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研究

2016-03-02孙春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时政图表报纸

孙春艳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 长春 130033)

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研究

孙春艳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 长春130033)

本次研究立足于大数据这个视度,在时政新闻中探讨报纸在使用信息图表的基础上完成可视化解读的方法及措施。在使用数据新闻思维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时政内容与大数据信息,在报纸版面上,可视化表达需要以信息图表方式进行。可视化表达方式是不是能够从时政新闻僵化死板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在分析受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可视化

一、前言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就是多样化、数据量比较大、复查比较容易以及快速化等。其中,数据量比较大主要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处理量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大数据时代报纸的类型通常包含图片、文本等。大数据已成为当下发展的典型特征,其可以代表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报纸的时政新闻呈现出竞争和机遇共存的局面。

二、时政新闻可视化解读方法

(一)轴为时间,完成纵向梳理,使数据之间的联系得以展现

传统新闻学主要强调新闻的即时性,同时严格要求新闻的反应速度,除此以外,还强调了数据与数据背后存在的逻辑是因果联系,对其存在的“为什么”(why)进行分析。立足于数据新闻这一个角度分析得到,解读新闻主要强调的是数据与数据之间所存的关联,对新闻的深度以及新闻的广度进行强调,遵守万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对“是什么”(what)进行分析。所以,轴为时间,完成纵向梳理,在梳理数据的基础上促使时政新闻所存在的联系得到进一步明晰化,以便把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性展露出来。相关文献表明,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时政新闻视觉化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例如,《广州日报》以时间作为最主要的突破口,严格按照官方媒体相关的公开报道情况,轴为时间,得到在目前党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的一年多发生的事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梳理。[1]在国内外,国家总理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政务活动,如调研活动、出访活动、参会活动等,在使用一系列可视化的信息图表的基础上有效展示了国家领导人的足迹,使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直观性和易读性。时政新闻可视化,相比以往使用单一文字报道的新闻来说,报道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将原本单个时政新闻视作最基础的数据,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巧妙地梳理,对于收集的碎片化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和筛选。在上述的基础上完成有效的归纳以及整理,通过可视化方法来呈现,即可使新闻报道以更加清楚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打破时政新闻传统面貌,成功地展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使其保持“一心为公”形象,使其在做到“高大上”的同时做到“接地气”,既有新的发展又可以传承旧的经验,实现吸引受众突破口的准确定位。[2]

(二)标为地域,对比横向关系,使数据之间的空间联系得以展现

有效地结合地图与图表,目前已经成为时政新闻可视化解读非常重要的形式。以厦门为例,《厦门日报》在2013年的头版部分,很好地使用了地图跟图表的形式,在发展指标上对比本地区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易读性、可读性极强,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使用可读化方式解读新闻的方法上,厦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省份,因为其经济发达,之前报纸版面上的时政新闻报道大多是以数字或文字的形式呈现。但是实践发现,如果对比数据时使用文字形式直接列出,那么读者在看完两行之后很容易产生疲倦感,从而放弃阅读。此外,在使用传统形式列表的基础上,没有办法使用表格的形式完成相邻空间概念表现。[3]面对此类情况,可视化解读很好地运用了相应的信息图表,引入厦门地图以及柱状图,在厦门地域为标的前提下收集不同省份相邻地市的数据,在完成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了不同空间的数据,于一张平面图表上完成统一指示,促使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对其所指示的内容一目了然。

时政报道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枯燥无味,但是可视化解读使其实现了清晰明了、生动可读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据为内容,解读发散,促使信息之间的动态互动进一步强化

如何在网络平台中使纸媒上的静态数据转换为动态数据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准确定位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可以替代鼠标点击功能。信息图表作为内容,使信息跟信息之间的动态互动进一步强化;定位切口完成有效的突破,在解读发散的基础上,完成静态交互性图表的建立;虽然静态交互性图表建立需要使用多种信息图表,但其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可行的一种尝试。作为内容在解读发散的形式中,不同时空的信息可以通过纸媒完成有效的对比以及整合,还可以实现相互叠加以及关联等,使其在纸媒平台上完成交互性转移到网络平台。例如,前段时间的“洪涝”,关于“洪涝”,《人民日报》的报道就是典型的静态交互性图表展示。其在使用多种信息图表、图解、图形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发散解读了多地区洪涝的情况,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结语

数据可视化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技能,具体包括传统的新闻调查、新闻统计、新闻设计以及新闻编程等,很好地实现了上述领域的有效整合。目前的时政新闻对新闻记者以及版面编辑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和要求,新闻编辑不仅需要具备时政素养、政治敏感,同时还应具有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思路,以及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时政新闻报道领域极其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政报道因为信息的公开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区,而如何实现时政报道传统套路的突破,还需要业界不断摸索和尝试。

[1] 曾祥敏,关伟娜.时政报道中的信息可视化产品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个案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5,07(13):29-33.

[2] 秦静,潘玉.数据新闻国内研究综述[J].新媒体与社会,2015,03(33):11-28.

[3] 王志龙,阎安.可视化数据在时政报道中的运用技巧和前景分析——以中央电视台《数字两会》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2015,08(52):23-25.

G210.7

A

1674-8883(2016)17-0216-01

猜你喜欢

时政图表报纸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