运动的情况,并委托代为邀请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及周恩来等十位领导人前来北大讲演。周总理随即将这封邀请信转呈毛主席等领导人批阅,毛主席等对此举极为认同和赞赏,并指示教育部负责落实此事。教育部经研究后认为北大开展这种政治学习运动的做法对于当时全国高校都是极为必要的,不应仅局限于北京大学施行,并决定把这一做法先从高校比较集中且相互接壤的北京和天津来效仿推行,等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全国各地高校推广。为此,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委员会”,教育部长马叙伦极为重视并亲自担任学习委员会主任,京、津地区二十多所高校随后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学习委员会分会,纷纷组织各自学校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学习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取报告、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习党和政府颁布的文件材料,然后对照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作风和学校情况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彻底批判肃清封建主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服务,由此掀开了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序幕。

三、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立足于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消除原来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尽快适应国家建设工作的需要。思想改造结合了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主要从阶级立场转变、参与土改和深入工农大众的社会实践、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检讨等几个方面来着手对高校教师进行改造和教育。

(一)阶级立场转变的教育

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改造,首先就要对他们原有的阶级立场进行改造和转变。阶级立场是指立足于一定的阶级并把其意志、利益和要求作为思想和行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立场决定着政治方向、政治观点。从旧中国过来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家庭成分、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影响,在阶级立场上与新政权所倡导的工人阶级立场还未能相一致,有的甚至格格不入。只有对其阶级立场进行转变,高校教师才能适应新中国的要求。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受中共中央委派,在北京为三千多名参加政治学习的京、津地区高校教师做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周总理在报告中着重指出阶级立场的转变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首要问题。周总理强调:“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有一个站在什么立场的问题”[2]61。只要社会上存在有不同的阶级,他们的立场必然是不同的。周总理要求高校教师们首先要学会树立“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2]65。然后通过长期不断的政治学习、革命实践和锻炼,最终争取改造并转变到工人阶级立场。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才是最先进、最为人民、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压迫,最终才能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在报告中,周总理还以自己的封建官僚家庭出身和参加革命过程中也曾犯过错误为例,推心置腹地告诫高校知识分子坚持正确的工人阶级立场和加强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周总理勉励教师们:向工人阶级立场的转变和确立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自己有决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够站到工人阶级立场和把落后思想改造好。周总理的报告使高校教师深受感触,大大激发了这些知识分子自觉进行思想改造的动力,有力推进了他们的阶级立场、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的转变。

(二)参加土改和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教育

建国初期,发动和引导高校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是共产党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的一种主要形式。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高校教师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基层、深入工农大众、接触社会和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加快自身的思想改造。

从旧社会过来的高校教师由于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着轻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和支持知识分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改造,认为“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2]176-177在当时,社会实践教育主要是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和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来进行的。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高校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他专门致电指示当时各大行政区中央局及负责人:“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不要事先布置,让他们随意去看,不要只让他们看好的,也要让他们看些坏的,这样来教育他们。”[3]173“只要他们愿意去,就要欢迎他们去。”[3]203所以,各高校纷纷动员和组织教师组成土改工作队或参观团奔赴各地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参与土地改革为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在农村土改工作中,他们通过参加农民的“诉苦大会”“斗争大会”“清算大会”和组织与贫雇农座谈,耳闻目睹了无数农民对地主在旧社会盘剥和残害罪行的血泪控诉,使他们深刻认识和体会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土改的亲身经历使高校教师的政治态度、阶级立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变了原来思想中诸如“超阶级”“不存在阶级斗争”等错误的阶级观念、政治观点,初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同时,当看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真正从政治、经济上翻身做了主人,并且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愈加令高校教师对党的方针政策从之前的心怀观望和怀疑态度转变为支持与拥护。另外,当时社会实践教育除了组织高校教师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之外,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高校教师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工厂车间、农户田头,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教师通过与工农大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生产生活实践,密切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联系,增进与劳动群众的感情,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热爱工农大众、尊重工农大众的正确劳动观念与群众观念。通过社会实践,高校教师普遍掌握了劳动创造世界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掉了以往轻视生产劳动、鄙视劳动者、脱离工农群众的坏毛病。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检讨

1952年上半年,伴随着全国范围内“三反”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文教部门应无例外地进行“三反”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进行“三反”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和清理“中层”的指示》,提出高校要结合“三反”运动的开展来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党中央认为“‘三反’运动是目前最实际的思想改造”[4]48,非常具体、深刻和有效,在运动中教师应采取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的思想改造方式,特别要紧密依靠和发动学生群众,共同来帮助和推动教师进行自我思想检讨,以彻底打击和批判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封建的、买办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指示要求所有高校教师都必须在学生群众面前进行思想检讨、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思想意识上的“洗澡”来争取政治立场上的“过关”,最终在高校确立工人阶级思想的领导权。

为此,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指示,并且许多高校领导和知名教授都纷纷率先垂范。像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金岳霖、朱光潜;清华大学教务长周培源,教授梁思成、冯友兰;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等都带头在师生群众面前真心诚意地作自我思想检讨,有效地推动了所在高校教师们参与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检讨主要针对高校教师中严重存在着的各种具体资产阶级思想,如崇美、亲美、恐美、宗派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超阶级和超政治等反动错误观点。按照指示要求,大部分教师能够联系自身一些典型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力求尽快改正错误得以“过关”,而少数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严重问题的教师,则需要“在群众的揭发、检举和严格的检查下,进行多次反复的检讨,然后过关”。[4]118通过结合“三反”运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检讨和改造,“暴露和批判教师中的资产阶级思想”[4]174,使思想得到深刻的洗礼,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坚决与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划清界限,牢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四、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评价

