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论到实践
——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如何和谐发展

2016-03-02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张春雨

学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教学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张春雨

从理论到实践
——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如何和谐发展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张春雨

几百年以来,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讨论的热点,中国高校发展到今天,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的两项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严重偏离和谐发展的方向。从理论到实践角度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各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认清方向,以科研强校、教学立校为管理理念,对学校和教师的定位应进一步清晰明朗化。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特点明确定位学校发展性质,例如:科研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技能型高校与理论型高校、专科高校与综合高校等。根据不同专业、学科来定位教师发展性质,例如: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及科研与教学一体型教师。

科研型教学型教学量化类型

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如果从洪堡(W ilhelm von H umboldt)、纽曼(John H enry N ew man)算起,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争论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追溯高校的起源可以了解到,高校最初只是一个从事教学的机构,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8世纪,直到18世纪中期,科研思想才在高校中提出,例如,18世纪大革命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科学院,产生了一批专职的科学家。19世纪初,科研正式确立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流;20世纪以来,随着科研和教学之间关系的辨析争论激烈发展,教学与科研从统一逐步演变成为彼此独立甚至对立的活动。当今,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发展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作者认为,要想明辨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少应该对教学和科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高校教师之教学,他们的工作应该是寻求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熟知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而高校之科研,应该是发现知识,即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科研和教学之间不是两个完全隔离的领域,而是一个连续带,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社会媒体和大众获得信息通道的多样化,在某些领域,高校教师没有一个科研态度去面对教学,很有可能跟不上学生知识量提升的速度,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一、高校科研现状

从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现状分析,国内高校对教学和科研重视程度差距较大,整体程度上,偏重科研要求,轻教学;大部分高等院校目前的科研体系标准方法能够满足对高等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深层次的科研指标量化和细化不但不能解决高校的科研现状问题,反而更加恶化科研现状。

1.高校科研管理。

中国高校整个科研体系(包括展现科研成果的平台)处于管理高消耗状态,此种现状衍生了众多阻碍科研,甚至是有害于科研的环节,严重制约着高校科研发展。首先,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环节偏离管理政策本意。高校教师为职称评审等诸多利益所驱,忙于“科研”攻关,为了科研而科研,废弃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本职去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教师甚至失去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尊严,抱着所谓的科研成果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态度游离在教学边缘。其次,高校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偏离科研方向。最近几年,新闻频频报道某高校知名教授违规使用课题经费。课题申请成功后,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本身的经费少之又少。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再次,科研成果很多时候以科研论文形式展示,对于论文发表,除了少数著名学者专家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有很大一部分空间被市场经济所占领,“一般高校”的“一般论文”很难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者可以换种说法,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处于需大于求的状态,社会需要更多核心期刊的平台来满足高校科研需求。

当前高等教育从宏观调控到院校微观操作,已经不是简单的“道路”能够解决问题的了。潜在利益格局所界定的游戏规则远远大于显性教育所界定的游戏规则。李志河、王云等在归纳北京高校、中山高校和湖南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时指出:我国高等教学科研考评内容不统一,结构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缺乏对科研指标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爱因斯坦说过,方法本身只是躯壳,让一种方法产生作用的并非方法本身,而是驾驭方法的人。我国高校科研应该重视如何管理,管理阶层应该积极主动调整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对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重新的定位。我国高校目前对科研评价不缺乏方法,缺乏的是实现科研评价公平性的过程中各级管理办法实施的公正性。中国高端科研管理不缺少良好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办法,缺少的是科研管理的力度和决心。

2.高校科研目的。

探访几所高校的一线教师,大部分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教师对科研的显性认识是教师评审职称的手段,为了科研而科研,不要求科研过程,只追求科研成果。一少部分教师是本着兴趣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转化为教学效果。作者认为,高校科研的真正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方面,高校科研需要走在人类社会的最前沿,向人类世界展现其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指导。能做出此类研究的人实为高校的极少一部分学者、专家。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承载着科学文化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科研的过程为高校教师学习之过程。学习的结果在于内化知识,转化知识,并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尤其是在21世纪,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校教育当中,高校教师应该时刻进行知识更新,满足教学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教师的“科研”其实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不一定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报告、研讨会等都可以作为一线教师的科研成果。而教学成果应是此种科研的最大体现成果。从这两个方面讲,科研不应该成为一种目的,而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是高校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

