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乡村教育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关于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调研

2016-03-02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陈志标郎佩剑

工会信息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陈志标 郎佩剑

发展乡村教育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关于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调研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陈志标 郎佩剑

最近,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调研组,先后对云南、浙江、甘肃、贵州等4个省的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8个县25所学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工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并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50份。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老少边穷岛地区在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可喜的一面

(一)党政部门高度关注乡村教师。各级政府高度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先后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解决了一批乡村教师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比如,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制度,凡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全部纳入政策实施范围;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逐年合理消化、多渠道解决县级政府聘任的代课人员问题;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边远民族地区实行编制倾斜政策。2014年,甘肃省玛曲县政府公开选拔任命了10名学校班子成员,均给予副科级政治待遇。浙江省嵊泗县教育投入逐年增加,2011—201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1.7亿元、1.99亿元和2.23亿元。

(二)畅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老少边穷岛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自2006年中央实施“特岗计划”以来,我国特岗教师已经超过30万,主要招聘对象包括师范和非师范的本科生以及一部分教师,实施范围也由最初的“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的国贫县。“特岗计划”有力缓解了中西部偏远或贫困地区的教师紧缺状况。调研组走访云南、甘肃、贵州等3个省6个县时发现,特岗教师已成为农村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农村教师“换血的一代”。以贵州为例,截至2015年10月,该省共招聘特岗教师近8万名,占全省3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5%。甘肃省玛曲县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在存量方面,加大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力度,近3年共派出20名城镇学校教师到牧村学校支教。在增量方面,从2006年以来招录了172名教师,特别是在2015年引进紧缺学科教师35名,缓解了高中教育尤其是“双语”教师不足的问题。浙江省洞头县打通了学校和职级限制,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教师带着岗位级别在学校之间可以流动。2014年共交流教师30名,占可交流教师总量的18.9%。

(三)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高。自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近5年来,46.77%的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 91.77%的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乡村中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一次以上的占95.05%。在教师培训方面, 甘肃省临洮县朱家川小学每年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公用经费预算的5%以上用于培训支出。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乡村教师的主力军,在学历达标率方面,97.1%的教师取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高中95.22%、初中99.01%、小学99.67%、幼儿园100%。

(四)关心关爱教职工生活。一是多渠道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云南省于2011至2014年共投入9亿元,实施956个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贵州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2.93万套,惠及农村教师近20万人;甘肃省玛曲县2010年补助资金400万元,为全县教师新建200套保障性住房。调研数据显示,23.27%的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二是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浙江省嵊泗县和云南省普洱市的乡村教师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补贴;贵州实行的是村小、教学点每月不低于300元、其他学校不低于200元的生活补助,惠及农村教师12万名。甘肃省临洮县每月按照高中200元、初中120元、小学80元的标准补助;甘肃省玛曲县从2014年起将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提高到200元。三是乡村教师基本权益得到维护。调研数据显示,98.1%的教师享有五险一金,项目齐全的占66.2%。在走访的学校中,拖欠教师工资或是强行捐款的现象很少见。

存在的问题

(一)工资收入低。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名,面临着“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待遇问题。2014年,全国教育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是4717元。在参与问卷调查的650位教师中,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占比高达83.4%;其中,3001—4000元的占比最大,为41.72%,其次是“2001-3000”的收入段的,占26.23%。与当地的公务员工资相比,75%的教师认为偏低,21.2%的认为“相当”。

(二)工作压力大。一是教师呈现结构性短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新增“艺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信息技术”等课程,对教师编制的需求增加,教师编制呈现结构性短缺。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752名,编制缺口高达192名,特别是藏物理、藏化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因无专任教师往往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偏远的牧村学校和教学点往往出现“一师多班”、“一师多科”的现象。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差。一方面,教师要同时教授多门学科。在贵州省三都县都江小学,参与座谈会的29名教师中,任教学科几乎都在3门以上,且学科跨度比较大。另一方面,非教学任务挤占大量时间。在寄宿制学校,教师要扮演保姆、保安和厨师等多重角色。浙江省嵊泗县海星中学的学生多来自外小岛,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的生活管理、安全管理。一些教师反映:“我们是24小时责任制,晚上做梦都会牵挂自己的学生”。三是教师压力感很强。调研数据显示,89.9%的教师感受到了来自工作的压力。四是教师工作时间长。650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周课时在15节以上的占68.2%;每天超过2小时的,城镇中学占62.5%、城镇小学占56.72%、乡村中学占60.64%、乡村小学占57.84%。

(三)工作条件苦。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如甘肃省玛曲县,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气温1.2℃,冷季长达314天,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浙江省嵊泗县,有404个岛屿,其中住人岛屿16个。渡轮是岛上居民与外界连通的唯一交通工具,如果遇到大风或是大雾天气,就只能困守孤岛,寸步难行。云南省江城县和勐腊县,全年3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时间长达8个多月。曲水镇明德学校的一位女老师,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生活,从教仅7年便罹患血管痉挛的病。二是工作条件相对简陋。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校是20多个教师挤在一间教室里办公。一些乡村师生饮用井水,一下大雨井水便被污染。三是教师对教学条件的满意度低。调研数据显示,有40.42%的乡村中学教师和30.98%的乡村小学教师,对教学条件不满意,满意度明显低于城镇中小学。

