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籍图录编纂出版的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6-03-02莫俊
莫俊
摘要 古籍图录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目录体式,产生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其发展经历了创始、兴起、滞缓、复苏、繁荣五个阶段。文章从编纂体例方法、选题选材、种类特色、载体形态、对象用途、印刷工艺等方面考察了古籍图录在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对目前古籍图录编纂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古籍图录 书影 版本 古籍保护
分类号 G256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5.06.011
古籍图录是一种将古籍书影按主题汇集,分类编次,并附加解说文字的目录体式。因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资料丰富、工具性强,而被称为“一种体例最为完善的版本目录”和“阐明版本之学的最合适的著述形式”。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为宣传古籍普查成果,展示古籍保护成就,各类古籍收藏机构积极开展对古籍特藏的整理与展示,由此推动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参与编纂的主体逐渐增多,出版规模日益扩大,种类数量愈发丰富,印制工艺不断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材料丰富、质量上乘的古籍图录类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出版古籍图录的数量是上世纪总和的3.6倍,而图录在编纂体例、选题选材、种类特色、载体形态、对象用途、印刷工艺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古籍图录是古籍整理编目成果的高级表现形式,反映版本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演进;是加强古籍出版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实践成果,在现代古籍整理、研究和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全社会宣传古籍保护理念的重要载体。我们有必要对古籍图录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以及对近年出现的古籍图录出版热及图录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关注和讨论。
1 古籍图录发展的历史分期
从1901年出版的《留真谱初编》算起,古籍图录的编纂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为清晰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及特点,以出版年代和种数为参数,编制古籍图录发展趋势图(图1),对古籍图录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分期考察。
1.1 创始——清末
清末,版本学逐渐独立,基于版本研究方法和材料创新的需要,古籍图录这种新的目录体式应运而生,《留真谱初编》为其创始标志。《留真谱》实际是中日两国学术交往的产物,是杨守敬在森立之①的启发及协助下完成的,“留真谱”之名、编纂思路及部分稿源均来自森立之。杨氏将古刻旧抄中能反映其版本特点的若干书叶进行影写并上版摹刻,“留其真容”,以示世人,并分类编集,偶加按语。梁启超评日:“陈百鼎而各献一脔,亦足餍味也已矣。”《留真谱》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推崇,标志“鉴别版本从间接的著录版式行款时代进入了直接的图录(书影)时代。但《留真谱》在摹刻原书时只存其版式行款,于版面文字仅刻首尾数字,留真程度差强人意,但其编纂思路及体例有开创之功,为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1.2 兴起——民国
民国时期,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发展,可以看作兴起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出版集中,数量可观。这一时期古籍图录的出版时间较为集中,特别在二三十年代,各类图录陆续出版。整个民国时期共有19种图录出版,数量可观。
(2)书名趋于统一,并有发展。民国前中期出版的古籍图录基本贯以“书影”之名,是受缪氏《宋元书影》的影响。1919缪荃孙辑刻的《宋元书影》完稿出版,最早使用“书影”作书名,在书名拟定及刻印上较《留真谱》更进了一步。采用“书影”更加契合古籍图录的内容和特点,比“留真谱”更为科学。“‘留真二字,名义殊为通泛。如金石碑版一切古物,无不可以留真,似非书所专有。”“书影”既反映编辑对象又体现编辑方法,此后所出之图录基本沿用“书影”一名,渐趋统一,如《寒云书影》、《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盔山书影》、《故宫善本书影初编》、《嘉业堂善本书影》、《重整内阁大库残本书影》、《涉园所见宋版书影》、《文禄堂书影》等。“缪荃孙所辑《宋元书影》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书影一词取代了‘留真谱,成为版本目录学上的一个固定学术语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除书影外,还有以“书式”为名的,如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编《内府秘藏宋元本书式》为《故宫善本书影初编》之初稿本,上海有正书局所辑《宋元书式》又名《宋元书影》。还有称“书范”者。叶德辉在与瞿良士讨论《铁琴铜剑楼所藏宋元本书影》命名时曾说:“余以为‘留真之称不善,应易名为‘书范'……顾书范之名则雅而切,较‘留真谱,、‘书影,为有依据。”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以“图录”为名者。如《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和《中国版画史图录》。图录比之书影,又更进了一步,图即指书影,录即指目录,有图有目,指出了这种目录体式内容的两个组成部分,名称上更为科学。而早期出版的书影不重目录甚至无目录,是为缺点。
