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讨
2016-03-02袁忠琳
袁忠琳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讨
袁忠琳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中,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微课的概念入手,对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微课;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运用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微课通过教学视频、教学内容、练习测试等相关资源的提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记录物理授课内容和相关物理实验等内容为目的拍摄的视频。微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将大量重点知识内容凝聚在较短的时间中,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将微课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中包含的实验数量较多。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中物理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通常会将物理实验的时间用来讲解其他内容,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微课可以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记录,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缩短物理实验教学占用的时间,并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应用微课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影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更加明显,教师需要应用微课,将现实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进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应用课件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于物理教学课件的形式性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很难产生良好的情境创设效果。微课中记录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特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应用微课进行教学
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微课的应用可以对高中物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重点部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微课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物理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宜内容的微课进行学习。
(三)应用微课进行高中物理拓展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学生获得的物理知识较为局限,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思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微课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展开高中物理拓展教学,通过其他相关知识的引入,使学生更加了解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物理思维。
四、促进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交流应用
交流应用会对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应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交流应用中主要包含高中物理微课的交流共享、展播活动以及一线高级教师评价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交流结果对自身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实现微课的高效利用。
(二)对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对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规划物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体系和规范的建立,保证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质量,避免高中物理教学无序开发现象的出现。在保证教学内容规划合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重视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发
在开发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物理基础、物理知识学习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的选题设计环节、技术培训环节等的进行,促进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微课可以将大量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内容凝结在较短时间内,将微课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完成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完成高中物理拓展教学。微课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了不同物理基础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提升。
[1]刘芬.基于微课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3):111.
[3]廖为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3):43.
[4]张丽.论微课的价值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10):78.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