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珠江口湾区公交如何驶向一体化?

2016-03-03祁娟

运输经理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珠江口湾区公共交通

文/本刊记者 祁娟

环珠江口湾区公交如何驶向一体化?

文/本刊记者 祁娟

“环珠江口湾区”,在践行建设“一带一路”、打造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优势。这一新的战略构想,其最大目的仍在于打破地区间的行政壁垒,以一种联席会议的沟通协作机制来试图实现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有序竞合,实现较大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更自由流动、更高效聚合。

相对于高铁与高速公路的纵贯延伸,揣一张“岭南通”,走遍珠三角区域,让公众有了更多一体互联的感觉。这张看似普通的公交一卡通,已实现广东二十多个地市,以及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互联互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公交一卡通系统。而这,仅仅是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在公交领域的一个细微体现。

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珠三角打造“湾区”的思路再次受到关注。实际上,早几年前,就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珠三角地区建成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

2013年,广东省政府在出台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重点加快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几年时间过去了,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成效如何?其对于我国公交都市建设有怎样的重要影响?在第六届公交都市发展论坛上,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在《一体化视角下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公共交通发展的思考》演讲中,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解析。

“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是什么?

“‘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主要是指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5市和佛山市所辖的禅城、南海、顺德三区,链接香港、澳门,总面积8622.5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万,经济总量达8136.32亿美元,近10年平均增速为10%,城镇化率为92.8%。”刘晓华介绍说,“目前湾区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为次中心分工合理的城市群。”

显然,从“环珠江口湾区都市圈”覆盖的城市群范围可见,大都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具备建设比肩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和条件,在践行建设“一带一路”、打造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优势。

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同时展现了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冀望继续领潮争先的雄心壮志。与此前所提的“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最近出现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相仿,这一新的战略构想,其最大目的仍在于打破地区间的行政壁垒,以一种联席会议的沟通协作机制来试图实现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有序竞合,实现较大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更自由流动、更高效聚合。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刘晓华表示,环珠江口湾区已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城乡一体,衔接顺畅的水陆空公共交通体系。同时,公交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快速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广州推进公交都市建设进程以破解大城市出行难题

Windows . 视窗

刘晓华指出,“十三五”期,湾区公共交通的发展应当重点围绕国家和省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满足湾区公众出行需求和促进湾区融合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公交都市”创建为依托,全面提升湾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先进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湾区内城市呈现连绵、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区域内人口密集,交通需求相当巨大。据介绍,当前珠三角区域的客运量近6亿人次,年均增长率10%以上,形成以广州、深圳为客流集聚中心的态势;湾区内跨城市客运需求也快速增长,2005-2015年十年间,广佛、深东、珠中衔接道路全日交通流量增长92.2%。目前,广佛间贯通了跨市地铁,区域内共开通跨市公交81条,里程达2000多公里。

对湾区公共交通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晓华分析,随着出行需求更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湾区公共交通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分隔,构建快速化、一体化、多层次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新能源、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或将引发传统公共交通大变革,推进公共交通向绿色、高效、智慧发展。

深圳是环珠江口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基本实现湾区“1小时生活圈”

“十三五”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机遇期和攻坚期。值此当口儿,如何更好地实施环珠江口湾区发展战略,发挥湾区公共交通的引导作用?

刘晓华认为,湾区公共交通的发展应当重点围绕国家和省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满足湾区公众出行需求和促进湾区融合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公交都市”创建为依托,以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为首要任务,以城际陆路客运一体化和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湾区公共交通体制机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湾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先进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到2020年,湾区基本建成以多元化的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定制公共交通系统为网络,区域公共交通枢纽为支撑,水上客运、低空客运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城际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比重达50%以上,区域内部任意两点至多两次换乘可达,基本实现区域内‘1小时生活圈’。”刘晓华总结说。

