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学指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03-03李帮雪
李帮雪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66-01
学是为了不学,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不学的境界是指让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叶圣陶说:"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为了让学生事先接触课文,作一些力所能力的工作,以便为讲读作好准备,使学生学得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一篇课文,这对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预习事先要有布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课文一般要求学生:(1)结合注释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2)了解课文内容,即知道课文中记的是一回什么事,写的是什么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它的特征怎样;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看法或主张如何。有些课文还要求进一步掌握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的中心事件和线索。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着眼于小处、微处
2.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展现语文的美。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教师应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优势,用生动、激昂的语调唤起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用丰富的情感爆发去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施教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融入语文学习中,还要加强场外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流露与文中的情节展开一致,真正使学生自身的角色定位与文中的"我"自然结合、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就自然天成了,为顺利高效的语文学习埋下了伏笔。
2.2以情动人,让学生的情感释放与语文课的讲授过程同步。很多文学作品的阅览都与语文学习紧密相连,其中的情感释放是互通的。语文是情感交织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领,让情感教育伴随语文课的循循善诱而持续升华,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认知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必须依靠学生的情感牵引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借助课文情节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路历程产生情境共鸣,与作者心中最纯净、最柔软的至善至情相结合,必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需要。
3.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
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境、利用情境、促变情境,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要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4.借助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4.1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里进行自学训练时,可以多搞些微型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观察敏锐性比赛、选用恰当词语填空比赛等。而在课外,还可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各种展示活动,如展示听课笔记、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等。
4.2举一反三。要善于运用手段促使学生把"反三"的蛋糕做大。如讲过一篇课文,可以选一篇体裁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带读"。这样的"带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类文章的布局特点、行文方式和基本结构,特别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4.3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再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撰写的自由作文,收集后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5.鼓励探究,形成能力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乐动脑、勤动手、巧动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不会动脑,不善于思考,不研究学法,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方式来读书,收效是甚微的,也会失去求的兴趣。当然,学生的自学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导"要得法,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钻研,能疑,善疑,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这种质疑、解惑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最终达到放手,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的工作与学生学习提升的过程达到和谐统一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形成。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