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绘本,让孩子爱上数学
2016-03-02戴晟枫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戴晟枫(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巧用数学绘本,让孩子爱上数学
戴晟枫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数学绘本呈现的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并用其独特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爱上数学。结合实际,简要分析孩子不爱数学活动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绘本的运用而让孩子爱上数学活动。
数学;绘本;孩子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是科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可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因为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我们都知道,数学非常重要,希望孩子们能够喜欢数学。幼儿园的数学,是启蒙教育,如果数学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得当,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以后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孩子不爱数学活动的原因
1.数学学习内容比较抽象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而数学内容又是特别抽象的,怎么说呢,可能有的概念光靠老师用语言去介绍、解释,是解释不通的,孩子也没办法理解。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小班孩子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
我经常上数学活动课,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特别是像守恒、部分与整体等概念,特别的抽象,你根本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也不是一个课件或者许多教具就能让孩子理解的。幼儿园时期的数学和小学、初中时期的数学又有很大区别,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活动都需要在很多的游戏与操作中完成。
2.数学活动比较枯燥
很多孩子不爱数学,因为数学活动太枯燥。作为老师,我们也挺怕上数学课的,为什么呢?首先,数学活动特别严谨。在活动环节设计、材料准备方面都必须严谨,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这就导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小心,总是在想着总结是否到位、是否漏了什么环节,这样的情绪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孩子们也特别紧张。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跟着我们的思路一步一步走到终点,但事与愿违,在数学活动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常常一个活动下来,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在设计数学活动时,通常会有这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教授新内容、操作练习、总结。虽然我们每次都会用一个情境来导入,但有时候觉得很牵强,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也是孩子们不喜欢数学活动的主要原因吧。
3.操作活动比较繁琐
几乎所有的数学活动都需要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老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在制作操作材料时,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们会将操作材料做的比较简单,不够漂亮不够可爱,这就可能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一个数学活动,有时候需要花一整天来准备教具学具。大班数学的操作材料,因为需要两次操作,班级人数又多,导致有时候材料桌上都快摆不下了。每次数学活动时配班老师也特别忙,放材料、收材料、再放材料。而我们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在第一次操作没成功后,就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次操作时还想着前一次操作为什么没完成好,分心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就没能专心地听下去。
由于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数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导致老师和孩子都不喜欢数学活动。
二、运用绘本,让孩子爱上数学活动
近几年,幼儿园绘本教学成为非常时髦的话题和名词之一,且越来越多的关于数学、美术方面的绘本在市面上出现了。尤其是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而数学绘本的出现,可以让原本数学活动中牵强的情境一下子活了起来,特别生动。而且绘本中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特别真实。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数学绘本的运用,也需要老师花一番心思。
1.选择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数学绘本
现在的数学绘本种类繁多,好坏参差不齐,不是说拿来就能用的,老师还必须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数学绘本进行教学活动。如,数学绘本《猜猜看》和《蜘蛛和糖果店》,这两本绘本都是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而在年龄段选择就不同了,《猜猜看》中猜谜大王敏珠猜出了妈妈会准备什么早点,还猜到姐姐一定会忘记东西,这些靠的都是概率。而《蜘蛛和糖果店》中,蜘蛛通过制作统计图,猜测顾客会买什么糖果,靠的也是概率。看似相同,可我觉得《猜猜看》更偏向于对概率的初步认识,在中班下学期就可以尝试给幼儿上这个活动,而《蜘蛛和糖果店》更偏向于统计,让幼儿学会统计、制作统计表,这个活动更适合大班的孩子。
又如,数学绘本《小鬼加布》和《大熊的储藏室》,这两个绘本都是关于分类的。两个绘本都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中了解数学的分类概念。《小鬼加布》讲的是晚上因为肚子饿而弄乱了厨房,妈妈让他去整理厨房,通过按照颜色的分类、形状的分类、种类的分类,最终将厨房整理好。属于一次分类,适合中班的孩子。而《大熊的储藏室》则讲的是大熊要将过冬的食物分类整理好,在第一次分类后觉得还是特别多,进行了第二次分类,最后成功将过冬的食物都分类整理好。属于二次分类,更适合大班的孩子。
虽然很多绘本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是相同的,但还是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去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2.适当地对绘本内容进行删减
数学活动毕竟是数学活动,虽然有了绘本作为支撑,但在活动设计上不能将目标定偏了,不能说一个数学活动上下来变成了语言活动,这样使用数学绘本就失去了意义。有的数学绘本内容很长,如果全部都加入活动中,会导致活动时间过长。如《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个绘本是关于按规律排序,主要讲了公主为救王子来到魔女之城,闯关救出王子的故事。公主总共闯了7关,设计活动时我觉得太多了,于是删除了其中的3关,将具有代表性的4关保留下来。在救出王子后,公主改造魔女环节也涉及了排序,如果连着前面继续讲下去,这个活动就会拖得太长了。但是出于对故事完整性的考虑,我将后面的环节变换为孩子们的操作练习,为魔女设计一条漂亮的项链。虽然我整个活动都是以《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个绘本为主线的,但我根据活动需要、幼儿实际能力,对绘本进行了删减和改动,设计一个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活动。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幼儿对闯关游戏特别感兴趣,积极参与,开动脑筋,每一次闯关成功都非常的兴奋。一个好的绘本故事,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设计《会变的统计图》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用了《蜘蛛和糖果店》这个绘本导入情境,但只用了绘本的前半部分,让幼儿初步感知统计,活动的后半部分则与孩子们一起认识、制作各种统计图,了解不同统计图之间的关系。数学绘本,是我们设计活动时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同时给了我们创新的思想,让数学活动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让孩子们真正地喜欢上数学活动。
3.迁移数学绘本中的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它明确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是一种纯粹的重复练习,而是强调数学活动要与真实任务相联系,初步学习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幼儿园的活动来源于生活,数学活动也是如此。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老师利用数学绘本教学就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感性、具体的数学经验。
如数学绘本《王牌汽车》是关于制作统计表的。讲的是小货车参加王牌汽车大赛,通过制作统计表统计其他汽车的爱好。我们在生活中进行选择的时候,会进行调查,从中午吃什么、放假去哪里旅行这样的小事,到选举国家领导人这样的大事,都会进行投票。收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王牌汽车》这个绘本正是要传达这样的精神。而在班级中,很多事情也可以进行投票、统计。比如,今天玩什么玩具,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不停,光听可找不出结果,不如让幼儿来投票,进行简单的统计,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学会了统计,孩子同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我们的数学活动,重在教给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死板地做一项练习。如《小小消防员》中,衣服上扣子该如何排列,需要靠孩子们几次尝试才能得出结果,会分类方法的孩子更加得心应手。数学活动总是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层层递进,但都离不开生活。有时候,我们将一个活动设计得天花乱坠,可是开展活动时却发现孩子们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活动脱离现实,不切实际,这是最不可取的。
故事是促进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一大动力,数学绘本的出现,给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老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多了一份新意。运用数学绘本时,要“巧”,要“灵活”,适当删减、适当改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周巾侠.绘本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窗[J].新课程导学,2012 (24):74.
·编辑 王团兰
戴晟枫,女,1987年10月出生,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