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6-03-03周可聪
周可聪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课程整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89-01
1.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的素质。
2.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流程
2.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漫画,提出问题:这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个人学习,自主探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大气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Word文档。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网页、站点、链接进行访问。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2.3协作学习,意义建构。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让学生匿名或实名进行交流,讨论其可行性,以达到意义建构。
2.4网上交流,展示作品。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制作的Word文档作品保存好以后,上传到网站的作品展示区,教师要求学生就其中任意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再加以改进。最后,教师略加点评并小结本课。
2.5反馈讲评,巩固加深。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3.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
3.1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打通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式和姿态呈现出来的。而现实生活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世界。它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迎面而来。但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他们可能在课堂上是生存在书本世界,徜徉于书本,远离于现实;而在课下是生存于现实生活世界,吸取着生活的真谛,接受着生活的锻炼。如果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合起来,那么学习将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而地理学科在这一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它的知识是面向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作为教学资料的事物及现象。如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学过程中,专门设计了一个部分为"知识拓展",它是学生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里面有很多网络上下载的信息和网站的链接,内容包括大气环境保护的新闻报导、知识及大气环境保护的专业介绍等。有了它,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3.2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无限地拓宽时间、空间的领域,扩大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从教的角度,它不仅使难的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繁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深的教学内容变浅,而且扩大了教学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速度。从学的角度看,它不仅缩短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时间和距离,开阔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空间和广度,把复杂艰巨的认识活动变得简易且轻松愉快,而且增多了学生大脑所接受的信息刺激源。从而使教和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为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影响质量,而且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从事各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摆正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精彩、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