(3)编纂主体多为私人,选材多为私藏。如《寒云书影》、《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嘉业堂善本书影》等都为私人藏书家采个人所藏而编。另外也开始出现采辑公藏以及搜罗多家私藏而编辑的图录。如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编《故宫善本书影初编》为公藏,《涉园所见宋版书影》为搜罗李氏木犀轩、杨氏海源阁、傅氏藏园所藏而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所收则包括杭县叶氏、海盐张氏、吴兴刘氏、天津华氏及上海涵芬楼所藏。
(4)版本时代和版本形态范围逐渐扩大,综合性加强。时代从以宋元为主,扩大到明清;版本形态从以刻本为主,扩大到写本。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早期图录取材多限于宋元珍本,而轻明清版本。《重整内阁大库残本书影》包括宋刻、金刻、元刻、明刻、清刻、明内府写本、清写本,是首部各时代各种版本均有收录的综合性书影。《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为首部断代图录,以明代版本为专题,打破以往独尊宋元的陈规。
(5)编辑体例有创新,选材角度有突破,主题性明显增强。《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在编排上对版本进行了十一类的划分,其下又作二级分类,别具特色,改变以往图录无分类或仅从四部分类的旧例。另外在书末以四角号码编制书名、著者、出版者的综合索引,弥补了以往书影无索引的缺陷.提高图录的使用效率,形成“目次——图版——解说——索引”的四结构体,这是古籍图录在体例上的创新与进步。早期古籍图录所收书影,基本上为卷端、序跋等有资版本考验者,后来开始出现反映古籍专门内容的主题图录。《中国版画史图录》搜集历代版刻中的版画部分汇编成集,开专题图录之先河。其遍搜四部,公私并蓄,选材精良,内容宏富,得图1700多幅。endprint
(6)印制技术进步,留真程度高。《宋元书影》抛弃了《留真谱》为省工时只刻版面部分文字的缺陷,对书叶版式及文字进行完全影刻,留真程度较《留真谱》更甚,同时还标记原本藏书线索。《寒云书影》最早采用西方照相石印技术进行印制,之后各家书影相继采用。《明代版本图录初编》采用铜版影印,《涉园所见宋版书影》中部分书叶采用珂罗版影印,书中钤印均为红色,为最早使用彩色的古籍图录。《中国版画史图录》采用当时较稀见的乳黄罗纹纸印刷,其中《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用木刻套印,其他均为珂罗版影印。
1.3 滞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古籍图录的编纂进入滞缓期。期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跌宕,古籍整理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则近乎停滞。从编纂的迫切性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古籍整理的重点一是编制古籍目录以摸清家底、服务古籍整理研究,二是校点、影印经典古籍以服务科研、教学和群众阅读需求。“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之后,全国图书馆界分别编制各种专题古籍书目。”1958年国务院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全面统筹古籍的出版工作,重点是文史哲类经典古籍的校点和影印。此时期古籍编目和校点方面成果卓著,但古籍图录这种特殊形式书目编纂的迫切性并不强,并未成为此时期古籍整理出版的重点。从编纂的复杂性来说,古籍图录的编纂程序较繁,从拟定体例、因目寻书、采选书叶到拍摄书影、核定版本、撰写提要等,对人力、设备、技术、材料等都有较高要求,编纂出版的成本较高。
此时期近30年间仅有一种古籍图录问世——《中国版刻图录》。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古籍图录,其承前启后,是古籍图录类著作的集大成者,在版本学史上影响深远,被评为“收录最全、编辑最精、印刷质量最好的一部综合性版本图录。”表现在:(1)搜罗广泛,数量可观。《中国版刻图录》于1960年初版,1961年增订再版,增订后共选书550种,书影724幅,数量宏富。以北京图书馆馆藏为主,兼及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及天一阁之藏本。版本时代自唐迄清凡千年,以刻本为主,兼及活字和版画。收录之广、数量之多前所未有。(2)体例新颖,考证详当。书前一册目录为各书的提要说明,对各书版印情况的描述和考证详尽而严密。其编排不标页码,只为书影标明编号,并与书前目录各书编号对应,方便图文的对应。正文分为刻本、版画、活字三大类,各类以时代排序,并兼及地域的划分。(3)拍摄精美,印制清晰。书影拍摄清晰,尺寸与原书相当,采用珂罗版影印,其中《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传》均用彩印,几近原本。(4)装帧大方,用纸讲究。全书采用传统线装,部帙厚实,宣纸印刷,开本爽朗,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此书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有翻印本,90年代文物出版社重印,2015年由文物出版社修订再版,对原书影都重新拍摄,画面精度更高。采用更大开本,保持书影与原书叶大小一致,全面保留了原书叶的版本面貌。并将旧版首册的提要文字移至相应书影之后,左图右文编排,使用更加方便。
