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拓思维模式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2016-03-03许可王金广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

许可,王金广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基于可拓思维模式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许可,王金广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利用可拓思维模式优化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使企业可以更好的运用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与品牌形象推广,从而实现企业产品和品牌形象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方法 将四种可拓思维模式用于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过程中,分析与优化传统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组成框架、构建方式及应用方法。结论 构建基于可拓思维模式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框架、构建方法、应用与创新模型。

关键词:可拓学;可拓思维;产品设计;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品牌识别

引言

产品形象识别系统(Products Identity System,PIS),又称为产品形象系统或产品识别系统,核心是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产品形象识别是是产品形象与品牌形象的统一,能够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彰显企业个性,帮助企业造就品牌效应。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是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服务于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手段,旨在统一产品在设计、研发、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视觉形象识别要素,将产品的形象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的设计与推广。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由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部分构成,基础部分又称为产品理念识别部分,应用部分又称为产品视觉识别部分,是以产品理念为基准的产品设计规范,两部分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PIS手册,使产品形象设计便于操作和管控。

可拓学(英文名为Extenics)是中国学者创立的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横断学科,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可拓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矛盾问题的智能化处理。可拓思维模式包括四种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把拓展方法与收敛方法相结合,通过对矛盾问题进行不断的发散、变换、评价、收敛的过程,产生新的创意;逆向思维模式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向思维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打破常规思维的单向性、单一性,得出不同寻常的新思路;共轭思维是从物的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对立性出发,提出了虚实、软硬、潜显、负正四对对立的概念,通过进行共轭分析可以全面的认识矛盾问题,并利用共轭部之间的相互转化性去解决矛盾问题;传导思维模式是在解决矛盾问题时,如果实施某一变换不能直接解决,但由此产生的传导变换却可以使矛盾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利用传导变换解决矛盾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传导思维模式。

产品形象识别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目的是通过产品形象设计树立和宣传品牌形象,而产品设计是一个基于分析的,半正规化和半经验化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借助可拓思维模式,针对产品形象识别设计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产品形象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企业理念与产品设计之间的转换关系模型,为企业提供一种更高效快捷且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形象识别解决方案。

1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知识体系

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个部分,基础部分是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为基础,强调的是企业的产品理念识别,主要指出企业的产品追求、产品战略、产品文化、产品开发理念等。应用部分是以产品理念为基准,结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对于视觉识别的要求,进行产品视觉形象设计的规范,应用部分的核心是产品主体视觉形象设计,包括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界面等,产品应用部分还包括产品外围视觉形象设计规范,包括产品附件、包装、服务、展示、运输工具等,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为企业提供了符合其产品理念的产品形象框架,为企业的系列化产品线提供设计导向。

2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框架

传统产品识别系统分为企业的产品理念识别部分和产品设计应用部分,但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对自身理念的认识,过分关注市场需求,产品设计未能体现企业理念,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缺少自身品牌独特的DNA;许多企业对于产品形象识别的认识不足,导致PIS手册的只是简单作为CIS手册的补充,缺少系统的指导思想,最终导致产品族风格紊乱。传统的产品识别系统主要使用者为产品造型设计师,如何将企业理念与产品识别设计相结合,是设计师所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共轭思维模式对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共轭分析

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直接作用于包括核心及周边产品在内的产品本体形象设计上,目的是通过产品形象传达品牌形象、企业理念等。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为设计师提供了许多产品形象识别要素,而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组合搭配这些要素形成符合企业品牌形象需求的产品形象。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可以方便设计师把握企业产品主风格,但是过于严格的遵循产品形象识别规范也会导致企业产品形象虽然得以延续,但却缺乏新意和创意,这时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反而成了设计创新的束缚。所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学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框架模型

本模型将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根据作用及目的分为三个部分:品牌识别部分、设计理念识别部分、产品形象识别要素部分。品牌识别,即如何培育用户对企业的认同感,建立和提升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这是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的部分;设计理念识别是企业理念与产品形象识别要素之间过渡的桥梁,有助于设计师将品牌意识植入产品形象设计过程中,而企业每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该部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在新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中结合企业与品牌理念具体定义;产品形象识别要素是构成品牌识别和设计理念识别的基础,在具体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挑选几款要素搭配在一起让产品体现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加入新颖的产品形象设计元素,使产品形象设计更具个性与时尚感,让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更乐于接受,通过产品形象识别要素的选取搭配所产生的同代异类或异代同类的新产品,还可以使方案在历史维度与产品维度上都出现统一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品牌成长。

