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戒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

2016-03-02刘炎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力戒形式主义新闻报道

刘炎城

(南陵新闻传媒中心,安徽 南陵 241300)

力戒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

刘炎城

(南陵新闻传媒中心,安徽 南陵241300)

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党和群众之间制造了隔阂,破坏了党群关系,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个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

形式主义;体制;改变;改善;力戒

形式主义无所不在,它不仅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危害严重,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要提升新闻媒体宣传的影响力、感染力以及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就必须力戒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

在新闻报道中,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记者不深入采访。有的记者写稿子不采访,跑到机关拿材料,复制后简单地删改一下,马马虎虎;有的记者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信息,拼拼凑凑;有的采访是“千里江陵一日还”,蜻蜓点水,浮躁赶快;有的采访是“三扫一抓”,扫一下会标开的是什么会,扫一下主席台坐的是哪些领导,扫一下会场什么人参加了会议,“一抓”就是抓一下领导的讲话稿,加上时间和地点,一篇稿子就可不动脑筋地完成了,有时还会闹出领导在会场的讲话和讲话稿中的讲话大不一致的笑话等。

二是会议报道过多过滥。大小会议都强调重要,都要报道,过多过滥,结果导致群众不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批评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并没有多大改变。不仅会议报道过多过滥,而且会议的报道方式也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没有跳出会议报道会议,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例如,每年的“两会”报道,翻翻报纸就会明白,每年的报道规格、报道形式、布局谋篇、版面安排甚至使用的词语都差不多。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此地和彼地差不多,换一下时间、地名、人名、数字等,几乎可以通用。

三是按官员职位高低来安排。本来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重要程度的标准,但在我们的媒体中,往往是谁的职位高谁上头条,谁的官大谁的篇幅就长,或者干脆就是定死的套子,一把手头条,二把手二条,以此类推。官员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每有活动必报,不管有无新闻价值,至少也要发个简讯露露面。报道某个事件,不是这个事件值得报道,而是有够级别的官员参加。为此,有些地方官员“争风吃醋”,抱怨昨天写他的文章长,今天写我的文章短,甚至看看所占版面是否相当,计算电视出镜时间等,真是丑态百出,贻笑大方;还有的官员耍滑头,自己不出面,派秘书对总编、台长们指手画脚,让人哭笑不得。

四是语音僵化,千篇一律。例如,“在下”新闻(在……领导下),“以来”新闻(今年以来……),“套话”新闻(高举……贯彻……深入……)等;还有“必须”如何如何,“不准”如何如何,“坚决”如何如何,“一律”如何如何等。语言僵化、霸道,报道中满是大话、空话、官话和套话。例如,许多媒体都不止一次地发过这样的消息:元旦、春节期间给领导送礼的一律免职。事实证明,类似这种新闻纯粹无用,和没发一个样。

五是刻意制造群众反感的假新闻。突出表现在重大事件之后,如上面刚开完一个会议,就连夜组织工人、农民学习,畅谈体会,其实,有些人还根本没来得及看新闻。反映在电视画面或照片上就是“摆拍”,让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农装模作样地看报,有的出现日期和版面都对不上号的硬伤;更有甚者,某个大人物出了本书,明明躺在书店里无人问津,非要组织人员制造排队抢购的新闻……群众对此非常反感。

六是正确的废话。突出表现在一些地市以下的报纸上,有些官员自认为天高皇帝远,争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以显示自己的“老大”地位,每有讲话必登,一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大多是正确的废话;还有的人不在工作上下功夫,却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千方百计到上一级报纸上发表文章,表现自己的理论水平,以求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为自己的提拔创造机会。在这些地方,报纸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纸”,充其量不过是机关文件,有的甚至就是官员们自我吹嘘的工具。

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党和群众之间制造了隔离,破坏了党群关系,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个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将形式主义与反对贪污腐败等列为全党要警惕、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可见对此是多么重视。

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存在已经很久了,历届领导人几乎也都对此进行过批评。虽有所改进,但仍不断反弹,有的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长官意志强势,我行我素,听不得不同意见,新闻媒体丧失了大众传媒的本质,沦为某些官员维护个人权力的工具。

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多数不是媒体领导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媒体中,不是没有能人,身为社长、台长、总编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此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想在自己手上有所作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然而,一次次的努力大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说到底,还是一个体制问题。在现行体制下,媒体很难摆脱官员们设置的“紧箍咒”,自主操作的空间非常有限。要改变媒体的现状,除了媒体人自身努力、力戒外,必须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倘若我们的官员和广大的媒体从业人员能够站在这个高度,扎扎实实开展“走转改”活动,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G212

A

1674-8883(2016)17-0202-01

猜你喜欢

力戒形式主义新闻报道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忠诚担当 力戒空谈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