1.4 复苏——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春天,以《中国善本书目》的编纂为标志,古籍整理进入新的高潮,全国范围的善本普查相继开展。上海图书馆为使善本书目编纂人员能够在版本鉴定上有所参考,精选馆藏宋元明清的刻本及稿抄本30种,编印了《善本书影》。此图录首次选人稿抄本,是选材上的突破,可看作古籍图录编纂出版复苏的标志。80年代后,随着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的制定实施,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相继组建古籍整理机构,古籍整理出版得以迅速发展。借此东风,古籍图录编辑出版复苏的步伐也在加快。进入90年代,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召开,制定实施《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立,进一步加大了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古籍图录编纂出版进入一个小的高峰,其特点表现在:
(1)出版数量迅速上升,书名主题词基本固定。此时期古籍图录的出版较为活跃,数量上升较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这20年间的出版数量相当于过去出版数量的总和。从书名用词上看,“图录”已经取代“书影”一词,成为古籍图录书名的通用主题词。
(2)选题角度不断拓宽。①专题图录。反映古籍某一内容或特点的主题图录:《中国版画史图录》、《古本戏曲版画图录》、《清殿版画汇刊》以版画为主题;《宋元书刻牌记图录》以牌记为主题,专门搜集牌记叶。②专类图录。专收四部中某一部类的古籍,如《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收录范围限于小说和戏曲类古籍。③专书图录。即将某一书的历代各种版本的代表性书影汇编成集。如《<南方草木状>几种明丛书版书影》、《<西游记>版刻图录》、《<水浒传>版刻图录》等。④专藏图录。专藏包括公藏和私藏。公藏即某一古籍收藏单位所编纂的展示其馆藏特色的古籍图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私藏即私人藏书家编纂的展示其藏书的古籍图录,如《清代版刻一隅》、《清代版本图录》等。
(3)版本形态更加全面。以往的图录基本以上刻本为主,很少收入稿抄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民国时期的《重整内阁大库残本书影》曾收入明清写本,后来就再未见到类似的图录。即使是《中国版刻图录》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图录也未收入稿抄本。直到1978年上海图书馆编印《善本书影》,才开始收入稿抄本,但因其是综合性图录,所收稿抄本数量亦不多。
(4)断代图录进一步发展。此前古籍图录收书时代多限于宋元,明清版本稀少或未见。此时期以明清断代的古籍图录开始增多,如:《明代版刻图释》是继《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之后明代版本图录的集大成者,取材更为丰富,是研究明代版本的重要工具。《清代版刻一隅》《清代版本图录》专收清代版本,具有开创意义,但二者收录范围皆限于私人收藏,取材视野亦有优劣。endprint
(5)民族古籍图录开始出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同样历史悠久,民族古籍同样绚丽多彩。虽然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直到90年代以前,尚未有一部以少数民族古籍为题材的图录,而《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收录22种民族文字的古籍,图片300多幅,可以说是民族古籍整理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成果展示,对宣扬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民族交流和团结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专门开辟少数民族古籍一类,少数民族古籍图录开始在古籍图录出版中受到关注。
1.5 繁荣——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普查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开启了古籍保护的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由国家主导、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的脉络清晰的古籍出版体系”。为宣传古籍普查成果,展示古籍保护成就,各类古籍收藏机构及个人积极开展对古籍特藏的整理与展示,由此推动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参与编纂的主体逐渐增多,出版规模日益扩大,种类数量愈发丰富,印制工艺不断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材料丰富、质量上乘的古籍图录。图录在编纂方法体例、选题选材、种类特色、载体形态、对象用途、印刷工艺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及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1)成果门类化。古籍图录有特定的著录对象,成熟的编纂体例,专门的学科价值,特定的使用群体,在数量和种类上已具备一定规模,形成独立体系。既在各种文物图录中独树一帜,又是古籍版本工具书中的一大门类,“开拓‘图片文献的新道路,可称之为“图录体”。
