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育
——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03-02戴建波
戴建波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
自然灾害教育
——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戴建波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
汶川地震给人们留下了伤痛,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如何面对?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灾害危机意识,懂得防灾救灾的基本常识,这是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灾害教育;责任;地理教师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多样,加上独特的季风气候,使得中国有多样的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警钟长鸣,教育学生树立灾害危机意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一个多月后(6月14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7.2级地震。两次地震,前者顷刻间地动山摇,建筑纷纷倒塌,几万人被压在废墟下,有6.9万多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还有近1.8万人失踪;后者只有十多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两次地震震级相差不大,但日本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国民良好的防灾意识和地震教育。据报道,日本全国普遍设有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面对汶川地震的惨状,面对不同的地震结果,我们不得不深思: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虽然我们不能制止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更理性地去应对,寻求更富于智慧的生存途径。普及灾难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地理课堂教学应是进行灾难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起提高国民抗灾防灾意识的重任。
二、付诸行动,引导学生懂得防灾救灾知识
1.把握课堂教学主战场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有四部分内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注重讲解基础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主要运用实例进行灾害阐述,“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于理性的认识,而“防灾与减灾”主要的目的是要学会预防。关于内容的编写,江苏不同版本教材各有千秋。人教版必修教材关于自然灾害内容没有单独章节,湘教版中有一节内容《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选修教材,人教版选修五分为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与减灾;湘教版选修五分为四个章节:自然灾害概述,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和防灾与减灾。
针对人教版没有单独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将灾情教育进行渗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教科书中,自然灾害知识往往穿插在一些基础地理知识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地理知识的讲解,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实际案例,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涉及气象灾害——寒潮与台风,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观看地图、电视、电影录像、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调动学生兴趣,对自然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产生探索愿望的原动力,做到既能完成书面的教学任务,又能顺利做好灾情教育的渗透。
2.充分开展第二课堂
近几年,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常有发生,各种媒体平台常有报道。借助各种渠道,如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各个学校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灾害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绘制黑板报等。学校的教育力度是受限的。因此,校外防灾教育的渗透也非常重要。例如参观地震台、天文台,直观去感受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前兆。例如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等。民间关于地震的谚语: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3.组织开展模拟演练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为了增强防震抗震意识,了解基本的防震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我们学校创设了灾情情境,拉起警报,身临其境,根据每班学生数量,设计楼道逃生疏导线路,训练学生在听到疏散信号后,能迅速地按照预定线路有序撤离,表现出良好的防震应急意识。同时模拟灾难现场,也培养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协调和自我调节能力。
经过训练后,全校学生能从教室的左右楼道有序撤离,在安全区内排列好一个个方队。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应对,以便做到沉着冷静地处置、机智灵活地应对、及时正确地自救。在自然灾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
近些年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为此尽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灾害危机意识,警钟长鸣,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防灾救灾的基本常识,将可能发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应临斌.区域性灾害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地理教学,2015(16):40-42.
[2]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1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