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构想

2016-03-02陈万明蔡瑞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主粮马铃薯粮食

陈万明, 蔡瑞林,2*, 林 琳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系, 江苏 常州 213164)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构想

陈万明1, 蔡瑞林1,2*, 林 琳1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系, 江苏 常州 213164)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的第一大国,但由于栽培水平、加工水平、物流体系和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限制,致使马铃薯主粮化过程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介绍了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经典SCP模式分析得出,马铃薯主粮化项目具备现实条件,但受“不与三大主粮抢水争地”的限制;通过SWOT分析得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的战略重点是科技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制定种植区域规划和综合扶持补贴政策。

SCP模式分析; 马铃薯主粮化; SWOT分析; 种植区域规划; 农业综合补贴

plann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ubsidy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牵头组织了马铃薯如何主粮化研讨会,明确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扩大农产品加工等途径逐步扩大马铃薯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使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事实上,早在2008年联合粮农组织就指出,马铃薯是全球未来的重要粮食来源,并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以彰显其在世界粮食安全和扶贫领域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的第一大国,但由于栽培水平、加工水平、物流体系和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限制,致使马铃薯主粮化过程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我国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但与此同时,粮食安全面临“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农产品供求总量与结构性紧缺并存、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家庭小规模经营并存、基础设施薄弱与自然灾害频发并存”五大挑战[1]。因此,粮食生产如果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必须针对这些挑战:一是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调整作物品种,减少污染排放较多的粮食品种,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二是通过粮食品种多元化满足粮食消费的多元化,特别是满足、培育和引导健康时尚的粮食需求;三是扩大比较收益高于传统的三大粮食品种,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适宜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品种,适应农村日益空心化的发展趋势;五是种植自然抗灾能力强、特别是能够在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泛栽培的粮食品种。

就粮食特性而言,马铃薯一方面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全部七大类营养物质,另一方适宜进行薯条、淀粉、速冻食品、膨化食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加工,既能满足居民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要求,又可能通过粮食的深加工满足和引导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就种植特性而言,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和耐贫瘠等特点,栽培过程较传统主要粮食品种相对省肥、省药、省水、省地、省人工,在我国主要存在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南方二作区4个区划,种植范围非常广泛[2]。由此,农业部2006年就出台了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确定了其结构调整型粮食品种的地位。马铃薯主粮化项目优化了粮食产业的多元供给,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3]。在新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客观分析马铃薯主粮化的基础与意义,明确主粮化战略的内涵、目标与重点,对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与现实条件

1.1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和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4]。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就是如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相关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举措。除从上述三个转变理解其主粮化内涵外,由于马铃薯种植区域和产品特性的不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呈现出其不同的特性:一是主粮化战略是一个分步实施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即首先从菜变成辅粮、再从辅粮变成主粮的过程。二是战略实施的难点在于解决马铃薯从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既要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又要增加品种和提高质量;既要克服原料产品饲料和工业化产业转化、又要加强食品系列的深度加工。三是战略的推进存在地区差异,即不同地区种植规模、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在主粮化推进的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四是主粮化不仅是满足居民温饱消费的需要,更是满足、引导和创造营养、休闲和健康的消费需求。

1.2 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条件

马铃薯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食,必须逐渐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经典SCP模式分析方法剖析其主粮化的现实条件。

一是粮食结构(Structure)。水稻、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传统的三大主粮,满足全国90%以上人口的主粮需求;而马铃薯在我国目前尚不能作为主粮,年人均消费量仅10~30 kg,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作为蔬菜食用。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马铃薯系列的加工食品满足了公众休闲消费的需求,从“菜”逐渐成为“粮食”正是当前粮食市场细分的新变化,因此,粮食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为马铃薯主粮化奠定了市场基础。

二是市场行为(Conduct)。围绕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政府、行业企业和农民,就政府而言,联合国粮农组织、广大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推广马铃薯种植,主粮化项目对于粮食自给具有积极意义。就行业企业而言,马铃薯淀粉、薯条、全粉和薯片等加工产品组合越来越丰富,而且马铃薯还是酿制葡萄酒和酒精的重要工业原料,其深加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和建材等众多领域,围绕马铃薯食品加工、工业原材料的业务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就农民而言,马铃薯的栽培特点决定其适宜种植范围广且种植成本低,而机械化种植马铃薯有利于农地的流转。

