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6-03-02翁文香

关键词:社团生命大学生

陈 刚,翁文香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陈 刚,翁文香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推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针对当前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现状,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目的和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高校构筑系统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大学生;生命观;生命观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加速转型,大学生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个案不足以反映当前大学生群体整体的生命质量状况,但至少也可以从侧面说明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能从这一连串的案件发现某种共性时,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如何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生命观也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凸显出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1】。“在纯粹认知的和抽象逻辑的知识传递、讲求经济、效率、秩序的技术理性规训的遮蔽下,个人的自然需求、对自我和社会意义的理解与感受等等渐渐被排斥于主流的教育理论话语之外”【2】。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工具化教育导致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异化,要改变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这一现实,迫切需要高校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1 思想认识上存在的模糊

高校的一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且都是从高中升学过来的,都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可以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难道对于生命教育这样最基本的元素还要去给他们“补课”吗?高校应该是传授高层次知识的教育场所,这种小儿科式的生命观教育,不该纳入高校的教学体系。其实,反而是最基本的东西却容易被我们疏忽。学生一路从小学、中学走来,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动学习,考试考什么,学生往往学什么,很少能够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元素和种子。

1.2 教育工具化理念的作祟

在现代工业社会,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的教育方式越发工具化,依照工业大生产的模式来培养人才。高校课程的设置,总是能够找到“功利化”的影子,高校开设的课程,总是强调能够教会学生一种技能,而学生也陶醉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这种知识对我以后的工作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在高校里学生觉得有用的课程上课都很积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反而成了学生逃课的主要对象。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起码的个性和尊严,在缺乏情感关怀和生命意识引导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精神困惑无法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

1.3 社会对高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纵观社会对高校的评价,社会总觉得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更多有利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专门性人才,即这方面的效用是能够在短时间里凸显出来的。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也主要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成果等,所谓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往往是一些硬指标,是能够用数字说话的。而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等方面,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彰显出来,也难以考量,这些都使得在办学过程中,高校总是赶着考核的指挥棒跑,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些“干货”中。而对学生的精神慰藉,在心性教育和生命意识方面所给予的关注却远远不够。“生命是教育的载体,健康生命观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忽视了对学生生命观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3】

2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2.1 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成长不仅仅包含着个体自身的努力,更倾注着家人、友人和社会的汗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虽然由我们做主,但是生命的选择也不该由我们一个人抉择。我们应该学会去保存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生命存在,一切价值才会有其显现的基础,一切未来才有可能去创造。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肩上还担负着很多的责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

2.2 学会珍惜他人的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对他人的生命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人生命的成长同样历经了艰辛,同样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他人的生命同样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对他人自身、对他人家庭和周围的人,甚至是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功效。我们应该学会用平等的眼光来审视他人的生命,像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并呵护他人的生命。

2.3 学会肯定生命的价值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在一生中创造的价值可能不尽相同,这些价值对社会的影响可能也有大小之分,但无论是丰功伟绩的伟人,还是平平淡淡走完一生的凡人,他们都在创造价值。我们也不必强求自己的人生如同伟人一样,所以也不要因为自己很平凡就否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肯定生命的同时,也是在肯定生命之个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切不可因为自己未能创造轰轰烈烈的大事迹,而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可有可无的。

2.4 学会欣赏生命的美好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繁荣的社会,和我们的前辈相比,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战争、饥饿、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而纵观当今社会,物质充足、科学发展、交通发达、社会安定,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文明社会中,尽享祖国发展的成果,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得到了陶冶,我们应当为之庆幸并感悟生活之美好。

2.5 学会掌握维护生命的技能

生命的存在和延续需要获得保护,这种保护既要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如国家提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同时也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如身处沼泽和沙漠,要学会自救,遭受他人非法侵害,要及时正当防卫,学会求助,身处逆境时,要有保全自己的技巧。大学生生命教育本应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和完善人生真、善、美的生命范式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教育理念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回归教育育人本质的必然要求。当前,将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从以知识的传授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向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尊重、养育与成长等方向的转变,是教育适应文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3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途径