3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构建方法

构建产品形象识别系统,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理念,对已有产品、用户需求、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10],定位和建立产品形象设计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产品的整体视觉形象和细节特征进行分析,形成包括形态、色彩、尺寸、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细节、人机界面、综合外在表现等各项关系到用户体验的要素在内的企业产品形象设计规范[11]。

在常规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定性内容,如企业理念、产品策略、品牌形象等,也存在着大量的定量内容,如产品色彩、材料、工艺等,定性与定量内容的转换与统一过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本文利用可拓思维中菱形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将定性内容与定量化,将理念成分转化成产品设计语言,从而形成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构建方法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构建方法

本方法利用菱形思维模式,对企业理念、企业及竞争对手已有产品、用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发散分析与收敛,利用传导思维模式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产品形象设计的产品设计语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提炼得到符合企业理念与产工艺需求的,便于推广企业品牌理念的产品形象识别要素。将产品形象识别要素与品牌识别理念、产品设计理念相整合形成企业专有产品形象识别系统。

4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与创新

企业生存与发展根本在于持续的产品设计创新,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的目的是统一企业的产品形象,推广企业品牌。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为产品形象设计提供设计规范,但无意中也会成为产品设计创新的束缚,通过逆向思考,产品设计需要创新,品牌和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也需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虽然是一种设计规范,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理念也在不断变换,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不断的更迭,企业产品线也在不断地扩大,所以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也应跟随产品的创新与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在保证品牌与产品形象传承的基础上,更好的为产品形象创新服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学的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与创新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产品形象识别应用与创新模型

在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根据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的要求,完成企业产品形象的传承设计,设计师也应根据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的流行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对产品形象进行适度的创新,最终得到新的产品设计方案。将新产品的形象识别要素提取出来,筛选出符合企业与品牌理念的要素,整合到产品形象识别系统中,让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在产品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达到更好的为产品设计创新与品牌推广服务的作用。

5结语

本文通过将可拓学中的可拓思维应用于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中,建立了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框架、构建、应用与创新模型,让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好的把握产品形象设计走向,让产品形象在继承与适度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为企业品牌推广服务。本文既是对可拓学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运用尝试,也是对产品形象识别设计的创新研究,希望通过运用可拓思维模式的让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更好的为企业产品设计与品牌发展服务,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可拓产品形象识别系统,更好的发挥产品形象与品牌的作用,在面临市场转型升级困境时立足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刘柯三,陈坚. 产品形象识别(PI)设计与企业.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2:194-195.

[2]何祥文. 基于PIS的产品象征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 美术大观,2013,02:104-105.

[3]张小兰. 产品识别要素构建方法研究. 包装工程,2011,14:74-77.

[4]蔡文,杨春燕. 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 科学通报,2013,13:1190-1199.

[5]杨春燕,蔡文. 可拓工程. 科学出版社,2007,169-182.

[6]刘玲玲,薛澄岐,李晶,林丽. 基于基元模型的产品创意设计方法与表征研究. 图学学报,2013,03:90-94.

[7]杨道陵. 产品形象系统PIS建构脉络. 装饰,2012,05:133-134.

[8]王金广,禄璟. 基于适度创新设计的产品形象(PI)理论研究. 机械设计,2012,11:97-98.

[9]谭正棠,赵江洪. 基于线型特征和图形特征的品牌产品识别设计. 包装工程,2014,24:17-21.

[10]徐娟燕,陈颖捷. 基于PIS的焊接系列产品造型设计研究. 机械设计,2015,01:126-128.

[11]张久美,胡光忠,徐刚. 基于产品形象的大型机电产品外观视觉形象建构. 机械设计,2015,02:123-126.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048-03

作者简介:许可(1991-),男,广东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创新。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女王的权杖》
《冷·暖》
《蝶缚/饥饿关系》
《教堂之夜》
科技住宅产品设计与实践
基于EN12966标准的VMS产品设计浅谈
单片机控制产品设计中的几个特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