三是经营绩效(Performance)。就政府而言,传统三大主粮生产面临污染物排放和土地重金属超标的巨大环境压力[5],推广马铃薯种植区域带来了粮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特别是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农地的使用效率,马铃薯由此被列为优势农产品。就企业而言,马铃薯农产品行业发展的收益也回报了工商资本的投资预期。就农民而言,马铃薯种植的比较收益相对较高,在农地流转带来土地租金压力的前提下,马铃薯等作物可承受的压力远大于三大主粮品种,因此农民更倾向于选择种植马铃薯而非三大主粮品种[6]。从以上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具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的现实条件。

2 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目标

农业部提出“在不挤占三大主粮耕地的前提下,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15的534万hm2扩大到2020年的0.1亿hm2,年产鲜薯增加2亿t,折合粮食约为5 000万t[4]。但这仅是一个粗略的构想,选择哪些重点省区,每年增长的规模约多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马铃薯主粮化强调“推进过程中不与三大主粮抢水挣地”原则,即首先要保证“保口粮和保谷物”,才能循序渐进地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因此,要在优先保证谷物面积不能低于0.933亿hm2的底线内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更多依赖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整治获得的耕地面积。据2013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和《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的播种面积与新增耕地面积显示,四川、甘肃、贵州、内蒙和云南等地省区马铃薯种植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土地整治获得的新增耕地面积较大,均大于1 000 hm2,是马铃薯主粮化项目推进的重点区域;河南、广东、新疆和安徽等地区原有种植面积很小,但每年新增耕地面积较多,且种植环境同样适宜大范围推广,可以成为主粮化项目推进的优先地区;重庆、黑龙江和宁夏等省区现有播种面积较大,但每年土地整治获得的新增耕地相对较小,可以作为主粮化项目推进的次优地区;而北京、天津、上海、西藏和广西等地区现有播种面积极小,且每年新增耕地有限,主粮化项目推进的潜力较小。

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析(按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数据),2013年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约562万hm2,鲜薯总产量约9594万t(折合粮食1918.8万t)。如果要在2020年达0.1亿hm2的种植规模,则每年新增面积维持在12.22%,如果仅靠农户小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很难完成这个增速。为此,一是要通过土地流转后的大规模种植,即由家庭农场作为种植主体;二是要通过工商资本或国有农垦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才有可能实现。此外,按照目前的全国平均单产水平17.07 t/hm2,0.1亿hm2的鲜薯产量约1.707亿t,还不能实现年增加2亿t鲜薯的目标,因此还必须提高单产才可实现既定目标。

需要补充的是,除种植规模和总体产量外,提高马铃薯品质也是影响主粮化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一是因为主粮化不仅是满足公众基本的温饱需求,更是适应公众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诉求;二是因为食用习惯需要从原来的“菜”向“粮”转变,马铃薯的产品特性必须满足农产品深加工的要求。综上,马铃薯主粮化过程必须在确保种植面积、总体产量同时兼顾农产品品质的持续提高。

3 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重点

3.1 马铃薯主粮化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经典战略分析工具与战略选择技术,其中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遇、T代表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韦里克教授提出以来,广泛被运用于环境分析、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与评估等战略管理领域。SWOT分析工具有助于剖析马铃薯主粮化项目推进的内外部环境、有助于动态把握推进过程中的机会和潜在风险。从表中看出,SW主要分析马铃薯主粮化的当前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足,即从内部分析影响主粮化项目的推进速度与推进质量的各种因素;OT主要分析主粮化项目面临的机会和潜在的风险,即从外部分析主粮化项目的利好宏观环境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以便把握主粮化项目的战略机遇。马铃薯主粮化作为中国粮食保障的重要举措,既存在推进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又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与科学推进。

表 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的SWOT分析

3.2 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重点

3.2.1 科技创新驱动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大国,但从产品品质、品牌效应、出口贸易和加工水平等方面而言,还不是马铃薯强国。2011年我国绘制完成了马铃薯基因组图谱,为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目前优质商品薯、种薯和加工用薯的育种研究才刚起步,特别是脱毒种薯推广、栽培与植保技术整体不高。其次,种植环节需要学习荷兰等发达国家种植水平,加强田间检测、杀秧处理、收获后检测等全过程生产质量控制。再次,马铃薯深加工的产品开发、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研发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补充的是,这里的深加工除了粮食用途外,工业原料化加工同样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最后,由于马铃薯贮藏存在失水失重现象,降低仓储在内的物流损耗同样需要科技攻关。在不与三大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下,提高马铃薯单产需要科技支撑;而无论是马铃薯食品加工业还是马铃薯工业原材料开发业,均应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依靠创新驱动成为主粮化的必由之路。

