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化内涵 助推文旅融合

2016-03-02刘少鸿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商洛秦岭古道

刘少鸿

(商洛日报社,陕西 商洛 726000)

挖掘文化内涵 助推文旅融合

刘少鸿

(商洛日报社,陕西 商洛726000)

《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唱响了商洛生态旅游的文化品牌。本文从历史人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乡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几个方面,梳理了商洛助推文旅融合的一些基本做法。

商洛旅游;文旅融合

商洛的旅游事业起步较迟,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属于空白区。商洛旅游最先发现、开发并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柞水溶洞。后来,随着商南金丝峡、柞水牛背梁、镇安木王、山阳天竺山等五星级、四星级景区的开发建设,商洛一举成为生态旅游大市。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推介宣传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推介与宣传的阶段特点

商洛的旅游推介宣传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作为当地主流媒体,应从形象宣传、广告推介逐步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一)节会炒作

所谓“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是前些年叫得很响且十分流行的宣传推广方式。商洛旅游推广与宣传虽然起步迟,但也做着当时很流行的那种方式:大办节会。比如旅游节、核桃节、茶叶节等,请大牌明星,办大型晚会,看起来十分红火热闹。在初级阶段,节会对商洛旅游推广与宣传起到了一定的造势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整顿与规范,陕西省批准由商洛承办的节会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春季启动的“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一个是秋季举行的“环秦岭国际自行车赛”。这“一节一会”皆已举办了三届,在组织、宣传以及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益。

(二)商业推广与广告宣传,将“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名牌宣传推向了高潮

通过各种媒介、各种手段推介商洛的旅游资源优势与独特魅力。提出了“秦岭最美是商洛”这一响亮的旅游宣传口号,除报刊、广播电视的广告宣传外,还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树起了室外广告牌、公交车体广告等,一时间,“秦岭最美是商洛”铺天盖地。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他一到西安,满眼都是“秦岭最美是商洛”,那冲击力太强烈了,立即就勾起了来商洛一游的愿望。

(三)注重文化挖掘,规范与理性阶段

由贾平凹作词、赵季平作曲的旅游歌曲《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唱响了商洛生态旅游的文化品牌。由此开始,我们在旅游推广宣传中十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宣传。特别是以商於古道开发正式被纳入陕西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为契机,将文化旅游推介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宣传层面。

二、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乡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几个方面。特别是依托旅游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化开发,更好地充实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业态,在近年的开发与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二要坚持面向市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管理;在宣传推介上更应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商洛市集中建设、打造升级的美丽乡村示范村镇,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内涵。例如,棣花古镇,既是历史古镇,古驿站,宋金分界线,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带来的名人效应。棣花镇的打造升级就以此为重点做足了文章。宋金街、二郎庙、棣花驿、清风街、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千亩荷塘、生态植物园等,形成了历史与现代文化密切融合、自然生态与民俗文化环环相扣的特色小镇,成为近年商洛旅游的一个新的热点景区。同样,镇安云盖寺镇以唐代特色和佛教文化为基调,山阳漫川关、丹凤竹林关、洛南巡检镇、柞水县朱家湾等美丽乡村建设都是依托历史古镇和自然山水景观资源而建设,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而打造提升的。其中柞水县朱家湾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我们在策划这一主题的系列报道时,针对报道对象的特点,制定了突出特色,注重细节,努力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在“美丽”二字上做文章的指导思想。美丽乡村建设与原生态乡土文化体验,使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提升,转变旅游业态,进一步增强了旅游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宣传推广案例——商於古道探密系列

2013年9月,在陕西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商於古道开发正式被纳入全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排第2位。商於古道600里,西起商洛,东至河南析川,是战国时期秦楚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其主要地域和重要节点都在商洛境内。这一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将填补陕西先秦时期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的空缺。对于商洛而言,商於古道的历史和商洛的文明史、建设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商洛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商於古道开发被列入全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商洛市的开发规划、各项措施也相继展开。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机,快速反应,于2014年初开始策划实施大型主题报道“商於古道探秘”。

商於古道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内容涵盖古今,涉及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采访难度很大。为保证采访报道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笔者在策划采访活动之初,就分析研究了本报记者素质能力与专业特长,调配组织了一个优势互补、以老带新的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笔者以前曾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研究工作,对于商洛的历史文化及文史界的人脉关系十分熟悉。团队由一位富有采访编辑经验的资深编辑和两名工作热情高、感悟力强、文字功底深厚、表达力强的年轻记者组成。在后来的实际采访工作开展中,团队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合力,所以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从韩愈入商洛面对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的牧护关始,到曾为楚国都城的析川盛湾的商於城堡,排列出12个重要节点作为采访重点,以点带面,完成整个采访报道。报纸特辟专栏,每次拿出一个整版的篇幅,文图并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们行动迅速,早出成果,因此在商於古道的研究与宣传上占得了先机。在随后兴起的商於古道研究和宣传热潮中,许多之后,商洛市几大新闻媒介又联合发起了商於古道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范围涉及西安、商洛及河南省南阳等地市。由此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最终评选出的十大文化符号,我们亦开辟专栏,在报纸上作了系列解读与宣传。

杂志、丛书及文章都全部收编和重点引用我们的采访报道材料。该系列报道也在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中获奖。

伴随着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探讨,文化景区建设也紧锣密鼓,突飞猛进。以凡凤棣花古镇、四皓古陵、龙驹寨会馆群、武关要塞、闯王寨、竹林关以及云盖寺、漫川关等古道辐射古文化景区的建设与推广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商於古道文化迅速成为商洛旅游的新亮点。

G124

A

1674-8883(2016)17-0355-01

猜你喜欢

商洛秦岭古道
走古道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作品赏析6
好忙好忙的秦岭
我的是故乡商洛
在秦岭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