二、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辨析

1.科研重于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高校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实际上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原因在于职称评审制度下,科研是关键一项,成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关键指标。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发表科研论文,尤其是在评审当年,为了晋升职称,做足各项工作,显性的、隐形的,公正的制度和公正的机构显然成为摆设。在这种背景下,科研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疲于应付的负担。高校职称评审过度关注科研,促使一线教师弱化了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工作的质与量在职称评定中应有的地位被冷落,教学没有量化指标,没有成果鉴定方法,或者没有执行鉴定方法,中国高校教学一度出现“大锅饭”现象,只要工作量达到,即完成了教学工作。即使是职称评审前的公开课也只是昙花一现,敷衍了事。教学质量不是一节公开课或工作量来体现的,更多体现教学质量的标准应该是具备一年或一生始终如公开课的责任心。

20世纪初期,美国高等教育受德国高校教育现状的影响,学术的意义和外延被大大缩小,学术成为研究的同义词,意味着发现知识、发表文章或者专著。而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则被排斥在外。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成了教师的负担。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亦是如此。在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下,各个高校对学术研究理解为专著、论文,而教学被高校教师束之高阁。很显然,中国高校的科研与教学之间关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重科研,轻教学。明确教学与科研关系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国高等学校首要的任务。如何具体操作教学和科研关系必须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2.教学与科研关系再认识。

应该说,教学和科研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科研是基础,教学是中心工作,教学和科研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目的组织实施。对于科研和教学关系,纽曼还有过精彩的论著。纽曼认为既进行教学又忙于科研的教师是不可能极其出色地完成其本职工作的,因为发现与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也是迥异的才能,并且同一个人兼备这两种才能的情形并不多见。纽曼的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求学者传授既有的知识。作者认为,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前沿的理论知识,教学可以为科研提供滋生思想的土壤,从理论角度来说,教学和科研是一种互助关系。但是,教学和科研在思维习惯、方式方法上有很大区别,所以,一名教师既进行科学研究,又进行教学工作,是对教师工作的不公平。通过科研,教师虽然可以丰富自身知识,利用教学过程传授学生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完成高等教育任务。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能够达到既进行科学研究,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高校教育具有众多学科内容,农、医、理、工、文等,每个学科对于科研与教学关系要求也不一样。刘献君、吴洪富在其文中提到,很多时候是科研成果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包括自己的研究和其他一些经典研究、前沿研究等。(社会学讲师)有些教师的课上得很好,学生很欢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受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有的教师科研做得并不多,但有探究精神,善于琢磨。这些教师把自己的探究精神贯彻到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筑学教授)对于基础学科来说很难协调。我们有很多固定的知识和内容要教,学生没有基础就没有办法学习更高深的知识,这使得教学很难与目前的科研或者自己的科研相联系。(数学教授)非线性视域下的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作者认为,文科类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相对好处理,最前沿的科研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知识量。对于理科而言,最前沿的科研知识并不一定适合教学,比如数学,没有前期的基础知识,并不能理解和接受最前沿的知识。所以,教学和科研在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科进行多元模式合作。

3.教学——科研如何协调发展。

从整个高校科研和教学关系发展角度分析,高校应该分为科研型高校,教学型高校,科研教学型高校和教学科研型高校。高校应该从本校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上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师资结构和实验室应该是重要评价指标,而不是以社会需求和社会从众心理确定高校发展方向。高校教师应该依据学校类型定位和学科类别进行分类,有专门从事科研的科研型教师,有专门从事教学的教学型教师,也有科研和教学同时并行的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以科研为主,教学为铺,教学型教师以教学为主,科研为铺。从管理角度讲,高校应该放权给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对于教师的性质定位要比学校更了解。学校需要制定对于教师分类考评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考评政策。所以,这种学校和教师分类管理付诸实践,必须有高校上层管理部门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政策支持,还必须有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必须有一线管理部门对政策实施力度的掌握。只有如此操作,才能正确、健康地发展中国高校教育工作,才能使中国高校尽快步入世界高校前列。

[1]董云川.找回大学的精神[M].云南:云南高校出版社.2005.10

[2]李志河、王云.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现状及体系构建探讨.山西师高校报.社科版[J].2008.(3)

[3]王玉衡.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外国教育研究[J].2005.(12)

[4]李斐.论我国高等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J].高等教育管理. 2015.(1)

[5]N ew man.J.H.The idea of 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I.In ninediscoursetotheCatholicsof D ublin(1852);II.In occasional lectures and essays addressed to the M embers oftheCatholicU niversity(1858)[M/O L].O xford Clarendon Press.1976.(s. d)[2008-09-05]

[6]刘献君、吴洪富.非线性视域下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5)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