九大规划助推公交一体化

正所谓“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率先构建高效畅达、区域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对湾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实现产业分工和地域分工效益最大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刘晓华在演讲中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将重点布局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指导意见,目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已组织编制了全省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不同区域和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供科学指导,同时,联合湾区各城市组织编制《环珠江湾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站在“湾区一盘棋”的角度,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分隔,有效发挥区域公共交通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促进湾区紧密融合和公众便捷出行。

(二)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继续支持和推进广州、深圳“公交都市”建设,以湾区两个核心城市的都市圈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带动湾区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同时,指导佛山等湾区城市积极申报国家第三批“公交都市”试点,助力湾区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建设湾区交通基础设施。

(四)打造区域共享的湾区公共交通枢纽体系。一是打造湾区综合客运新格局,形成广州、深圳为中心,珠海为次中心的“2+1”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二是以开放式、立体化方式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三是创新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管理理念,倡导“服务区域、共享共用”的思维,发挥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对外交通资源汇聚优势,实现异地枢纽“本地化”服务。

(五)构建多维一体的湾区公共出行系统。一是深化城际道路客运市场改革,打造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发展的城际道路客运系统,引导道路客运、城市公交企业的融合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构建区域性客运服务网络定制平台或企业自主组客平台。二是构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客运铁路等多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常规公交快线、干线、支线服务网络,有序发展专线公交、定制公交服务,强化不同层次网络间高效衔接、便捷换乘。三是以城际间50公里范围内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和30公里范围内跨市公交发展为抓手,推动区域公共交通互联互通。四是推进湾区“镇村公交”和社区公交、穿梭巴士等服务,构筑微循环公交系统,逐步建成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位一体”的区域公共交通系统,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发展。

左图: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右图:岭南通公交一卡通已实现广东二十多个地市,以及与香港、澳门地区的互联互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公交一卡通系统

(六)打造智慧高效的湾区公共交通系统。一是以“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开放交通运输六大资源库,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和管理创新。二是开发建设面向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和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出行链、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三是加快实现“岭南通”公交一卡通在全省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以及与全国重点区域间和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的互联互通。四是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异构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公共交通与公路、水路、民航、铁路等行业以及规划、建设、公安、气象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和应用机制。

(七)提升湾区公共交通绿色发展能力。一是将低碳理念贯穿到湾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引导公共交通发展由“局部低碳”向“系统低碳”转型。二是继续推进湾区“公交电动化”工程,力争到2020年,把湾区建成为全国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示范区域。三是发展慢行交通。

(八)建设统一开放的湾区公共交通市场。一是组建服务区域公共交通运营的城际公共交通运输联盟,引导企业由地区性经营向区域性经营转型,支持建立集约化经营为主、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区域客运市场体制。二是研究制定区域公共交通一体化政策法规,为实现湾区公共交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城际公共交通客运管理政策和服务标准,逐步实现湾区城际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的统一。三是改造传统道路客运管理和经营模式,提供定点定线、定制等多模式、个性化的公共客运服务,重塑公共客运运输组织流程,再造整个公共客运系统发展的新格局。

(九)构建统筹高效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就在此次论坛召开前不久,历时四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将湾区内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畅顺对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极大促进了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使得湾区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站在一体化视角下,刘晓华提出了对环珠江口湾区未来的展望:“到2030年,力争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和建设,湾区公共交通在引导湾区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湾区公众出行首选公交、乐乘公交、优享公交,湾区公共交通总体达到国内外同类型区域的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国际水准、内外通畅、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畅通区域’。”

Windows . 视窗

到2020年,环珠江口湾区将基本建成以多元化的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定制公共交通系统为网络,区域公共交通枢纽为支撑,水上客运、低空客运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城际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比重达50%以上,区域内部任意两点至多两次换乘可达,基本实现区域内“1小时生活圈”。

猜你喜欢

珠江口湾区公共交通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从珠江口到大屿山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珠江口北斗CORS系统建设发展探讨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