(2)出版计划化。进入新世纪,古籍图录的编辑出版开始纳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的规划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政府更大程度上的支持,同时也突显了古籍图录的出版价值。如:《中国活字本图录》纳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2000-2005年)重点规划》,《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纳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2006-2010年)重点规划》,《中国大陆公藏宋元版古籍图录》纳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3)编纂主体多元化。早期古籍图录的编纂人基本上是私人藏书家或著名学者,他们出于对版本研究或展示收藏的需要,或专收个人之藏,或兼收多人之藏,但所收范围毕竟有限,因为过去古籍基本以私藏为主。新中国成立之后,约90%的存世古籍进入公藏,古籍图录的编纂主体逐渐由私向公转变。近15年来古籍图录的编纂主体呈现多样化,大概有以下几类:一是古籍版本学专家编纂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的图录。如:李致忠的《中国版印图录》,沈津的《日本汉籍图录》。二是各类古籍收藏单位编纂的馆藏古籍图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图录》,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三是全国或地方性的古籍保护中心及其主管单位主持编纂的联合性古籍图录。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的《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四是古籍拍卖机构或民间收藏家编纂的反映古籍拍卖与收藏行情的图录。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常熟翁氏藏书图录》,姜寻的《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年鉴》。五是由名人后人或接收名人藏书的古籍收藏单位编纂的名人私藏古籍图录。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西谛藏书善本图录》,周一良的《自庄严堪善本书影》。
(4)主题分类多样化。同以往图录相比,此时期的古籍图录在选题上思路更加开放,角度更加新颖,材料更加丰富,主题更加多样,学术资料性更强,学科价值进一步突显。可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①书写文字。汉文:《汉文古籍图录》;单个少数民族文字:《彝文典籍图录》;多种民族文字:《中国西南濒危文字图录》。②学科分类。戏曲:《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小说:《古本小说版画图录》;医学:《灵兰集萃: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图录》;家谱:《杭州萧山馆藏家谱图录》;综合:《子海珍本编图录》。③版本形态。刻本:《中国版印图录》;稿抄本:《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套印本:《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活字本:《中国活字本图录》;写本:《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精品图录》。④古籍内容。牌记:《清代版刻牌记图录》;钤印:《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题跋:《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版画:《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插图:《中国古籍插图精鉴》。⑤版本级别。国家名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入选古籍为二级以上;地方名录:《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入选古籍为三级以上;定级图录:《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定级图录》,入选古籍为二级以上。另外如《保定莲池书院善本图录》、《南京图书馆珍本图录》、《辽宁省图书馆藏古籍精品图录》等都在古籍的版本等级上有所取舍。⑥版本时代。宋元:《宋元版刻图释》;明代:《明代版刻图典》;清代:《清代版本图录》。⑦藏书地区。全国:《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地方:《天津地区馆藏珍贵古籍图录》、《潍坊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海外:《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⑧藏书来源。公藏:《清官内府本三百年展览图册》;私藏:《西谛藏书善本图录》。⑨用途。成果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版本研究:《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收藏鉴赏:《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鉴赏图录》;入门普及:《古董速查手册·古籍善本》;展览宣传:《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图录》;拍卖:《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另外还有以出版者为主题汇编的图录,如:《清代内府刻书图录》、《湖北官书局版刻图录》。以某书历代各种版本为对象汇编的专书图录,如:《论语普本书影》、《红楼梦版刻图录》。以某人著作的各种版本为对象进行汇编的图录,如:《柳宗元著作版本图考》。
