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恐袭对美国政局的双重影响
2016-03-02雷默
雷默
加州恐袭后,奥巴马的“椭圆办公室讲话”没能按预期安抚民心,扭转政治被动。不过,现政府显得软弱的同时,由于特朗普在反恐上的极端言论,希拉里入主白宫的希望却大增。
2015年12月6日晚8时,有4600万美国人观看了总统奥巴马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电视讲话。96个小时前,一对追随“伊斯兰国”的巴基斯坦裔夫妇在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市举枪大开杀戒,导致14人遇难(其中12人为美籍男枪手所在卫生机构的同事),21人受伤,成为9·11事件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一次恐怖袭击(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杀死4人,2009年和2014年前后两起胡德堡枪击案各杀死13人和3人,都发生在奥巴马任内)。
距离巴黎恐袭不到一个月,加州恐袭极大地震惊了美国社会,不仅给白宫带来巨大压力,影响奥巴马接下来的施政议程,也彻底改变了下届总统选举的选情走向。
白宫反恐陷入被动
6日晚是奥巴马上任7年来第三次在椭圆办公室向全美民众发表讲话,前两次分别是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媒体普遍认为,地点的选择反映出白宫对这次讲话极为重视。
就在奥巴马讲话前数小时,CNN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首次有过半数的受访者支持向中东战场派遣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同时有高达六成的美国民众表示不支持奥巴马目前的反恐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民调是在巴黎恐袭发生后、加州12月2日恐袭发生前进行的,在14名无辜的加州百姓倒在恐怖分子的枪口下之后,几乎可以肯定民间支持强硬反恐的声音会更高,而认可奥巴马反恐策略的比例会更低。
之所以在反恐事务上缺乏民意支持,是因为奥巴马过去一段时间对恐怖主义威胁缺乏足够的重视,至少他没能给民众留下一个将反恐作为当务之急的印象。
11月13日巴黎发生袭击后,正值奥巴马到亚洲出席一系列峰会。在海外期间,奥巴马谈及恐怖主义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为自己的反恐策略辩护,同时不断指责政治对手在这一问题上不负责任。在美国百姓开始担忧自身安全的时候,奥巴马错过了安抚民众的第一时机。他的反应不仅受到共和党对手的批评,一些位高权重的民主党大员亦公开对他的表态不以为然。回到美国后,感恩节前奥巴马一再公开表示美国目前没有已知的恐袭威胁,接受CBS电视采访时表示“相比ISIL,气候变化的威胁更大”。在加州恐袭发生当天,他还对CNN记者称“美国不会出现巴黎式的恐怖袭击”。圣贝纳迪诺的枪声使奥巴马淡化恐怖主义威胁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由于奥巴马给公众留下了消极反恐的印象,同时白宫亦没能就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同民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所以当FBI正式宣布以恐袭事件对加州枪击案展开调查后,奥巴马在政治上变得极为被动。压力之下,他和手下团队才决定通过发表电视讲话来安抚民意,并将讲话背景设在椭圆办公室以突出对反恐事务的重视。
奥巴马电视讲话反响平平
在6日的讲话中,奥巴马谈到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在中东战场上将继续坚持以空中打击的方式遏制“伊斯兰国”势力,二是在国内反恐上号召进行更严格的枪支控制及签证审查,最后他还强调在同恐怖主义做斗争时,要避免针对伊斯兰宗教信仰和美国穆斯林的歧视和排挤,并号召美国穆斯林群体在反恐斗争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由于加州枪击案刚刚发生,民众关注率极高,但是媒体和听众并没有从总统的讲话中听到期待中的新的反恐举措。无论是对外在中东战场打击“伊斯兰国”,还是对内严防极端分子的袭击,他的药方只是罗列了几条早已施行并已经遭到质疑的政策,尤其在国内反恐方面,强调枪支管控和要求国会通过新的动武授权法案,只会令人怀疑他在借恐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是在危急时刻从反恐需要出发,以大局为重。
