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信息图示(infographic)发展和制作的思考
2016-03-02张异
张 异
(九龙报社,重庆 400000)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信息图示(infographic)发展和制作的思考
张异
(九龙报社,重庆400000)
网络信息化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新闻媒体中信息图示的运用能把复杂的信息和数据条理化、图形化,使受众能够快速消化和理解这些数据和信息。本文论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图示在新闻媒体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如何让二者更好地融合发展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信息图示;新闻媒体
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被移动通讯、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大大拓展开了,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已深深融入进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当中。
信息图示(infographic)近来的兴起也受大数据时代的推动,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与PC端互联网媒体时代,各种海量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已进入快阅读模式,因此信息图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很多内容也越来越向图形图示化转换,信息图示也将成为各种媒介信息传播的常用方式。
一、信息图的概念与兴起分析
信息图示,英文为Infographic,又称为“信息图表(Infographic Graphics)”,也可称为“信息的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变现形式。可视化的变现形式就是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条理化、图形化,使受众能够通过变现的图解、图示快速地消化和理解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抽象信息的视觉表达方式自18世纪后期数据图形学诞生以后,被人们用来经常揭示数据和信息中的奥秘。
Infographic存在已久,但近年才在互联网上经常被大量的运用,尤其多见于各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图表的主要特征,而信息图表视觉设计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任何信息材料通过重新归纳、组织、整理,都可以以表格、图形、地图等可视化方式来表现。
二、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图示与新闻媒体结合的重要性
有大数据时代预言家之誉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要用大数据思维来予以应对,[1]因此,互联网对新闻的编写、形式、内容、传播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产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智能化手机、新兴的直播平台、强大的社交媒体已让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声者,新闻发布已经不再只是通过新闻记者进行唯一发布。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媒体或私人公共平台上发布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如何过滤、提炼有效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深度解析,是目前媒体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媒体人眼下面临的巨大挑战。
信息图示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对信息更精确和更形象地进行传达。首先,通过编辑设计过的可视化图表具有易读性和视觉冲击力,简洁的文字和图形化的解读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其次,可视化对信息的表现方式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在高效的快餐化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吝惜自己的注意力,受众对媒体资料的需要必须更加简洁高效,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信息的提炼要更加有效,并通过最简单易懂的图形表达和最少的文字解读给受众,帮助受众阅读、理解和消化。
三、信息图示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和制作的思考
网络信息化时代,读者面临的现状是媒体选择多,沉浸时间段;媒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吸引读者。由此,受众有了更多的媒介选择,媒介之间基于内容流动和入口开放而更容易实现互动融合。媒体如何转型,从新闻视觉传达开始,只依赖文字是不够的。
“信息追随功能”(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媒介即讯息,媒介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这意味着媒体不等于直接信息,媒体高于产品本身,在网络时代的召唤下,媒体更多地应为读者提供体验式服务。
读者不需要接触到那些琐碎的专业细节,所以一幅信息图表(infographic),只要讲清楚一个观点就行了。当然,这并不等于只展现一个数字,而是你使用的这一组数字,来说明一个主要观点。
设计进入新闻内容的成果便是信息图示(infographic),它能让新闻产品面貌焕然一新,为读者塑造独一无二的观感体验,并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让新闻价值得以完整的传递。
从媒体从业人员来看,记者编辑不仅要具有熟练地使用文字、图像的能力,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再由设计人员对整理后的有效信息进行可视化加工,前期的过滤提炼工作和后期的图像化设计缺一不可,这就意味着,前期和后期必须有很好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好的信息图示。
基本流程: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形式——确定逻辑&框架——梳理信息——设计图形——整合信息图示。
首先,探索形式,确定变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错的图表、词不达意,形同虚设,设计人员要根据记者或编辑提供的初级信息设计框架、画出想象图,这个初稿首先应确定的是以哪种可视化方式进行表达,大致可分为表格式、图形式、数据式、地图式等4种方式。确定基本表现方式和框架草图之后发给编辑,并与编辑或记者在信息结构与视觉方案上达成共识即确定逻辑和框架。
其次,梳理信息,编辑或记者根据框架重新组织和提炼文字资料(碎片状)再返回给设计。
再次,设计图形,设计人员根据重新提炼的文字和预想的草图进行正稿的制作,设计人员必须通过修改后的精准信息制作和设计出更准确的可视化的图形。
最后,整合信息图示,设计人员与编辑或记者一起对信息图示进行最后的文字修改和拼合版面。
信息图示的制作过程也是文字编辑和图形设计不断碰撞、沟通和创作的过程,所以编辑和设计越早沟通越好,提纲与草图是很好的沟通工具,电子媒体没有字数限制,自由度更大。一个好的信息图示(infographic)作品,不仅需要理清信息的结构,用好的创意和设计表现结构,还需要前期文字信息梳理和后期创意可视化的完美结合。
[1] 张涛甫,项一嵚.大数据时代的传统媒体突围[J].新闻记者,2013(6):32-36.
G212.2
A
1674-8883(2016)17-03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