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激活语文课堂
2016-03-02吕秋艳
吕秋艳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巧用思维导图,激活语文课堂
吕秋艳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语文课程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阶段,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活性思维,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高中语文;活性思维;有效学习;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巧用语文思维导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文目录进行讲授,考试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模式根本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文通过分析三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导“思维性”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通过提出“思维性”的问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在讲高一语文(人教版)毛泽东诗词二首《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的时候,由于它们的教学目标都是分析、体会诗词,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象,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分别找出诗词中的词眼和关键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搜索有关毛泽东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两首词中的意象分别有哪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会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寻找合适的答案。同时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词中的意象表达有何相同之处?都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性”提问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思考所学知识,在思考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促进语文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思维性”合作学习,激活语文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高中语文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新阶段,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性”合作学习,强化合作学习的本质,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高一语文(人教版)《荷塘月色》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朱自清的身世并且认真朗读文章,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实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本课教学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给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心里惦念着荷塘呢?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所描写的荷塘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在各个小组内部合作讨论这些问题,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都积极融入讨论中。由于教师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按照行文的基本顺序,所以学生讨论起来比较顺利。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并与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对整个文章的框架都有基本的了解。在讨论过后,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思维性”合作学习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有效教学。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思维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广泛地传播开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动态的图画、音乐或者视频中感受与文章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高一语文(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美国黑人的现状,朗读并且背诵课文,认真体会马丁路德金的人格特性,领会演讲的本质。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视频,由于视频的演讲是用英文表述的,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就会思考“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演讲?这个伟大的演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视频的导入模式促进了学生对马丁路德金的思考,也促进了学生对演讲的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一步步地分析,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本课的要领,更认识到了这个黑人运动领袖的伟大,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在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运用“思维导图”去指导学生,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的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新一代高中生,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1]马正华.巧用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5).
[2]吴小丽.语文课堂用图探幽[J].文学教育(下),2013(9).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