(5)编辑体例特色化。古籍图录因编纂目的、主题、受众、用途不同,编纂方法和体例亦有不同,各有特色。公布性的图录,如“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系列,其主要是公布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成果,面向全国范围,因此书影一般只选卷端一叶,解说文字也是描述性的,诸如名录编号、书名、卷册数、著者、版式、开本、馆藏地等基本信息较为精简。研究性的图录,如《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在书影选择、分类编排、解说文字上都较一般图录全面详尽得多,突出研究性。书影的选择全而精,力求还原书叶原貌。分类上突破传统,按照刻书地域进行分类编排,力求揭示宋代版本的地域特征。解说上,除了基本的古籍信息描述外,在版刻真伪、刊刻地域、原刻翻刻、初印后印、版本源流、文本异同等方面,皆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书志的性质,或可称为“古籍图志”。专题性的图录,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所选书影就不限于版本书影,而是钤有印章的所有书影。在说解部分,除了描述基本版本信息外,主要是对书影中的藏书印进行逐一释读,解说侧重于印章释文。古籍拍卖的图录.如《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编排上按拍卖公司分类,再按拍卖年月排序。在文字解说上包括:编号、名称、著者、版本、钤印、提要、形制、估价、成交价、成交日期等项,突出与拍卖相关的著录信息,这又是与一般古籍图录所不同之处。另外有针对书影本身所含文本信息进行释读的图录,如《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汉文文献释录》,对各书影叶面中文字进行标点及注释。还有用双语进行编辑的古籍图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配有英文翻译,有利于向世界宣传中华古籍。《西藏自治区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图录》配有藏文对照,突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特色。endprint
(6)印制质量进一步提高。从书影制作上看,高清数字摄影及扫描技术设备的应用,使得书影的成像精度加大,增强了对古籍书叶各类信息细节展现,并能够极力还原书叶色彩,书影质量与过去相比已大幅度提高。书影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反映古籍内容信息的平面书影,开始注重展示古籍的书衣、书口、书脊、书脚、厚度、装帧、装具等外部形态信息的立面图书影。从印刷色彩上看,新出的图录大多已采用彩色印刷,色彩表现较为丰富,如古籍中的多色套印本,彩绘本,朱蓝印本、钤印、批校文字,书叶的纸色,彩色版框线栏,书叶污渍等等都需要彩色才能展示原貌,而这些信息在过去单色印刷的图录中就未能得到还原。例如《中国版刻图录》采用灰度印刷,未能够还原古籍书叶上的色彩信息,确为一大遗憾。从印刷用纸上看,新出的图录多用铜版纸印刷,页面光洁细腻、厚实坚韧,印制图画颗粒感强,色彩层次丰满,能够极力还原古籍书叶的细节特征,诸如版框线栏、纸纹色泽、版面文字、钤印批校、多色套印,甚至书叶上的污渍、蛀孔都历历在目,仿佛原书又甚似原书。以往古籍图录大都使用普通印刷纸,对于彩图的表现力较差,而铜版纸彩印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古籍图录的使用及观赏价值。
(7)少数民族古籍图录日益增多。有以下几类:①全国性的大型综合古籍图录都专门开辟少数民族一类,如《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华典籍聚珍: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图录》;②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的综合性古籍图录或少数民族文字专题图录,如《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图录》、《西藏自治区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图录》;③汇编多种民族文字的综合性古籍图录,如《大连图书馆藏少数民族古籍图书综录》《中国西南濒危文字图录》;④单个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图录,如《国家图书馆藏满文文献图录》、《彝文典籍图录》、《藏文古籍图录》。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古籍与汉文古籍共同书写和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体现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多彩性,是民族平等、团结理念在古籍传承与保护领域的最好诠释,也是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8)流失海外古籍的图录是亮点。由国内学者和海外收藏机构共同整理出版流失海外古籍的图录是近年古籍图录编辑出版的亮点,如《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日本汉籍图录》《日藏珍稀中文古籍书影丛刊》等。我国历史上典籍的外传活动从未中断,除正常文献交流外,更多的是巧取豪夺及战争劫掠等非正常流失,造成大量珍贵古籍散失于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这部分古籍同样是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有助于了解我国散失海外古籍的数量、分布、品种、质量及保存保护情况,同时也是流失海外古籍再生性回归的一种有益方式。
