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2016-03-02杨丽
杨丽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杨丽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语文是高中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对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合理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语文是高中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学好语文至关重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汲取知识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是一门分析解读文章内容脉络的学科,因此,阅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弊端。很多语文老师教学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阅读的主观体验,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素养也随之降低。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老师与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而忽视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并且在关于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固化,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学生的语文思维也随之固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获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但是学生并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以前所强调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原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适应如今的教学发展。在如今,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反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正确合理的语文阅读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语文阅读的看法。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是一门分析解读文章脉络的科目,阅读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固化单一,教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思维也随之固化,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往往是单向固定的(老师讲解,学生听),课堂不活跃,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减弱。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上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指挥者和引导者。老师应该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也不再适应如今课堂的学习,我们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言,讲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我们还可以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诗朗诵、辩论会、读书交流会,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互相分享彼此阅读的乐趣和收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阅读习惯和素养的培养光是靠教材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课堂虽然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但是作为阅读教学来说,课堂阅读仅仅只是基础,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绝对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语文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们应该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还应该在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下,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开展读书会、辩论会,等等,使学生彼此分享阅读的收获和成果。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进行脉络梳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脉络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就很推崇这种“思路教学”。他认为:“一番话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思路是文章的写作方向,是阅读文章的重要脉络。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有意识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正确的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要,但这仍然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1]李振芳.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张发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1).
·编辑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