教师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之初高校广泛开展的一次大规模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政治学习运动,这场运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给高校教师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但运动开展的方式和做法也存在着偏差与不足,造成了一些伤害和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评价。

(一)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取得积极成效

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率先在高校进行的一场比较全面系统的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对当时高校知识分子而言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正如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开幕词中所言:“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5]思想改造运动有利于帮助高校教师改造旧的思想意识形态,摆脱剥削阶级世界观的束缚,尽快融入新社会和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这次思想改造运动是比较成功的,全国有91%的高校教师参加了思想改造运动,他们积极参与政治学习、土改镇反、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思想检讨“过关”等各种活动。通过思想改造,高校教师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立场和观点,划清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界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初的短短一年里,就有二百多位著名的高校教授、学者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撰写文章畅谈思想政治学习和改造的收获、心得及体会。他们纷纷感到,思想改造使他们端正了立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连被毛泽东定调为思想“反动”的北大教授梁漱溟,也心悦诚服地说:“今后在政治上我将信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今后亦要学习共产党的思想方法以改造我自己”。[6]同时,许多高校教师经过学习改造后,增强了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纷纷写入党申请书,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至此,高校初步确立了工人阶级思想的领导地位,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气象一新,基本达到思想改造的目的。

(二)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一些负面影响

毋庸置疑,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改造运动大大推动了教师的思想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在运动的具体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和失误,高校的思想改造工作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并且运动给高校教师和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首先,思想改造采取的方式简单粗暴、行为过激。思想改造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应该坚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说服引导教育,逐步提高高校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以达到启发自觉。毛泽东也曾说过:“对于思想问题采取粗暴的办法、压制的办法,那是有害无益的。知识分子的改造,特别是他们的世界观的改变,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7]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后期把思想改造与“三反”运动结合起来时,采用让教师在学生群众面前进行思想检讨,接受彻底的批判、检举、揭发,再经过严格的“洗澡”检查,有些教师甚至还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检讨“洗澡”,然后才能“过关”。这一过程中由于采取群众大会斗批的方法,导致出现了许多粗暴过火的行为,严重伤害了高校教师的身心,甚至出现了个别教师不堪忍受屈辱而自杀的事件。像北大教授傅鹰就回忆道:“上台检查思想,稍有辩说,底下拍桌辱骂之声纷纷而来,谁受得了这样的‘帮助’?”“‘洗澡’时少有不流泪乃至痛哭流涕的”。[8]复旦大学教授顾颉刚回忆思想检讨过程中被群众批判的情景:“破口大骂,直有‘到此方知狱吏尊’之感”、“逼之过甚将成精神病”、“改造不停……真正逼死人!”[9]思想改造采取人人“洗澡”过关这种群众性斗争的方法,要求过高过急,而且采用强迫命令、粗暴压服,类似于阶级斗争暴风骤雨式的政治批判方式,根本不适合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同时也把思想改造工作过程简单化和模式化了。

其次,思想批判中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存在着泛意识形态化倾向。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揭批高校教师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是很有必要的。但思想批判中把一些本属于学术问题的分歧和争鸣上升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无限放大并且上纲上线,简单粗暴地采取政治批判和围攻的群众斗争方式来对待,把学术领域争论的问题当做反动政治思想予以批判,这既违背了学术研究自由讨论的原则,又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时高校学术的自由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繁荣。同时,对待科学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泛意识形态化倾向,限制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如社会科学领域,所有移植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兴学科像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歪理邪说而给予批判和全盘否定。就连与社会意识形态关联甚少的自然科学领域,也被要求用“无产阶级”的科学和立场去进行研究,而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的学说和研究成果则被认为“是为帝国主义及一小撮的资产阶级而服务”、“没有实际根据的假科学”。[10]

第三,学生揭批老师,扭曲了师生关系。思想改造运动中提倡“放手发动学生群众,依靠他们帮助教师进行思想检讨”,[4]118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在学生群众面前进行思想检讨,接受他们的彻底批判。然而自古以来,教师非常重视 “师道尊严”,十分注重在学生面前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但现在每个教师都必须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家庭出身的“反动背景”、头脑里残存的资产阶级思想等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经过学生严格反复的检查方可给予政治思想上的“过关”。而且教师在检讨过程中还不时遭到谩骂和侮辱,更令他们觉得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深受伤害,简直是师道尽毁、威信扫尽。思想改造运动中,利用学生揭批教师这种做法扭曲了师生关系,严重伤害了师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使教师的形象、尊严和威信受到极大破坏和践踏。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75.

[2]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3-184.

[6]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六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875-876.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9.

[8] 叶冈.说实话要比歌功颂德好[N].人民日报,1957-5-19(03).

[9] 邢兆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群体的转型[J].学海,2003,(4):76-84.

[10] 谈家桢.批判我对米丘林生物科学的错误看法[J].科学通报,1952,(8):562-572.

[责任编辑 朱小琴]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Ideological ReformMovement in Early Days of New China

SU Zhi-xin

(CunjinCollegeof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94,China)

In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intellectual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new political power,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ok the lead in launching a large-scale ideological reform movement to the college teachers,wiping out feudalism, capitalism and other decadent ideas. They preliminarily accepted Marx’s view of the world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Today,through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ege Teachers’ ideological reform movement,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were analyzed,the reason was explained,content, process and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and rationale were explicated.

In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College teachers;Ideological reform movement

2016-08-25

苏知心(1976—),男,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K271

A

1008-777X(2016)06-0031-06

猜你喜欢

共产党知识分子高校教师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