3.2.2 市场需求拉动 当前,我国马铃薯消费仍然是鲜薯的蔬菜消费习惯,限制了人均年消费量,且远低于欧洲和俄罗斯等地区。为此,主粮化项目推进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是主粮化推进的基础,要让公众认知马铃薯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二是依靠农产品深度加工丰富马铃薯的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的主食、辅料、菜肴和休闲等多样化需求,培养公众的消费习惯;三是加强主粮化消费宣传,既要有多部委宏观层面的引导,又要有基层社区微观层面的推广,营造良好的消费文化。需要强调的是,市场需求是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的决定因素,只要公众开始在餐桌上接受马铃薯主粮化,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化解马铃薯丰产丰收带来的滞销风险。

3.2.3 制定种植区域规划 由于主粮化推进时坚持“不与现有三大主粮抢水争地”,在耕地红线逼近和“保口粮、保谷物”的粮食安全新战略背景下,马铃薯种植面积维持每年新增12.22%种植面积、力争2020年达到0.1亿hm2种植规模,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种植区域规划指引。为此,不仅要盘活存量耕地资源,更要通过土地整治获得新增耕地。就种植区域而言,一是把现有种植规模大,新增耕地多的川、甘、贵、蒙、云等省区作为重点区域,特别是开发和利用好中西部传统主粮低产田;二是把现有种植规模小、但新增耕地多的豫、粤、新、皖等省区作为优先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扩大种植面积的巨大潜力;三是把现有种植规模大、但新增耕地相对较少的渝、黑、宁等省区作为次优地区。此外,就种植主体而言,除了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小规模、分散化种植,还要引导农地流转的适度规模经营,更要引导工商资本和国有农垦系统从事马铃薯大规模种植、加工和流通业务。

3.2.4 制定综合扶持补贴政策 目前,欧盟与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共同点是减少农产品价格补贴与出口补贴,增加收入补贴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且补贴规模和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10],这对我国三大主粮的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巨大压力。相对于谷物和大豆等而言,马铃薯面临的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和国际贸易价格天花板效应这两方面的压力均较小,而且马铃薯贸易多集中于附加值较高的加工类产品,这为国内马铃薯主粮化项目推进提供了较宽松的宏观环境,也为制订综合扶持和补贴政策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为此,一是需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的法律体系和检测认证制度,为主粮化项目提供高起点的政策环境,健全农业补贴法律体系;二是综合利用绿箱补贴政策,加大育种、生产、流通和加工方面的科研投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科技水平;三是适度利用黄箱补贴政策,包括马铃薯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扩大马铃薯种植与三大主粮的比较收益,激发农民、家庭农场、工商资本和国有农垦等主体的种植热情。

[1] 韩长赋.全面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J].求是,2014(10):19-25.

[2] 杨 帅,闵凡祥,高云飞,等.新世纪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马铃薯,2014(5):311-315.

[3] 唐华俊.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4(2):4-10.

[4] 宁启文.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N].农民日报,2015-01-07(01)

[5] 陈锡文.粮食安全面临三大挑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4(2):43-45.

[6] 郭欢欢.重庆市土地租赁户农作物选择机制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威胁[J].中国土地科学,2014(2):37-43.

[7] 朱 旭,王希卓,孙 洁,等.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4(1):41-44.

[8] 谢从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

[9] 刘 洋,高明杰,罗其友,等.世界马铃薯消费基本态势及特点[J].世界农业,2014(5):119-124.

[10] 高玉强,沈坤荣.欧盟与美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4(2):173-177.

(责任编辑: 杨 林)

Strategic Conception for Boosting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CHEN Wanming1, CAI Ruilin1,2*, LIN Lin1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210016; 2.DepartmentofEconomyandTrade,Cha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Changzhou,Jiangsu213164,China)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of potato cultivation in the world but many restriction factors including cultivation level, processing level, logistics system and consumption custom result i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connotation of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of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is analyzed by the typic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etical SCP model but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is restricted from development of three main principle grains. The SWO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ategic focuses to promote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a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 market demand pull, rational cultivation regional planning and formulation of integrated support and subsidy policy.

SCP pattern analysis; potato staple food normalization; SWOT analysis; cultivation regional

2015-04-20; 2015-12-20修回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江苏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研究”(15SYC-019)

陈万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cwmnuaa@163.com

*通讯作者:蔡瑞林(1970-),男,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cairuilin@163.com

1001-3601(2016)01-0046-0182-04

S532; F326.11

A

猜你喜欢

主粮马铃薯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我的粮食梦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