(9)新价值功能的衍生。古籍图录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版本鉴定的参考工具,古籍图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这一基本功能并未改变。随着古籍图录的不断发展,于基本功能之外又衍生出新的功能与价值,古籍图录在古籍整理、保护、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在:①海内外珍贵古籍的展示平台。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分散于海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收藏机构和私人手中,通过古籍图录的编纂可将分散于海内外的珍稀版本汇集成册,向世人展示。②古籍版本研究的参考著作。诸如《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这类研究性的古籍图录将展示与揭示相结合,提供对原书全方位的著录与考证,开启古籍保护研究新方向——图文结合的专题研究性书志。③古籍研究材料的资源库。诸如版式、字体、牌记、题跋、题签、钤印、装帧、插图等研究材料都在古籍图录中得到发掘和整理。④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新形式。古籍图录通过高保真的影印方式,极力还原古籍书叶的原本面貌,将秘藏高阁的珍善版本化诸眼前,使人如见原书,避免了实物接触造成的破坏。⑤宣传古籍保护的新工具。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通过翻阅古籍图录,人们可了解我国古籍的流变与兴衰,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进而树立传承文化和古籍保护的理念。⑥古籍整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古籍图录的编纂有助于培养古籍整理的专门人才。从采选书影、版本判定到提要撰写等是很好的实践机会,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平台。⑦流失海外古籍再生性回归的手段。将流失海外的古籍编成图录有助于了解我国散失海外古籍的数量、分布、品种、质量及保存保护情况,是流失海外古籍再生性回归的有益尝试。⑧收藏与鉴赏价值较高。新出古籍图录的印刷质量较高,装帧华丽、开本大方、部帙厚实、用纸讲究、图版精美、容量丰富,属于高端出版物,具有较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是各类图书馆充实馆藏以及古籍收藏家展示藏书品位的最佳选择。
2 古籍图录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在国家大力鼓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大时代背景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将会大有可为,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仍会继续保持繁荣的发展态势。展望今后古籍图录的发展,以下几点应予重视:
2.1 利用古籍普查成果,构建古籍图录的基本书库
古籍普查在全国范围开展9年以来,已取得相应阶段性成果,古籍图录是古籍普查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能直观展示我国各级收藏单位古籍的品种、质量及保存情况。如“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定成果均以古籍图录形式公布,已出版第1至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录二级以上古籍11375部。个别省市已建立省市级珍贵古籍名录评定制度,并以古籍图录的形式公布成果。如《广东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烟台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32个省区建立古籍保护中心,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已达167家。如果各省区都能出版各省区的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全国各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都能出版馆藏古籍图录,加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即形成“全国——省——地市”三级古籍图录出版架构,进而建立我国古籍图录的基本书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应指导并支持省市级珍贵古籍名录制度的建立,并对地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的编辑出版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基层古籍收藏单位单独或联合出版馆藏古籍图录。endprint
2.2 争取“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支持
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来看,古籍图录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今后应争取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更多的支持。今后古籍图录的编纂出版要努力向国家级出版项目标准靠拢,抓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宗旨,把握宣传古籍保护和服务学术研究的两个切入点,发掘一批选题新颖、材料丰富、学科价值突显、学术资料性强、研究价值高同时又具备普及宣传功能的古籍图录。
2.3 四类古籍图录的出版需加强
(1)少数民族古籍图录。少数民族古籍图录的出版目前仍显薄弱,虽然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古籍图录中专门开辟有少数民族古籍一类,但是专门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主题的古籍图录还很欠缺,包括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联合性古籍图录和单个少数民族文字的专题古籍图录,这是今后要着力加强的。
(2)民间收藏古籍图录。目前出版的古籍图录大都以公藏为主,而民间私人藏书家收藏的古籍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可小视,不乏珍稀版本,私藏古籍同样是存世中华古籍的组成部分。私藏古籍图录的出版对了解民间古籍收藏的情况很有帮助。这是今后古籍图录出版的一个方向。
