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

2016-03-03黄诗廷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中华民族民族

黄诗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43-0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梦,是自信和实力的体现。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梦"正一步步地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大好时机,更应站在时代前列,在教学中,以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让学生有高尚的信仰,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幸福感。

1.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思想意识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效应给学生成长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学生有以下不良现象:

1.1传统文化的载体严重缺失。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然而,四大名著不能吸引他们,唐诗宋词元曲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加之成长带来的叛逆心理使他们思想浮躁,一味追求模仿新奇,加之一些家长已不再用孔融、司马光、岳飞等先贤的事例教育子女,而是用金钱刺激,鼓励孩子不能吃亏,使当今孩子出现自私、目无师长、唯我独尊等一系列不良道德倾向。

语文新课程虽凸现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文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个记者曾在一个48个学生的班做了调查,只有5人知道屈原。现在的学生一味追星,周杰伦比雷锋光耀,情人节比端午节重要,愚人节全班胡搅,圣诞节比春节热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己在现代孩子身上逐渐丧失。

1.2西方文化的侵蚀,本土文化的脆弱。但面对洋文化,光抵制能行吗?如何对待洋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洋节日"泛滥,意味着西方文化的侵蚀,也同样意味着我们本土文化的脆弱,一味"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既不能真正挽求自身,也难以真正让反对的对象变得"无用武之地"。要真正有效地抵抗外来文化的入侵,最好的办法只能壮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挥我们文化的优势去占领文化的舞台。

1.3迎合心理加重,民族文化缺少主干性价值信仰。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已经被经济力量所左右,被市场逻辑所主导,西方高度的物质文化让西方文化占尽天时地利。

我们的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的深厚底蕴,但我们对外来文化缺少包容性和甄别力,以及那种不辩良苦一味拒斥的极端态度,同时,中国由于缺少主干性价值信仰和文化形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发扬,呈现荒漠化和混乱的文化形态。一些文化从业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投机和买办心理,一味想着去迎合他人。一些影视界工作者一味揣摩外国口味,而刻意扭曲艺术,扭曲自己原有的理解和纯朴的代表本民族最深的价值表现形式,以己之短去迎合他人。

"中国人作为一个血统能延续下去,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固守住自身的传统文化。"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每一个字丰富的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财富。

1988年1月,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国际大会结束时呼吁:"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最能体现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因此,利用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2.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相关的文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对民族进步的意义,让学生去感受民族灿烂的古文化魅力

2.1挖掘教材内涵,树立价值信仰。选入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牢牢抓住教材中的文言作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从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去寻找最能代表民族的最珍贵的东西,从深邃的古文化中去发掘蕴藏的文化价值,从而让学生树立起传统文化的价值信仰。

注重对教材思想内容的学习,探讨其现实意义。如教学《愚公移山》除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坚定信念"的伟大理想、"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外,还结合现实探讨艰苦奋斗这种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而让学生明确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之道。

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如教授《周公诫子》这篇文章时穿插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苏轼的文章,不仅讲解了课文,还自然引到三苏,甚至能引出三苏祠的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

注重对古代先贤优秀品质的弘扬,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教育目标。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的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精神,烛之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等都能用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弘扬,比如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文化习俗等等。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每一个字丰富的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财富。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2选择文化精品,实现精神迁移。中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深厚底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古老民族。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传播博爱的思想;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懂得了见利要思义;从"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懂得吃苦是人生第一难得的历练。从《周易》、《道德经》到《庄子》,从《论语》、《孟子》到《墨子》,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志怪小说、话本、拟话本到明清小说,无不闪烁着智者的光辉,仁者的胸怀。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既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以教育传承文化的目的。

2.3深入体验生活,体验民族情结。用我国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例如春节前夕,我们以"年文化"为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春节期间观察风俗民情,亲身体验感受,自由作文。中国人过年,有"团圆"、"求福"、"避邪"之意,而"团圆"从深广的意义上讲就是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很大原因就是团圆的意识强烈。本次作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写出了许多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热爱民俗的情怀。

2.4潜心说文解字,进行道德濡染。注重字的起源演变,比如:孝,是这样解释的: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上为老,下为子,代表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用一个孝字,让学生受到了传统道德思想的濡染,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讲解中将中华民族重伦理、重和谐、重责任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记住自己的生命之根,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造字之初,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代社会存在与先民意识心态的结合,各种造字方法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先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形成联想的过程,也就是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

猜你喜欢

文言文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