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6-03-03李文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学创新数学

李文毅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39-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严密,内容抽象等特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断的加强对数学的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知识面越多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需要,想让自己是一名发明者,创新者,这种心理在小学生的心理中表现的更加强烈,教师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否则就会逐渐因为失去兴趣和激情而消失。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把小学生所感兴趣的事务同数学课堂的学习相结合。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兴趣,享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意识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以形象思维的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求学,完全投入学习中,积极探索、亲身体验,掌握和获取数学知识。

2.深入钻研教材,营造创新情境

课堂教学前,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以吃透其精神。老师要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设计、营造创新情境,把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圆柱体的认识》这一课,原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透视图揭示圆柱体的特征,概念教学过于抽象,我对此加以重组:先让学生观察圆柱体模型,看看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用纸皮模仿做一个圆柱体。在做圆柱体的过程中,不是以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而是让他们独立地、自主地去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多种不同的作法做出了圆柱。尽管有的学生的做工很粗糙,但通过亲自动手他们都认识了圆柱的构造和特征。这种认识的产生,就是创新。因为它突破了原透视图形的抽象,对圆柱体的印象更清晰、更深刻。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1倾注爱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小学生年纪小,自尊心强,思维稚嫩,潜意识里有创新意识,但只是创新意识的幼芽,难免与错误一起出现。这就得靠教师正确看待,细心呵护创新的幼芽,以慈爱宽容之心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创新潜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

3.2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承受能力有限,这样势必会影响其创新意识的萌发,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避免"我来考考你们"、"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看谁最聪明"等等刺激性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自卑感,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因为紧张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不同见解,敢想、敢说、敢问,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组讨论

《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小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小学生在独立探索有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须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能够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思想体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并有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修正意见的机会,同学们可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课程的深度和小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的时候,应当根据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科学的分组,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在合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教师可以把要求明示在黑板上,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要求罗列在屏幕上。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那么小组讨论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让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指定小组长,采取类似村官考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不要让课堂讨论为少数学生所把持,应让每个成员都有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在讨论开始后,教师应当密切的注意讨论的进度和进展情况,当学生的讨论变成僵局或者沦入沉闷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教师适时的知道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播,提供新的可行性的方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总之,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机会,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但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的理论相结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手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铁烽.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1(9):1-3.

[2]欧健.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6):8-10.

[3]汪江松,杨世明."启发式"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0(2):31-35.

[4]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J].教育研究,2000(1):57-61.

猜你喜欢

小学创新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