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3-02王静敏
王静敏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高级中学 吉林长春 130216)
略论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王静敏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高级中学 吉林长春 130216)
摘 要: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实现课堂教学民主的前提下,采用创设情境、定向激疑、进入意境,探究学习、引导探索、达到目标,设计问题、及时反馈、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因此,在高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定向激疑、进入意境,探究学习、引导探索、达到目标,设计问题、及时反馈、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定向激疑、进入意境
“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只有碰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课堂上如何创设一些符合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可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创设学习情境,确定探索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会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去钻研教材,从而为发展创新能力尊定知识基础,因此教师的定向激疑对学生的自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学生在初中自然学课中已学过有光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并初步了解包含在光合作用中的生化知识中,教师可在展示光合作用的挂图时,定向激疑:如:光能怎样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H2O和CO2是怎样转变C2H12O6和O2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O来自CO2还是H2O?又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联系实际手捧一些萌发了的豌豆种子激疑:若把萌发了的豌豆种子水平方向播种在土壤里,过几天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你们知道朵朵葵花向太阳是什么意思吗?再如:学习生命起源一节时,教师可运用语言文字描述法激疑: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生命开始的情况谁也没见过。近几年来,人们根据现代科学的新成就,综合地研究了生命起源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清晰地勾画出了在原始地球上怎样从无生命物质进一步演变出生命这个过程的大致轮廓,生命的起源是有条件的,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那么,原始生命为什么不诞生于陆地而诞生于海洋呢?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原始的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怎样起源的?科学家依靠科学推断提出了哪些生命起源的假说?你相信吗?试从生命的起源、原生质组成、细胞结构等知识谈谈你怎样理解生命物质的特殊性?上述激疑促使学生阅读钻研教材和有关书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习较自然地进入创新的意境。
二、探究学习、引导探索、达到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环节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其任务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积极主动地独立探索,并逐步达到探索目标,即实现索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一环节共分三步: 第一步:教师提供探索材料、学生收集、熟悉材料。如《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基因工程》等参考书籍,已萌发的豌豆种子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让学生去接触这些资料和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熟悉。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活动,教师交待探索方式、方法,提出具体程序、提纲以及注意事项等,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并作好必要的探索记录。其中教师只起引导和指导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时,可将问题分解成为几个步骤进行引导点拨。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射出一个高能电子,在叶绿素内,被一系列的传递物质有规律地传递着,这样光能就转变成了什么能量?高能电子在传递中,有一部分能量由ADP吸收合成了ATP,这样光能又转变成什么能量?又如:探索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问题时,学生拿着水平方向播种的豌豆幼苗,进行观察与探索,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地心引力能使豌豆幼苗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向地一侧分布得多,还是背地一侧分布得多?茎和根的生长对生长素浓度的要求是否一样?生长素分布多的一侧细胞生长快,还是分布少的一次侧生长快?第三步:小结归纳,当学生探索已接近目标时,教师要按课、按节、按章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一个结构,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规律,掌握概念和原理,实现知识上的第一次飞跃,这时教师宜采用以“纲要形式“将探索结论进行板书。
三、设计问题、及时反馈、归纳总结
这时教师可将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时,我是这样布置的:1.试述什么叫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怎样?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4.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样做目的既能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补教信息,也能增强记忆,还能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运用创设情境、定向激疑、进入意境,探究学习、引导探索、达到目标,设计问题、及时反馈、归纳总结的方法,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以教为导、学位主体、练为主干,学生主动接收信息,因而信息的储存持久、牢固、学习效果好。三是通过定向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创设性思维的主流,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四是如何视教材要求、难度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 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王静敏,女,1986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历,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高级中学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县级优秀教师,多次参加各种级别教学研究,多篇学术论文在省、市教育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