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言论写作技巧

2016-03-02张启瑞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言论报纸稿件

张启瑞

(青州市新闻信息传播中心,山东 青州 262500)

浅谈新闻言论写作技巧

张启瑞

(青州市新闻信息传播中心,山东 青州262500)

新闻言论在新闻写作中地位非常重要,但受篇幅短小、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等条件所限,写好并不容易。笔者从拟题目、选角度、练文笔三方面阐述了写好新闻言论所需要把握的技巧。

新闻言论;写作技巧;题目;角度;文笔

新闻言论具有短小精悍、引领导向、美化版面之功效,是平面媒体中不可或缺的“轻骑兵”。

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新闻言论在题目拟定、选题要求、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要求更高,因而写作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难免有无从下笔的苦恼和屡投不中的困惑。但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还是不难写出好的新闻言论的。根据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好新闻言论的“三句话”,就是“拟定一个好题目”“选准一个好角度”“练就一手好文笔”。下面,笔者结合工作体会逐一展开分析。

一、拟定一个好题目

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此来表明题目的重要性。一篇文章能不能见报,要先过编辑关。编辑每天都接触大量稿件,平常题目司空见惯,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甚至使他们厌烦。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没有新意,过于大众化,很可能内容编辑不愿意往下看就给你“枪毙”了,退一步讲,即使你的稿子勉强见报,读者不去读,同样产生不了多大社会效益。

有一则报道,说德国一家企业的老板,定期为搞科研失败的员工开庆功会。相比国内一些企业、单位的做法,这位老板对失败者比较宽容,也很会鼓舞士气。单就这件事来说,写篇言论应该不成问题,但要想多登几家报纸,恐怕还得在题目上做做文章。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笔者写了一篇《为失败者庆“功”》的言论,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文章被《大众日报》(1992年7月22日)、《安徽日报》等20多家报刊采用。后来回过头来想想,这篇文章之所以被如此多的新闻单位采用,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起了一个好题目。

磨刀不误砍柴工。手中有了好题材后,不要急于写,更不要急于发,对题目要反复斟酌、耐心比较、精心制作,有时候即使比写文章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也是值得的。尤其在当今形势下,读者的时间都很宝贵,而且读报纸的群体越来越少,这就更需要我们在题目制作上下功夫,靠题目来吸引眼球,赢得读者。

二、选准一个好角度

看风景,我们站的地方不同,呈现在眼中的景象就不同,但总有一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最美的,这个地方就是你的最佳角度。写言论选题也是一样,选择的角度好,稿件采用率就高。

每年的三、四月是植树季节,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报纸总要发一些植树方面的言论,比如重栽更要重管、抓好造林质量、打好全民攻坚战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内容平平,没有新意。但《报刊文摘》上一篇不到200字的短文为笔者打开了思路,让笔者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文章是这样说的:联合国每年为了印各种文件,要用去6000多吨纸,这些纸相当于毁掉10万多棵成材树。为挽救树木,联合国秘书处呼吁要写短文章。联想到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文山会海这么多,长材料、大“专著”层出不穷,这每年要浪费多少树木!为此,笔者站在提倡写短文的角度,写了一篇《笔下“造林”》的言论,先后被《经济日报》(1995年3月22日头版)、《大众日报》等多家报纸采用。

一般说来,选角度站在三个方面选,写出的稿件采用率会更高。一是选别人很少涉猎的方面,这样写出的稿件会以新吸人、以特制胜。二是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写,这样的稿件发表后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选取立意比较高的角度写,这样写出的稿件分量重、价值大、指导意义强。

三、练就一手好文笔

新闻言论一般具有论据充实、说理透彻、语言简练、篇幅不长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写作者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如此,写不出好言论。

第一,学习借鉴。《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大众日报》的“齐鲁新语”等言论都写得非常好,语言流畅,针砭时弊。尤其是《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栏目,文章尽管短,但说理透彻,语言犀利,读来让人赏心悦目,甚感痛快。多读并加以学习会使我们进步很快。例如,笔者在写《有感于自己的“焦点访谈”》这篇言论时,就是受“今日谈”和“冰点时评”两个栏目的影响,按照“短”和“活”标准来定位的。“短”就是追求语言精练。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逐字逐句斟酌,能一句话说明白的,绝不用两句话,可有可无的字坚决删掉,先后五易其稿,将600字的初稿压到300字,直到认为编辑也改不动了为止。“活”就是追求语言活泼。文章的结尾,笔者是这样说的:如果各地都能像江西省南康市那样开办自己的“焦点访谈”,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群众哪还会舍近求远去挤中央电视台这根“独木桥”!后来这篇文章被许多报纸采用,只字未改,《光明日报》在头版刊登(2000年1月15日)。

第二,苦心积累。写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言论写作尤其需要旁征博引,胸中无大局、大脑没思想、两手空空是写不出好言论的。在大局上,主要把握国家有哪些重大政策调整和发展方向,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抑制什么,这要清楚。要了解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清哪些是热点难点,哪些迫切需要解决。另外,最好有建立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看报,积累一些名言、轶事、诗词、佳句和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等,脑袋丰富了,手头材料充足了,再写文章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例如,笔者在写《对“政绩”也要打假》这篇言论时,积累了四方面的素材,一是国家统计局通过检查公布的基层虚报、瞒报情况;二是寒亭区考察干部政绩不看材料、不听汇报,只看老百姓年终存款;三是泰安市对6家吹牛企业进行罚款;四是河北省魏县对一家虚报利润企业的厂长给予免职。笔者在文章中穿插利用这些材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发表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报纸采用,《济南日报》采用后推荐到省里参评,获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第三,勤于笔耕。天下最远的距离是大脑和手之间的距离,有想法没行动,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切等于零。勤能补拙,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成功永远与奋斗者有缘。想要写出好言论,就得笔耕不辍,不怕吃苦受累,这一点非常重要。

G212.2

A

1674-8883(2016)17-0244-01

猜你喜欢

言论报纸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报纸
他们的言论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