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6-03-02刘阳灵
刘阳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刘阳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
新课程改革对当今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散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活动就是要在自主学习的大旗下进行有计划的教学改革。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高中教学;语文写作;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积弊多年的“填鸭式”教学,已经在现实的条件下显现出了弊端,这也造就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那就是由传统教学的单一讲解式,改变为由学生自主地、独立地进行研究的自学式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学生逐步接受不同于以前的认知,富于创造性地感悟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开展,那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呢?
一、写作立意要贴近生活
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写作与其说是一种考试的形式,倒不如说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只有让作文中的内容贴近生活,让文字真正地传达出你的想法,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现在的高中作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命题形式的作文,另一种是材料形式的作文。无论是哪一种作文的写作,在开始文章之前都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和基本的结构脉络,也就是文章的立意。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将文章的主题或者是题目的立意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真正能够写出文章来。要想进行这一部分的培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能够尽可能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件小事。比较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日记和周记的练习,略带强制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长此下去,学生自然就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从而在作文立意的时候,能够迅速联系到实际生活。
二、写作中要发挥想象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写作技巧,基本能够意识到平实质朴的语言是写作的基础,但不是写作的内涵。写作是一种美的传递和美的享受,善于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能够让文章增色不少,还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在高中写作过程中发挥联想和想象,也能为简单的小事添砖加瓦,让整篇文章详略得宜、线索清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种能力绝不是教师可以简单教授的,这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体会,在课文中体会,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体会,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培养,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课堂评价机制上和组织形式上,更包含在课前课后的师生交流上,告别单一的教学形式,创新优化写作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调节教学方法,都能够影响到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高低。
三、课余充实阅读量
要想写作流畅、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阅读量的大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高中生在写作上想要发挥自己的自主作用,在这一方面可下的功夫最多,当然在这一点上产生的差距也最大。越是到写作的后期,文章的立意和结构越清晰,如何出彩就需要将重点放在语言的流畅优美以及内容的丰富凝练,而这些都不是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能够传递给学生的,都需要学生自己努力。涉及阅读量的提高这一点,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量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就需要“家校结合”。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教师推荐好书让学生看,家长也要在家里爱看书或者喜欢和孩子交流看法,让学生意识到读书带给他的快乐,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家长在扩充学生阅读量的时候,直接就给学生买了好多名著,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从这一点上来看,教师和家长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类别,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下提升文学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眼界和阅读的水平,慢慢地上升到中外名著及文言佳作,这样的效果虽然不佳,却十分扎实长远,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高中语文写作是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体现和文学素养呈现,占据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单纯的教师讲解绝对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迫在眉睫。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善于独立思考并乐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创造不一样的结果,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真正地将写作当成兴趣,而绝不是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写作教学更具光彩。
[1]金静.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6).
[2]高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2(9).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