3.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就当前的现实来看,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生命观教育的专门课程,但有极少数的高校已经先行一步,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大学已开设了“死亡哲学”的选修课,1994年,南昌大学开设了“中国死亡哲学”的选修课,1997年又开设了全校选修课“生死哲学”,这些课程的开设,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如今,高校军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都已纳入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引起了充分的关注,各大高校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上述课程的落实。而生命观教育作为大学生认清自身的第一课,更要旗帜鲜明地纳入到对学生的系统教育中。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为生命观教育规定相应的学分,有相应的课时保障,并有一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而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师资和教材的问题,针对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宽广生命情怀的教师,以及编写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兼顾中西文化的教材等问题,建议可以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国内的相关力量,借鉴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积累的丰富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观教育课程及其资源体系。

3.2 充分考虑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

2012年11月,武汉某义工组织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在华中农大举行“高校体验生命”活动。在该校桃园食堂附近,一间绿色帐篷搭建的太平间、一口黑色纸制的棺材、一块白色的盖布、一张黑白遗照特别抢眼。每位体验者分别经历“拍遗照”、“写墓志铭”、“躺入棺材”以及“重生”这几个步骤。据参加体验的大学生描述,当他们经历过这次“死亡”后,分外感到生命的珍贵,原来活着是可以这样的精彩。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同学来说,这样的体验还是很难有机会尝试。课堂上的知识只有得到个体的亲身验证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社团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努力为大学生争取更多的资源来获得这种“死后重生”的体验,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精彩,让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善待人身。正如一位参加体验的学生所言,从棺材里走出来的体验那是一辈子最难以忘怀的记忆。也只有有过亲身体会的人,才会觉得原来人生的一切挫折都是可以去化解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保存生命的存在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要积极地珍惜生命。

3.3 积极发挥社团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

概括起来,关于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版物进行教育和宣传,但就现实来看,这方面在我国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种是通过授课或实际参观包括体验式的融入把生命观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4】,而这方面我国正处于起步期,我们迫切地需要学生社团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里最为活跃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大学生从事各类兴趣爱好最为有效的载体,学生社团往往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各大高校都成立了种类繁多的社团,涉及学生学习和课余爱好的方方面面,诸如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人际社交方面的社团,珍爱生命方面的社团,以及提供生存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社团,这些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的社团都是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有力保障。高校要切实为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包括经费和场地的支持,并主动联系校外资源,为它们走出校园开展各种活动创造积极的条件。

3.4 积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力

在实现中我们看到,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教育从此就交给学校负责了,自己可以“袖手旁观”,其实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生命观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往往比学校教育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保持和谐稳定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布置,幸福的家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包容。我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一些负面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可低估,色情、迷信、暴力等还在一定空间存在,对学生的成长成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切实承担起净化文化空间的重任,让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充分占领文化主阵地。充分利用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主流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能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真正体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有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为大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5 探索生命观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

高校里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显性形式和教师言传身教的隐形方式进行的。同样,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也应主动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有机的契合点,顺势进行生命观教育的正确引导,比如各门课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举例子等形式,向学生列举大学里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同学知晓优秀典型的成长过程,通过榜样的作用给学生以明确的示范。授课教师也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养成正确的“三观”进行阐述,让广大大学生树立是非观念,让他们对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如何树立正确的成材观念起到积极的引导。现实中,我们看到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对于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向学生辅导员反映,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试想,如果每门课程的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授生命观方面的知识,生命观教育的影子频频在学生的眼前显现,对于少数“不在状态”的学生进行事前“干预”,让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生存状况的关注,必将对大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1] 李芳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J].北京教育,2010(11).

[2]杨国荣.存在的澄明——历史中的哲学沉思[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35.

[3]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Path Explor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Life View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EN Gang,WENG Wen-xia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Life view education in colleg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This paper analysis the purpose and explores paths on life view education in college,hop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college student;life view;life view education

G641

A

1673-1891(2016)04-0111-03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4.028

2016-10-13

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YQ05);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6YQ23);2016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Szzgjh1-2-2016-9)。

陈刚(1987—),男,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团生命大学生
缤纷社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文学社团简介