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新闻图片处理探析
2016-03-02康传义
康传义
(陕西日报社,陕西 西安 710054)
数字化环境下新闻图片处理探析
康传义
(陕西日报社,陕西 西安710054)
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图片处理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诸多图片处理软件的辅助下,出于各种目的的新闻图片处理,致使“有图有真相”受到严重的挑战,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真相;新闻图片;造假手段
在新闻发生地,摄影者置身于新闻现场,拿起手中的相机,摁下快门的那一瞬,就忠实地记录了新闻现场。受众看图片时,不仅会因为图片而感受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因为摄影者在现场而更加信任新闻。正是那些英勇的摄影记者亲自前往战争现场,才为后人真实记录了如此多的可贵战地影像。[1]
新闻图片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它生动地记录了新闻现场的各种新闻要素,比文字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在大众的印象中,“眼见为实”似乎理所当然,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有图有真相”的说法。然而,近年来,各种虚假新闻图片层出不穷,“周老虎”“张鸽子”“刘羚羊”纷纷粉墨登场。“有图有真相”的说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闻工作者或媒体罔顾新闻事实,按照自己的想法“导演”新闻,不顾事实,随意添加说明,甚至修改图片,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应该坚决禁止的。具体来说,新闻图片的“造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花接木
照相机不会说谎,照片却可以说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出现和发展,新闻早已离不开图片的辅助,同时,数码技术也方便了我们编辑处理图片。在新闻图片的拍摄和后期编辑处理中,图片的裁剪、美化是不可缺少的环节。PS技术本是无可厚非,它用在艺术摄影上可以美化图片,但用在新闻图片上就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亵渎。移花接木的伎俩在新闻摄影中是要绝对杜绝的。[2]
例如,四川省会理县官员考察当地新修的公路,由于当天拍摄人员不是很专业,导致第一张图片光线不好,加之当天几位领导不是同一时间视察的,而网站需要一张三位领导在一起视察工作的图片,于是工作人员就想出PS的办法,将三位领导“P”在一张照片上。照片被网友扒出来后,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官员“悬浮视察”一时成为网友的笑谈。
再比如,2006年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受到大家关注。可是有细心的人发现画面中明显能够看到一条线,结果证明,这张图片是火车与藏羚羊两幅图合成的。随后作者承认并且公开致歉,央视收回了奖杯和奖状。
新闻图片的造假,不仅表现在随意裁剪照片上,更多的时候还表现在图文不符、摆拍造假和以偏概全等多个方面。这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尊重新闻事实都必须是新闻图片编辑处理的第一准则。
二、图文不符
一幅新闻图片单纯来看是真实的,可是要完整地向受众传递信息时,往往要结合文字说明来诠释图片。如果以偏概全,捕风捉影地对新闻图片乱加说明,就成了虚假新闻。
2002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的一则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摄影报道,用的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照片,并且备注了文字说明:“广东茂名地区近日连降暴雨,约20万人受灾,其中数千人受洪水围困。南海舰队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雨夜驰援,急行军150公里赶至现场,从7月3日早晨开始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以想象广东茂名的抗洪官兵看到这幅新闻照片时会作何感想。
再比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巨大海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多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月 30日,加拿大比较有影响力的《卡尔加里先驱报》在头版刊发了一张让人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图片”,这张照片似乎将海啸的肆虐突出得淋漓尽致。此图一出,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与此同时,有人提出质疑,怀疑其是后期制作的,并最终查出这张照片是中国钱塘江观潮的画面,是路透社记者在2002年9月18日在中国钱塘江附近拍摄的。
三、摆拍造假
在拍摄照片时,为了追求更好的拍摄效果,我们都喜欢摆个漂亮的姿势,这本无可厚非。可如果新闻图片摄影者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效果,运用摆拍的方法,甚至“导演”相关新闻,那就成了“主题先行”,必须坚决禁止。
2012年11月17日,浙江《今日早报》在头版发了一条图片新闻,图中女兵们分别拿着《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等报纸在相互讨论。并配发文字说明:“11月16日,温岭市石塘镇雷公山民兵哨所的女哨兵们,正在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可是在报纸刊发之后就惹来热议,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图中手拿《人民日报》的女兵手中的报纸第一版的背面应该是第八版,可是《人民日报》的第八版是副刊,副刊哪来的十八大精神呢?
在人们的质疑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新闻中心发表道歉声明,承认这是摆拍。虽然新闻很有可能是真的,可是假图片直接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受众不愿意相信这还是一条真实的新闻。
四、以偏概全
摄影者拍出真实的图片,当配上文字的时候,觉得图片的某一部分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于是便采用预设立场的方式,无视客观实际,选择性忽略图片中自己不想突出的信息,从而误导观众。
西藏“3.14”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2008年3月17号,美国有线电视台和法新社在各自网站上分别使用了一张描述一辆车驶向两名平民的图片。虽然CNN网站对图片的说明是“藏人向军车投掷石头”,可是右图中其实并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实际上,当时有大约十名暴徒在向军车投掷石头,只是两家电视台在报道时都剪裁了图片,给人感觉像是军车要伤害平民一样。虽然图片并没有经过技术上的处理,但是剪裁之后的图片已经无法还原真实的新闻。
这种做法属于黑白颠倒,其实这些媒体是想对外界传达中国政府不够友好的印象,颠倒新闻真实,以期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五、结语
数字化环境下,虚假新闻图片屡屡出现,影响着受众对媒体的信任,挑战着新闻的底线。根治新闻图片造假,需要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行业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发力。
[1] 陈曼琼Frank Hog . Photo_Journalism[M] . Nwe York:Random House,1990:56.
[2] 夏文蓉.当下新闻图片造假的社会诱因分析[J] .新闻记者,2008(07):88-91.
G214.1
A
1674-8883(2016)17-0226-01
康传义(1981—),男,江苏沛县人,硕士,陕西日报社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