(四)因住房造成生活压力大。在调研过程中,住房困难是教师们反映强烈、也是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2005年以前,为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政府为学校集资建房划拨土地。此后,该政策被取消,教师只能贷款购买商品房,还贷压力大。调研发现,有相当部分教职工居住在“一有三无”(有电无水无厨房无卫生间)的住房内,教师的个人住房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有的教职工还居住在建于上世纪60或70年代的D级简易危房中,墙体风化裂缝,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带家眷乡村教师,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挤在一起,已是普遍现象。与住房问题密切相关的,是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研数据显示,住房公积金比例低于9%的占49.1%。有的地方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过低,相对于高房价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教师一旦买房,工资的大部分用于还房贷,导致生活拮据。

(五)专业素质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优秀师资缺乏。调研数据显示,从学历层次上看,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7.1%,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4.8%;但是,第一学历普遍偏低,正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少。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但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羁绊,大多只能参加“走马观花”式的远程培训。在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中心学校,参与座谈会的30位教师,只有3人去过北京,近半数的人没有去过省会城市昆明,教师们希望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六)健康状况差。教师的思想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又缺少畅通的压力疏解渠道,导致教师群体健康状况不佳,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疼痛、慢性咽喉炎、脑力疲劳、心理疲劳等职业病、慢性病多发。乡村教师患病后,由于所在乡镇离县城较远,为不影响教学,许多教师生病了只能在乡镇医院就近治疗。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在甘肃省玛曲县座谈时,很多教师反映:由于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高原性疾病多发,很多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调研数据显示,教师患病后能得到及时治疗的比例偏低,43.7%的教师表示患病后得到及时治疗“比较困难或很困难”。据调查,甘肃教师患病后只有39.02%的“能”得到及时治疗,11.38%的教师表示“很困难”;浙江教师的医疗保障较好,76.35%的教师患病后“能”得到及时治疗,没有人选择很困难。据反映,云南省江城县江城一中,2014年有3位教师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到一个月时间,3位教师相继离世。勐腊县幼儿园60多名教师,2014年有4名教师被查出罹患癌症。在座谈中,教师们反对延期退休,要求提前退休的呼声很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湟里镇东安退教党支部书记代表集体向退休教师表示慰问 华再清摄影

深层原因

老少边穷岛地区的贫穷因素很多,如劳动力素质低、资源贫乏、环境恶劣,但关系最大的是教育的落后。在这些地区,教育的各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教育的落后,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有其特殊的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深层次原因。但根本的是,教育投入总量和投入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2005年的4.53%提高到2014年的5.16%,最高的是2012年的5.19%。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2005年的2.78%提高到2014年的4.15%。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GDP的占比,一直超过了4%。但是,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5%,美国、韩国、冰岛等国更是达到7%以上。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GDP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教育投入在地区间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从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的水平。以2014年的普通小学的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为例,被调查的云南、浙江、甘肃、贵州的教育事业费是6201元、9812元、7289元、6790元,分别是北京的26.45%、41.86%、31.09%、28.9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72%、127.74%、94.9%、88.4%;公用经费是1713元、1693元、1816元、1386元,分别是北京的17.21%、17.01%、18.25%、13.9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41%、75.52%、80.99%、61.83%。

(三)政策倾斜不够。在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没有享受到特殊的教育政策,现有的政策法规也很难得到有效落实。依照法律规定,在这类地区,教育经费要实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并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50%用于教育,土地出让净收益的 10%用于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这些政策规定很难落地,很多政策条款依旧停留在文字上。云南省人社厅、财政厅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乡镇工作岗位每人每月补贴500元,但走访的江城县因经济困难只能补贴220元。国家率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政策,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教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工资待遇,但不少地区因经费困难,只是从原来的工资中划出3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重新分配,引起教师们的强烈不满。

政策建议

教育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供给不足等问题,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加快解决。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2015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包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制幼儿园发展”等内容。提高老少边穷岛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增加群众满意度,离不开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和相关制度机制的创新。

(一)加大对老少边穷岛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越是贫穷的地区,教育越依赖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拨款。一是从财政预算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政府预算安排时,要按照“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的标准,安排教育经费支出。二是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县实行全额转移支付。准确核算义务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县级政府无力承担的由省级政府承担,省级政府无力承担的由中央承担。

(二)调整教育投入结构。老少边穷岛地区教育经费的匮乏,不完全是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的不足,还有结构分配上的不合理。在教育投入上,应放低教育投入的重心。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投入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老少边穷岛地区的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水平;二是把投入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大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三)强化教师综合管理。一是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办法。职称评审向村小、教学点倾斜。城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要增加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工作经历,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村小、教学点教师职称实行即评即聘。三是加大县域内教师交流力度。四是实行教师本土化。本土教师因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等皆根植于当地,其地域认同和身份认同较强。五是实行特殊的政策。加强特岗教师“招管用转”工作,关心特岗教师生活,关注特岗教师成长。在高海拔、高温等气候恶劣地区,适当提前教师的退休年龄。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整乡推进计划”,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建立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乡村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体系,探索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工作坊等新型教师培训方式。在民族地区,建立双语类教师培训基地,对双语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双语类理科教师实验操作方面的培训。

(五)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根据《教师法》“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的规定,以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的意见,将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尽快提上议程。一是实施“安居工程”。根据“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原则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建议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对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实行补贴支持政策。

二是鼓励发展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为乡村教师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廉租房、限价房、集资房;鼓励学校或单位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三是完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补发乡村教师被拖欠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并适度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补贴标准。

(六)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关心关爱教师,改善教师待遇,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在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大老少边穷岛地区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力度,激励教师终身敬业爱教、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