短短15分钟讲话结束后,连一些亲民主党的媒体人士都开始表示失望,认为没有达到安抚人心、振奋士气的效果;共和党更是零时差展开抨击。新近担任众议院议长的保罗·瑞安在网络上直言对奥巴马的讲话“非常失望”,它“只是在为失败的政策辩护”。
同其前任小布什不同,奥巴马处理外交事务时,不愿过度主动干预,更极力避免动用武力。在以参议员身份竞选总统时,奥巴马便以“反战候选人”自我标榜。入主白宫后,奥巴马不顾幕僚和军队高层的反对,力主从伊拉克全面撤军,处置叙利亚局势时,奥巴马一再忍让,阿萨德在内战中使用化武后,地中海美军军舰箭在弦上,奥巴马还是在最后时刻放弃对阿萨德进行武力打击。
自2012年开始,出于竞选连任的考虑,奥巴马及其手下的国安团队一直极力淡化中东恐怖主义的威胁,宣传奥巴马在反恐上“战功卓著”,在竞选期间提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2014年“建国”后多称为“伊斯兰国”)时,奥巴马甚至称之为“业余选手”。2013年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军从伊拉克撤军留下的真空帮助ISIL日益壮大,但白宫始终不愿正视其带来的严重威胁。在ISIL处决美国人质后,奥巴马迫于压力开始空中打击ISIL。由于空袭收效甚微,始终有声音呼吁对中东反恐策略进行修正,但白宫对这些建议不闻不问,继续坚称反恐策略行之有效。即使在巴黎恐袭当天,奥巴马接受采访时还称ISIL“已经被控制”。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奥巴马被媒体称为“坐在后排领导”的消极反恐策略无法抑制日益猖獗的恐怖组织。随着“伊斯兰国”一再地在世界各地发动恐怖袭击,美国国内要求白宫修正反恐政策的呼声愈发高涨。巴黎恐袭后,美国防部迫于压力开始向中东派遣特种部队,但是白宫仍坚持不会派遣大规模地面部队。
加州枪击案后,奥巴马只谈控枪而不愿提及恐怖袭击的可能,同巴黎事件后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强硬表态形成鲜明对比,令民众对其领导反恐的能力愈发失去信心。
从奥巴马在椭圆办公室的讲话内容看,除非美国本土再次出现大型恐袭事件,本届政府将继续沿用保守的、反应性的反恐策略。而在奥巴马讲话当天,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吐露,虽然过去几年联邦和地方反恐机构成功挫败了多起恐袭阴谋,但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近来针对国内目标的恐袭威胁数量激增,再次发生袭击事件只是早晚的事。
恐袭影响2016选情
适逢美国2016大选热身赛正“渐入佳境”,民主党热门候选人希拉里在加州枪击案上与奥巴马如出一辙的表态虽然也会招来不少批评,但当反恐成为民众关心的首要议题之后,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多年,有着第一夫人和国务卿双重履历的希拉里,便压倒对她威胁颇大的另一名候选人、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成为民主党的唯一选择。
共和党阵营内的选情也因反恐议题出现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过去数月异军突起的前神经外科医生卡森因缺乏基本的外交知识储备,民调支持率从坐二望一的位置短时间滑落到第四名。而本来领先势头已经减缓、支持率回落的地产大亨特朗普,却因为自己在外交和移民等问题上极为强硬的立场而开始大幅抛离党内其他对手。在距离首场初选仅一个多月时,本来不被看好的特朗普被提名的希望陡增。
在奥巴马讲话第二天,特朗普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声明呼吁“完全中止穆斯林入境美国,直到我们国家的议员们搞清楚到底在发生什么”。此言一出,各界纷纷批判他的提议有悖于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但是媒体也清楚地知道,依靠“政治不正确”的过火言行在竞选中一路领先的特朗普,一定会凭借“穆斯林禁入”的主张获得更多共和党选民的支持。
传统上,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是共和党的“优势项目”,现奥巴马政府在反恐事务上迟疑、软弱的形象,更为参加大选角逐的共和党候选人们提供了大量弹药。不过,因恐袭而在初选角逐中获益的特朗普和克鲁兹等人在许多议题上过于保守,如果他们其中一人真的获得共和党提名出线,在普选阶段面临希拉里时,胜算极小。所以,就目前而言,加州恐袭的发生,虽然令现政府显得软弱,却令希拉里入主白宫的希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