(3)散失海外古籍图录。散失海外的古籍分散于多个国家地区的收藏机构和私人手中,其数量品种如何,目前尚未有较为权威的统计。近年海外古籍图录的出版为海外古籍的再生性回归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涉及的范围较小,多限于美国和日本两国,今后应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加快海外古籍再生性回归的步伐。
(4)研究性古籍图录。目前的古籍图录基本上是以公布和展示性为主,研究性质的图录屈指可数。研究性的古籍图录可看作是图录与书志的合成,或称为古籍图志,在编纂体例方法上较一般图录更为深入,突出研究性,能够为版本研究提供更多学术上的参考。古籍图志是今后待开发的领域。
2.4 选材和编辑上有所突破
(1)书影的种类和范围。目前的古籍图录在书影的选择上基本以版本书影为主,采选标准以能否反映其版本特征为准。古籍图录不仅是版本图录,其外延应更加广泛。古籍图录的书影选择不应局限于版本书影,诸如破损书影、修复书影、装帧书影等能反映古籍各方面特征的书影都可采选。版本书影多是展示古籍叶面的平面书影,如卷端、序跋、题跋、题签、书名叶、钤印等,而装帧书影则包括可以展示古籍外部形态的立面书影,如书脊、书口、书脚、书衣、装帧、函套、夹板、书盒、册数、厚度等信息通过立面书影的展示则更加准确清晰。古籍图录除了版本书影外,应适当增加装帧书影,以展示古籍的外部形态,使读者对古籍的信息得以全方位地了解。另外也可以装帧书影为主题,编辑专题古籍装帧图录,展示古籍装帧历史的变迁及特点。在古籍普查中除了定级书影(版本书影),还要拍摄破损书影,以反映古籍现实的破损及保存状况,为古籍修复作依据。古籍修复之后,也要拍摄修复后书影,以便与修复前相比对,检验修复的效果。据此可以以破损书影和修复书影为主题,并加以文字解说,对古籍破损的情况、种类、程度进行描述,对修复的材料、方法作说明,对修复前后的情况作对比,编纂古籍破损与修复图录,不仅可以作为古籍修复的参考资料,还可以向社会宣传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知识。另外,古籍图录还可以增加能体现某书内容精华的叶面,并对书影中文字进行解读。
(2)解说文字。古籍图录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因编纂主旨及功用的不同,其读者群体也存在差异,所以图录在文字解说的体式和语言上也应有所侧重。古籍图录的读者群体应该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古籍爱好者、青少年、热衷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研究性的图录主要针对专业人士,在文字解说部分要突出研究性,极尽征引考证之能事,使图录具备丰富的资料性,着力体现其学术参考价值。普及型的图录,主要针对非专业的古籍爱好者,适宜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作描述,不作过多专业上的讨论,这样才容易引起非专业读者的兴趣,扩大古籍图录的读者群体。青少年应该是古籍图录所要着重考虑的读者群体,关系到中华文化传承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应推动古籍图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播种开花。根据青少年的阅读特点,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促使古籍图录成为青少年的课堂内外读物。针对外国读者,古籍图录在文字解说上应配备外文翻译,照顾外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阅读思维,以利于向世界传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双语解说是古籍图录编纂可以尝试的方向。
2.5 建设古籍图录数据库
从古籍图录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来看,建设古籍图录数据库已具备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方面,通过建设古籍图录数据库,将现有的出版成果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可使用数字终端进行全方位检索的平台,便捷高效地利用这批资源,服务学术研究。根据古籍图录的主题分类,可相应形成珍贵古籍图录数据库、少数民族古籍图录数据库、海外古籍图录数据库、古籍版本断代图录数据库、古籍版画图录数据库、古籍牌记图录数据库、古籍钤印图录数据库等,有针对性地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材料和高效检索途径。建设古籍图录数据库可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争取国家古籍整理出版经费支持,也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另一方面,除将现有出版成果进行资源整合的古籍图录数据库外,鼓励各级古籍收藏单位在原有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馆藏古籍图录数据库,使原有古籍书目检索信息更加全面,通过书影参照,直观了解原书的版式信息、版本信息、保存信息等,这也是古籍书目数据库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6 古籍图录的研究应与时俱进
古籍图录产生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针对古籍图录的研究却似乎未成系统,在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研究广度、深度上均有所不足。已有关于古籍图录的研究文献大概有三类:一是版本学论著中某些章节;二是各种原版再版古籍图录的序跋;三是期刊论文。已有的研究或是对古籍图录发展的脉络作简单梳理,或是讨论其在版本鉴定上的价值和功用,或是对某一古籍图录的编纂体例和特色价值作个案的评论,或是列举重要古籍图录书目并稍作提要及品评得失。研究对象基本局限于20世纪出版的图录,对近年新出的古籍图录关注不多。古籍图录的研究应与时俱进,对近年古籍图录在编纂出版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和研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