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虚拟情境历史教学法应注意的细节
2016-03-02曹争强
曹争强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采用虚拟情境历史教学法应注意的细节
曹争强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
创设虚拟教学情境成为当今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情境设计要以史料为基础;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设计要适当;创设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
情境;课堂教学;兴趣
创设虚拟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重大困境,并为“穿越历史”提供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参与情境建构的“实践”中体验历史,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情境是生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一些细节。
一、情境设计要以史料为基础
记得听过一节公开课,当时授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情境:义和团运动被清廷和八国联军镇压了,原本义和团是扶清灭洋的,不曾想清廷恩将仇报冷不丁调转枪口帮洋人屠杀义和团团民,农民阶级对清廷彻底失望了;《辛丑条约》签订了,清廷已是洋人的朝廷,所有中国人都对清廷失望了;就在这个时候,清廷迫于形势,想拉拢一下民心,实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但这些都是幌子,民众认清了清廷的真实面目,彻底对清廷失望了,如此朝廷还有何用?推翻清廷已是大势所趋!
这个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境创设并非基于事实,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这位老师为了得出“推翻清廷已是大势所趋”,于是创设了“清廷迫于形势,想拉拢一下民心,实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但这些都是幌子,民众认清了清廷的真实面目,彻底对清廷失望了,如此朝廷还有何用?”这一场景,看起来跟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的课文表述:“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基本相同。按理说,跟课本表述一样,不应该有问题了,但是课文表述也是有一定问题的。事实上清末“新政”不完全是幌子,清政府当时是做了许多实事的。最富有实效的是教育改革,兴办了各类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止了科举制;采取了一些奖励实业的举措,先后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一系列商法;新政时期还进行了法制改革,开启了司法独立的先河;改革了军制等。
二、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通过深入分析教情和学情,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情境。问题设计不能随意性太强、过难,没有层次。在教材理论性过强时,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时,由于议会共和制与德意志二元君主立宪制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较少,又较为复杂,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陌生而困难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没有马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共和政体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而是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创设李鸿章出访法国和德国这样的虚拟情境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对李鸿章已经有所了解,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李鸿章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通过层层设问加深学生对法国和德国政体特点的认识。
三、情境设计要适当,探讨活动要精挑细选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部分老师由于受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时不能深刻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一味地将原来的知识点往课堂上添加,导致课堂情境设计过多,教学环节很难深入展开,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学效果不理想。记得有位老师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交代五四运动的背景时,选取《我的1919》上有关巴黎和会中日代表的一段视频,来向学生展示和会的细节以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背景的理解,之后又播放有关五四运动中有关火烧赵家楼的视频,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得很成功,学生看起来听课的兴趣很足,师生互动环节也很多,但由于前面设计的教学情境过多,导致在上第三部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重要内容时,由于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展开探究,导致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没有认识清楚,教学重难点并没有突破。
四、创设情境要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在虚拟情境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就会让教师唱“独角戏”,导致情境只停留在教师的设想而难以转换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但要大量研读各种史料,充分考虑自己所创设情境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要考虑学情,激活学生将课程内容进行浓缩,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人物场景中凸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的各个环节,使所创设的情境能产生更大的作用与更佳的效果。
许春凤.高中历史教学要打破思维定势[J].历史教学,2014(2).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2014]GHB1229。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