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6-03-02徐阳华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徐阳华(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徐阳华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体现为学生阅读理解成绩很低,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单词,400~500个短语,这样一来,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单词和短语的死记硬背上,机械式的记忆效果往往很差。
2.阅读课的实施主要以课文和教材为依托,教师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学生阅读面极其狭窄,阅读量往往不能达标,即大纲要求的阅读累计达30万词以上。
3.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乏对阅读方法的研究和深层细致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阅读目的停留在完成种种人为编制的阅读理解题上,因而缺乏激发阅读兴趣的内驱力。
针对这些问题,很多人采取了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来解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英语报刊作为开发价值很高的资源之一,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课堂。其优点主要体现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实用性强;语言鲜活,难易适中。实践证明,《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周报》《学英语报》等都是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以下就是我在引导学生使用这些阅读材料中的一些体会:
一、英语报纸阅读教学的特点
这些英文报纸开设的栏目内容贴近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性较强,各方面知识都有涉及,因此,报纸阅读不同于课文阅读,因为课文阅读中教师往往注重精讲,一篇文章往往用上两课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报纸内容紧贴时代,很容易激发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而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报纸阅读也不同于阅读理解题中文章的阅读,阅读这类文章时需要高度紧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求阅读技巧性很高,而在阅读报纸文章时比较放松,还可以进行小组活动。
二、英语报纸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1.课下泛读,课堂反馈
我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把报纸上的文章分为泛读和精读。一般来说,难度较大的文章以及文学性作品我会选择作为精读文章,在阅读课上完成。而中等难度的文章,如科普类、时事类文章布置给学生课外泛读,要求学生根据大纲要求的速度进行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摘录下来,整理到笔记本上,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任选一位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并要求其在小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整理的笔记,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方式,学生可以轻松地扩大词汇量。
2.课内精读,情感教育
我在课堂上实施的报纸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为:个人阅读→集体讨论→全班展示→教师总结。在精读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训练学生划分文章结构、总结段落大意、猜测词义的能力。针对这些目的,我会事先设置一些题目,一般为简答、判断正误或多项选择的形式。
首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阅读任务,完成我所设置的相关题目。之后,分小组讨论本篇文章中重要的词组句型。由于我选择的这类文章多是情感类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在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之后,我一般会设置一些深层理解的题目。例如,讨论代沟问题,怎样处理同学间的矛盾。问题提出后,先是小组讨论,再找各组代表向其他同学展示本组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我会对各组的表述进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的理解整理下来。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自由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也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
三、英语报纸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做好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每一期报纸时,让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及时整理、归纳和背诵,并找准机会随时恰当运用,对于课堂上发表的个人看法、阅读感想以及文章的情节概要,课后要及时整理下来,这样以读促写,实现双收。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自身的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教会学生抓住英文报纸的要点,尤其学会概括能力;教会学生正确处理英文报刊中的生词。在碰到生词时不要急于查阅词典,学会通过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实在影响文章阅读或是认为重要的词组,在阅读完成后再翻阅词典,并整理到笔记上。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报纸阅读训练,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阅读方法技能改进了,阅读速度也提高了,尤其是词汇量明显增加了,写作水平也进步了不少。总之,英语报纸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张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Z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