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问题组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6-03-02江西省宜黄县凤岗一小纪海燕

学苑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系化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江西省宜黄县凤岗一小 纪海燕

引入问题组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江西省宜黄县凤岗一小 纪海燕

问题组教学便是问题教学法中的一种设计问题的具体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有效设计问题组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梯度化,问题体系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趣味化。

问题组 梯度化 体系化层次化 趣味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已经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问题组教学便是问题教学法中的一种设计问题的具体策略。所谓问题组教学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精心设计一组问题进行教学,教师在识别学生反应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达到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问题组,不仅能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达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境界。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设计问题组的方法。

一、问题梯度化,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习题,他们接受起来往往比较吃力,因而在教学中,宜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设计由浅入深的基础题,逐步加深,在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运用一系列问题组设问,层层梯进,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从而逐个击破知识难点。

二、问题体系化,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并加以迁移,创设一系列体系化的问题组,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设置体系化的问题组,尤其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在上复习课时,合理运用问题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既可以复习巩固单块内容,又可以构建各块内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和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行程问题包含了多种类型,学生往往会将不同的类型混为一体。为此,笔者在行程问题的复习课中,精心设计了一组体系化的问题,很好地突破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红和小华骑车同时从相距1000米的甲、乙两地出发,小红每分钟行300米,小华每分钟行200米,试分别解决下列问题:

(1)两人相向而行,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2)两人同向而行,小华在前,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3)两人同向而行,小红在前,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2000米?

(4)两人反向而行,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2000米?

(5)两人反向而行,当两人相距2000米时,两人均折向而行,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上述问题组在一个情境下,基本涵盖了小学的常见的行程问题题型,以一题多变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问题层次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构建适当的变异空间,铺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充分品尝胜利的喜悦,势必也会拓展它们的思维能力。

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图形的转换以及对转换思路“将面积计算公式未知的图形转换成面积计算公式已知的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是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可利用的基础。教学时可先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提出探究目标:找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组:

(1)你打算把梯形转化为什么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

(2)怎么转化,是拼,还是割补,还是划分?

(3)你会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吗?

(4)试一试,总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各种转化变式的出现是随机的,一节课内学生想到的变式种数也有较大的差异。我的对策是学生能得出几种就出示、交流几种,不求全。如果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三条基本思路和拼、割补、划分的三种基本方法有缺失,就启发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结果连班上成绩最差的几位学生也至少想到了两种以上的方法,我也趁机狠狠地表扬了他们一番,看得出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奇好!

四、问题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若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组,往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高效化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解读数学信息,使学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重视了学生解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才能更加高效地抓住课堂,激发学生的潜能。

[1]梁芳.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8(18)

[2]李红艳.优化问题串设计.促进课堂高效性[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0(9)

猜你喜欢

体系化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历史决议的治理之要: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和普遍化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