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标题中正确使用古语词的路径

2016-03-02崔松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工作者

崔松鹤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新闻标题中正确使用古语词的路径

崔松鹤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看报看题,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简明、准确的概括,标题即新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字母、新造词语及网络用语在新闻标题中频频出现,而具有文化底蕴的古语词的使用却越来越少,更甚之新闻标题在使用古语词时还存在许多误用的情况。由此可见,对新闻标题中古语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针对此情况,本文立足于古语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情况,为更好地运用新闻标题的古诗词提出路径。

新闻标题;使用情况;路径

一、新闻标题中古语词使用情况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语言及其载体文字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很多以前经常使用的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消失了;当然也有很多被保存了下来,至今依然散发光彩,如成语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依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这当中,有不少错用、滥用的现象。当今时代,大众媒体发展迅速,古语词在新闻上的使用方式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古语词,运用得当的话,可以产生雅致脱俗的效果。例如,凤凰网2015年3月21日《重庆山区500米陡坡惊现空中栈道》、新浪读书2015年3月12日《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得之我幸,不得我亦不哀》、新华网《同心戮力迈向“四个全面”新征程》等。

二、在标题中使用古语词的作用和需要把握的原则

(一)古语词的作用

古语词能表达出言简意赅的效果,丰富汉语的同义词,也能表达出特定的感情色彩。在一些场合,如唁电、贺电中,可以达到严肃、庄重的修辞效果,如“惊悉、节哀、阁下”。因此,当今社会,古语词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语词使用需要把握的原则

古语词在现代生活中运用非常广,但是古语词不能适用于任何语境表达。在运用古语词时,必须注意语境,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使用。

三、如何在新闻标题中正确使用古语词

当今社会节奏非常快,作为媒体而言,这是一个读题的时代,要求新闻标题要有冲击力,并能力创新意,张扬个性,做到“时尚化”“平民化”。但实际上,这种“时尚化”只做到了表象,并没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因此也就失去了传统文化根基。

(一)继承并发展

古语词的标题并不是和时代的发展对立的,相反,他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就越发觉得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总会不自觉地去传递。在此,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作用就被凸显出来了,其在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公众的道德素养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应发扬光大新闻标题中的古语词传统。新闻工作者应当“内外兼修”,继承和发扬古语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一方面,要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培养文化修养,特别是古诗文等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在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如提高制作新闻标题的技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新闻工作者要涉猎广泛,争取做个全才,尤其是要拥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紧跟时代的脚步,还要吸取历史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两者有效地结合,承担起新闻传播所肩负的责任。因此,学习古代文学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二)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文学底蕴

一方面,针对高校重视英语忽视中文的现象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升在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新闻工作者要多了解一些古语词,包括成语、诗歌的使用情况,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熟练掌握古语词,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能够体会它的意蕴,并熟练运用。这样在以后的新闻工作实践中,运用古语词时才能做到灵光一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否则,等到用的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另一方面,要借鉴古文精练用词技巧。中国流传下来的名篇名著在文字上都非常精炼,许多文章都用词简洁,富有意境美,内涵深,可能就几个字却胜似千言万语,这也是让新闻报道有内涵、吸引更多读者注意的不二法宝。所以新闻工作者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自己,要学会借鉴精华,这也是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古代的大家在使用词语方面十分的精炼,字少而精,值得欣赏,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所以这启发我们在采集和编写新闻报道时,要有古人那种谋篇布局的意识,布大局,提炼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并运用材料,设计结构运用合适的写作手法进行编写。所以,要想在新闻标题中正确地运用古语词,甚至成为新闻写作的“短章圣手”,就必须深入研究古文作品,总结古文作家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会更多的创作技巧。

(三)提高制作新闻标题的技巧

用古语词制作标题,可巧借其本意,或对其进行加工锤炼,重新赋予其新义,使新闻标题寓理深刻,含意精粹,富有诗意的美感。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古语词及优美的古诗句,能增加标题的哲理性,立意高,有较深刻的寓意,且词句整齐,音韵完美,有节奏。这种标题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完全引用古语词原句。2003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长江水运: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个标题是借用宋代晏殊《浣溪沙》中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来词句要表达的是对春花凋零的无可奈何之情,流露了词人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和惆怅的心情。在此,用“无可奈何花落去”来形容长江水运景况不好,传达了古文的风雅,表达了对长江水运的感叹。对原词加以引申、扩展诗词原意,化腐朽为神奇,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是恰当改造原有诗词。古人看重对词句的斟酌,现在仍然有很多古语词意蕴丰富,读起来颇有几分感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语境的变化,现代新闻标题等对于古语词的运用不可能只是局限于原句,要学会活学活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古语词。例如,《羊城晚报》1983年9月24日三是创造全新诗句。从古到今,诗词备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在于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优势特点。古语词,如成语、诗句等意蕴丰富具有节奏美与韵律美,它的形成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典故,反映人们的情感生活。古语词的凝练是在对篇、章、句、字的推敲锤炼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要根据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境,将字、词、句与篇章等内容融会贯通,从而使得标题的语音由平板达到起伏有致,使语感由平凡变得灵动,使创造的诗词标题在形式上更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赏心悦目。

《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引题)爱吃瘦肉者请你多付钱(主题)本省8个县市调整猪肉品种之间差价(副题)》,其引题就改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的两字:“贱和贵”取代了原词句中的“绿和红”,但是音韵、句式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表意新颖,巧妙地烘托主题。这种灵活巧妙的运用,是基于深厚的古文素养,用心推敲,大胆出新的结果。

四、结语

古语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对现代新闻标题制作影响很大。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古语词,对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应阅读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增强文学修养;除此之外,还要多读新闻业务书籍,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关注浏览各类报纸,博采众长。这样才能纠正新闻标题中古语词存在误用的问题,制作出简洁醒目的古语词标题。

[1] 齐如林.标题: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作品标题辞格艺术赏析[J].新闻与写作,2006(10):49-50.

[2] 吴琼.新闻标题的个性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25-26.

[3] 彭戴娜.新闻标题语法特点研究[D].湘潭大学,2006:36-37.

[4] 陈香.网络新闻标题现状和对策[J].新闻前哨,2007(4):74-75.

[5] 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M].语文出版社,1995:67-68.

[6]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4-135.

[7] 刘淑芬.谈网络新闻标题[J].新闻前哨,2006(11):27.

G212.2

A

1674-8883(2016)17-0236-01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记者,还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