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平视电视新闻

李 灿

(湘潭市广播电视台,湖南 湘潭 411100)

浅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李灿

(湘潭市广播电视台,湖南 湘潭411100)

电视新闻有画面和声音,人物报道应该是电视新闻的优势项目。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同期声在人物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在进行人物报道时用准、用好、用活人物的同期声。在运用中尤其要注意平视角度,多用同期声展现人物,运用人物精华语言突出主题。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同期声;运用

一、引言

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中与画面同步的声音,这类声音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采用现场采访同期声,可以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性、节目内容的交流性和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和报纸相比,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不能像文字报道那样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有画面和声音的优势,人物报道应该是电视新闻的优势项目。因此,要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在进行人物报道时用准、用好、用活人物的同期声。

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作用

首先,充分了解、认识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使用同期声。我们认为同期声在人物报道中大致有这三方面的作用:

(一)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于电视新闻人物报道来说,要让人物打动人、感染人,首先必须要让观众觉得人物真实可信。运用同期声,可以还原人物在生活中的形象,让人见其人、闻其声,通过人物语言、表情、手势等的综合表现,让观众觉得人物真实。

(二)增强新闻的生动性

现代社会,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他们更倾向于看到鲜活的电视新闻报道。同期声是流动的信息,能让人物“活起来”,人物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增强了人物报道的生动性。

(三)提高新闻的感染力

人物报道的最终目的在于感染人,能让人汲取正能量。很多时候,同期声能够表达记者不好表达的内容,让人物自己说话,或者让旁人说话,比记者用解说词说出来更真实可信,而且更能打动观众。

三、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运用要点

(一)平视

什么是“平视”?平视就是对人物不拔高、不升华,还原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让主人公“活在生活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更强调民主自由,新闻宣传报道也悄悄发生了视角变化。以往的新闻过度强调人物形象的鲜明性,过多突出正面特色,拔高人物形象,普遍存在人物报道英雄化、脸谱化、概念化问题。而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生活化的形象,认为这样的形象才真实亲切,让人可信、可爱、可学。例如,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系列《“时代楷模”高德荣》中,有几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老县长高德荣自己的同期声:“人嘛,你这个也不干,太危险了,那个也不干,到底哪个来干。总得要有一个领导在第一线嘛。”“领导干部的概念,确实要带着老百姓一起干活,要干出好路来,干出好事来,如果不是的话,哪个相信你?”这一句句有个性的同期声,没有对老县长进行拔高,而是真实地还原他朴素的话语,原汁原味展现出老县长“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公仆本色和清廉本色。

(二)适当多用

要发挥电视新闻人物报道的优势,让人物自己说,听人物说,记者退到人物背后,少用解说词或者不用解说词。例如,黑龙江电视台播发的《金国庆:与共和国一起成长》采用纯同期声、无解说词的方式,多层次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的主题,相比平面媒体只能用文字叙述,电视人物报道这种多用同期声、注重记录、少列举成绩,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来表现的形式,不仅更接地气,让人信服,而且更生动。

(三)善用精华

采访人物时,有时人物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平常,不知讲什么。这时候应该多问“为什么”,在激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有时人物语言多,不知如何选择。那么应该选择那些发自内心的、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期声,以表达记者不能表达的内容,更好地刻画人物。例如,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专题报道《绝对忠诚》第一集《杨红兵:狼心山下航天人》中有一段同期声,主人公杨红兵说:“初一的时候,我跟我父亲单独住在一起,住在衡山电机厂,一个小小的单人房间,实际上是个单人床,可能那个时候有个1米2宽,(初中)我就一直跟父亲在那里生活,我对那段日子印象特别特别的深刻,到食堂打饭,我们就打一份白菜,两个人很难得(打一份荤菜),当时白菜是5分还是3分钱一份,带肉的像香干炒肉这种要1毛钱一份,顶多1毛5,还经常要从家里带一些青菜,自己拿电炉子小锅一煮,再去食堂打点米饭”。这一大段同期声描述看似很琐碎、很平凡、很生活化,但是通过主人公杨红兵的描述,我们看出他与父亲的感情,从而理解他为什么听从父亲的劝告,坚定地留了下来,间接地刻画了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人民科学家形象。

四、结语

人物同期声能让电视新闻更真实、更灵动,更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人物同期声,善于利用同期声来表现主题。

[1] 许雅妮.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01+86.

[2] 罗亨钦.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点探析[J].东南传播,2011(11):162-163.

[3] 周祖恒.做接地气的同期声[J].发展,2016(1):68-69.

[4] 杨军.新媒体时代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5(5):80-81.

[5] 王文.同期声的作用和魅力[J].视听界,2016(1):112-114.

[6] 唐国林.浅谈同期声的运用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135-136.

[7] 王芳.媒体融合新常态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同期声如何恰当运用[J].新媒体研究,2015(13):87-88+39.

[8] 徐燕,陈晓红.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的几点体会[J].采写编,2010(2):30-31.

G222

A

1674-8883(2016)17-0149-01

李灿(1982—),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平视电视新闻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平视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好习惯“坐”出来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平视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